小学科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7-08-26 08:35王爱莲
江西教育C 2017年8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现象意识

王爱莲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教师要细心呵护与培养儿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会学习、思考与体验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在我们的科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停留在“知道”的层面。如何才能使学生成为有“问题意识”的人呢?

一、兴趣培养“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与积极的情感相联系的认知倾向,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理想、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兴趣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前提。例如三、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充满好奇,他们喜欢问一些生活中、自然界的科学现象,但不能理解其中的一些原因,同时他们又对科学探究实验充满了兴趣。针对学生的这一情况,笔者会在平时的教学中选择一些都来自于生活或学生感兴趣的科学内容,设计相应的科学探究实验,让学生带着好奇心、求知欲参与探究活动中,帮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对于一些课堂中无法亲身体验的活动和自然界的科学现象,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可以找一些相关的科学课件,用多媒体放映给他们看。有时还可以将学校订阅的《科学大众》《我们爱科学》等科学杂志收集起来发给学生阅读,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因为有兴趣,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想要知道的问题,“问题意识”慢慢在兴趣的带动下形成。

二、“意识”产生行为

当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进一步产生解决问题的行为,教师要鼓励和激发这些行为的产生。

1.多问。在生活实践中,学生有了问题意识会主动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多问学生:“你们有什么问题或想法要提出来吗?”让学生多主动问一问“为什么”而不是由老师提出“为什么”,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多的自主发现和思考,才能更主动地学习科学知识。

例如:四年级“水在加热和冷却后”一课,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学生也非常熟悉,然而仅仅知道它们的存在是不够的,“为什么会有这些自然现象?它们是怎么形成的?”这才是学生需要思考的重点。而学生对于生活中的这些类似的常见现象早已见怪不怪,认为存在是必然的,而不去思考为什么存在。所以教师要问问学生:“针对这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让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为下面模拟自然界云、雾、雨、露的探究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

2.多用。如何把所学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呢?这也是“问题意识”的体现。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把科学知识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例如,四年级“吃的学问”这个单元,就是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怎样吃才健康?怎样搭配食物?食物在体内是如何消化的?如何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应该如何对待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学生发现这些知识关系着自己的生活和健康,就自然引起了他们的关注。通过学习,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发现了自己饮食习惯中的不足和危害,提出了改进措施,知道了如何让自己吃得更健康、更安全。再如六年级“馒头发霉了”,物体发霉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所以对于物体发霉的条件学生是有一些感知的。学生通过实验最后得出结论:馒头容易在温暖潮湿的环境发霉,事实上除了馒头,生活中的一些食物和其他物品都易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发霉。了解了霉产生的条件后,学生紧接着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怎样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又根据自己研究的结论,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释。首先,霉菌肯定是怕冷怕燥,通过实验提示还总结出怕光怕氧的特点。学生结合霉菌这些特点,能说出日常生活中怎样去防霉。例如,家中的衣服要经常曝晒,室内经常要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周围环境保持干燥,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冷藏等方法,可以达到防霉的效果。学生在说出这么多方法的同时,已经把科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了。

3.拓展。科学学习除了教材中的学习内容,还可以“创客”“五小”“金钥匙”等科技活动为载体,让学生运用所学科学知识进行小发明、小创造,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应用。例如学生在学校科技节和创客比赛中设计的多功能车、体感播放器等獲奖作品在体现科技特色的同时,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领会发明创造来自于生活需求。

我们所学的知识是丰富的,而仅仅只是“知道”这些知识,不是科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要把科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因此,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对生活、周围世界产生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产生“问题意识”,在“问题意识”的驱动下产生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问题的需求。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获取知识的程度,体会科学知识是无限的,还有许多科学知识等待我们去开采,使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要做一个勤奋的人,挖掘更多的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为生活服务,最终产生更具体的行为,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小行小学)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现象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蜗牛看牙医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