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功能训练对提升中学生运动素质绩效研究

2017-08-27 02:18王庆宝
四川体育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中学生素质身体

王庆宝,杨 静



身体功能训练对提升中学生运动素质绩效研究

王庆宝1,杨 静2

1.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东营职业学院,山东东营,257000。

探讨8周身体功能训练对中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的影响。方法:招募山东省临沂市85名12-18岁中学生,按主观意愿分成实验组45人及对照组40人,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的身体功能训练课程,对照组进行常规体育课课程。分别于课程干预前后进行运动素质测试,使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单因素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接受不同课程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中各检测项目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身体功能训练课程与传统体育课程相比更能有效改善中学生的身体形态、提高中学生身体机能、促进中学生运动素质发展。故适合推广至中学学校体育中,以发展学生运动素质,促进学生运动素质。

身体功能训练;中学生;运动素质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7号文件”)中强调:近期运动素质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中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1]。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2]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山东省制订了《山东省学生体质提升计划(2014—2018年)》[3]。通过实施学生体质提升计划,深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培养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一代新人,实现学生运动素质水平逐年提高,以期到2018年全省大中小学生《国家学生运动素质标准》合格率达到90%以上。身体功能训练是一种以提升身体在日常生活和活动表现的一种身体练习。M.L.Palmer和JJ.E.Toms在1992年提出“将身体功能训练和日常的生活相结合的理念,认为身体功能训练可以丰富伤病患者的康复手段和方法,有利于患者更好的恢复,同时也可以帮助健康的人锻炼身体,丰富锻炼的方式[4]。”同时,功能训练之父Gary Cook“认为功能训练更加注重身体完整运动链的整合练习,避免训练中只是训练某一块单一肌肉的单一练习,但是没有具体给出确切的定义[5]。”因此,本研究通过8周身体功能训练课程干预实验,对该训练课程对中学生的绩效进行客观评价与论证,为中学生提高运动素质与体制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山东省临沂市身体健康的12-18岁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并且排除有规律运动史、身体存在心脑、关节等疾病的人。符合条件且自愿参与实验者85人,为保证参与的配合度,根据实验者主观意愿和不同年级人数等量分组,实验组45人(男25人,女20人),对照组40人(男18人,女22人),实验前对两组被试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项指标参数均未达统计显著差异水平(P>.05),可进行实验,基本情况见表1、表2。

表1 实验前试验对象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比较表

注:所有测试数值皆以均数±标准偏差(±SD)表示,以下各表同。

表2 实验前实验对象运动素质对比分析

1.2 研究方法

对实验组进行身体功能训练课程,对照组进行常规体育课程,其中控制两组的上课频率、上课时间、运动强度,使其保持一致。其中,每周安排2次课程、每次课程45min、运动中心率控制在最大强度的60%~80%并保持30min。分别于训练课程干预前后进行运动素质测试,比较两组被试实验前后的差异情况。

1.2.1 身体功能训练课程干预 在参考我国《青少年健身方法指导》[6]的基础上,结合中学体育课实施的可行性进行设计,主要以功能性训练为主要内容,参考《中学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100例》[7]常用动作(表3)作为主体教学手段,课程遵循渐进原则在8周中进行层级强度干预(整个课程干预分适应性阶段、发展性阶段、综合性阶段)以实现不同目标(表4)。

表3 身体功能训练课程参照表

表4 身体功能训练8周计划表

1.2.2 运动素质测试 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中将运动素质定义为:“运动素质是在比赛和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表现出的耐力、速度能力、柔初素质、力量素质、和灵敏素质等基本运动能力[8]。”为研究方便,本研究认为,运动素质与身体素质基本相同,是人体在运动以及日常活动中所表现出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平衡、协调的身体机能能力。因此,本研究所测试的运动素质内容参考《国家学生运动素质标准》(2014年修订)[9]及孙庆祝主编《体育测量与评价》[10]中有关于身体素质测量指标,选择以下6项测试项目:50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4×10m、闭眼单足立、男生1 000m、女生800m,各测试指标可参照表5。

表5 实验各测试指标一览表

1.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SPSS 20.0 for Windows进行统计处理,采用单因素协方差分析(One-Way ANCOVA)检验身体功能训练课程干预前后各指标数据的变化,显著差异水平为α=.05。

2 结果与分析

2.1 身体功能训练对中学生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的影响

2.1.1 体重和BMI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体重测试达显著差异、BMI测试达极显著差异(表6)。对照组平均体重增加0.26kg(0.48%), BMI升高至24.45±3.43kg/m2(0.48%);实验组的体重显著减少1.19kg(-2.20%),BMI显著减少至23.29±3.41 kg/m2(-4.26%),实验组显著优于控制组。

表6 体重和BMI前后测量值比较表

注:变化幅度(%)=[(后测-前测)÷前测]×100,*P<.05。p<0.01,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以下各表同。

中学生处于身体快速发展的高峰期,由于饮食不良、缺乏锻炼等因素很容易导致肥胖,研究表明,城市中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1],种种身体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中学生的运动素质。实验研究表明,8周的身体功能训练有利于改善中学生的身体形态,特别是能够显著减轻体重。功能性训练强调动作是身体运动的基石,强调机体的系统化功能,发现机体弱链、纠正机体的不对称、不平衡情况,围绕支柱力量[11,12]。因此,可证实本研究的确能够改善中学生的身体形态。

2.1.2 肺活量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肺活量测试达显著差异(表7)。实验组肺活量测试经训练后为3 137±879.71ml,增加3.53%,对照组则为3 053±830.61ml,增加1.29%。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5。

表7 肺活量前后测量值比较表

运动时机体代谢增强,呼吸系统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以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而肺活量是评定肺通气(肺功能)的常用指标,肺功能的强弱直接决定了运动的进行和完成。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肺通气量与运动强度呈直线关系,若超出这一范围,肺通气量的增加与运动轻度失去线性关系,且增加速度明显大于运动强度的增加[13]。身体功能训练更加注重训练的效果和整体性,特别是对快速发展的中学生施以恰当的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能够改善和增进呼吸系统的功能与本实验研究结果相一致。

2.2 身体功能训练对中学生运动素质的影响

2.2.1 速度素质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50米测试达显著差异(表8)。实验组速度测试经训练后为7.98±0.72s,减少2.68%,对照组则为8.18±0.71s,减少1.09%。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5。

表8 50m前后测量值比较表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有利于中学生速度素质的发展,但考虑到中学生素质自我发展的快速期,认为实验组对提高中学生的素质能明显。50m跑主要检测机体的快速移动能力,强调下肢动态运动的同时需要核心肌肉等长收缩控制上体姿势,减少能量的泄漏。身体功能训练强调核心稳定、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的协调发展等要素来提高运动员整个身体动力链传输能量的效果[11,12]。由此可推断,身体功能训练是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强化机体核心稳定性,在速中学生度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施加恰当的外部刺激以加快速度能力的发展。

2.2.2 力量素质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立定跳远测试达极显著差异(表9)。实验组爆发力测试经训练后为190.67±30.93cm,增加11.72%,对照组则为175.50±27.62cm,增加0.48%;统计结果显示,训练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后测达显著差异,<.01。

表9 立定跳远前后测量值比较表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爆发力提高11.72%,对照组虽有0.48%的进步幅度,但仍达显著差异水平。故本研究认为,身体功能训练相对传统的体育课能够显著提高中学生的爆发力的效益,而传统的体育课对提高中学生爆发力作用效果不明显。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陈贞祥[14]通过对高校体操专业中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爆发力有显著提高,且优于传统力量训练。关于身体功能训练能够更有效地提高爆发力的原因,有关专家和学者都有论述和实验研究,运动生理学(1984年)[15]对此解释为肌肉弹性体的张力变化,肌牵张反射。身体功能训练对肌肉发力和功率输出起到促进作用,研究表明[16]身体功能训练是通过提高产生力的速度来增强爆发力,同时通过增强关节和身体连接处的力量,减小能量泄露和增加力的作用效果。

2.2.3 耐力素质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800/1 000m测试达显著差异(表10)。实验组耐力测试经训练后为231.63±16.22s,减少7.11%,对照组则为242.03 ±15.38s,减少2.43%;统计结果显示,训练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后测达显著差异,<.05。

表10 800/1 000m前后测量值比较表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但实验组效果更为明显。身体功能训练强调躯干的支柱作用和动作的稳定性,强调身体的控制能力,通过优化动作模式来使得动作更加有效、经济和稳定,切实提高了实验组实验对象的身体稳定性及正确的动作姿势,避免了能量的浪费,使动作更加经济有效。由此可推断,身体功能训练是通过提高动作效果、减少能量消耗来提高中学生耐力能力。

2.2.4 柔韧素质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坐位体前屈测试达显著差异(表11)。实验组柔韧测试经训练后为8.89±5.51cm,增加13.97%,对照组则为8.93±5.21cm,增加3.84%;统计结果显示,训练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后测达显著差异,P<.05。

表11 坐位体前屈前后测量值比较表

柔韧素质是指人的各个关节活动幅度、肌肉和韧带的伸展能力[17]。柔韧素质对速度素质、力量素质以及动作的协调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柔韧素质在增加动作幅度,提高动作质量,预防损伤有着重要作用。身体功能训练在每次训练课的前、中、后均安排动态、静态拉伸,通过肢体快速或慢速的运动增加关节活动幅度和灵活性,避免了牵张反射,利于对肌肉的控制,在拉伸过程中有效刺激了韧带和肌肉,增加了肌肉、韧带以及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性。同时,注重力量练习与肌肉的伸展性训练相结合,提高了肌肉力量和韧带弹性。实验证明,身体功能训练课能够有效提高中学生的柔韧性。

2.2.5 灵能素质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10m×4折返跑测试达显著差异(表12)。实验组灵敏能力测试经训练后为11.30±0.96 s,减少0.93%,对照组则为6.60±7.71 s,减少0.83%;统计结果显示,训练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后测达显著差异,P<.05。

表12 10m×4往返跑前后测量值比较表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灵敏能力提高0.93%,对照组提高0.83%,两组进步幅度均不大,但两组达显著差异水平。故本研究认为,身体功能训练相对传统的体育课对提高中学生的灵敏能力具有显著差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本实验与Gregory John Renfro[18]和Djevalikian[18-19-20]等人进行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实验组相对对照组对提高灵敏能力更为明显。在传统的常规训练中过多的注重对大肌肉群的训练而忽视了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因此推断,身体功能训练通过提高储存和释放肌肉和肌腱的弹性势能来增强反应力量,训练中强调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增加身体灵活性,提高灵敏能力[21]从而提高中学生的灵敏能力。

2.2.6 平衡素质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闭眼单足立测试达显著差异(表13)。实验组平衡能力测试经训练后为11.40±10.65 s,增加166.98%,对照组则为6.60±7.71 s,增加31.21%;统计结果显示,训练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后测达显著差异,P=.001。

表13 闭眼单足立前后测量值比较表

实验结果证实本研究能有效地增进中学生的平衡能力,结合相关研究结果:(1)用以维持个体姿势平衡稳定且支撑脊椎进行运动的核心肌群是腰髋臀的复合体[22],包括腹肌、脊肌、股四头肌及股二头肌等,与本研究训练内容所强化的肌群相符;(2)平衡能力与下肢力量呈正相关性,尤其下肢力量中的膝屈肌群相较于其他肌群又有更显著的相关性[22],与本研究强化平衡能力的实验结果相符。故可以推论,身体功能训练使得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在采取躯干练习策略以维持身体姿势平衡上有非常显著的进步,证实本研究可有效改善中学生重心不稳而失去平衡的现象,提高中学生的平衡能力。

3 结论与建议

(1)身体功能训练相对传统体育课,对改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有显著差异,特别是能够显著降低BMI,故推论身体功能训练有助于减低中学生的肥胖率。

(2)身体功能训练课程干预,能够显著提升中学生的运动素质,故推论身体功能训练非常适合推广至中学体育中,以发展学生运动素质能力,提高学生运动素质。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休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S].2007~05~07.

[2]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S]. 中国学校体育,2012,11:6~7.

[3] 山东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山东省学生体质提升计划(2014—2018年)的通知[S]. 2014~12~5.

[4] Palmer M L Toms J E, Edelstein J E.Manual for functional training [M]. F.A. Davis, 1986.

[5] Cook G, Fields K.Functional Training for the Torso[J]. Strength & Conditioning, 1997, 19(2): 14~19.

[6] 徐向军.青少年健身方法指导[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

[7] 尹 军,王乔治,李少新,等. 中学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100例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12.

[8]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9] 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学生运动素质标准(2014年修订)的通知[S].2014~07~07.

[10] 孙庆祝,郝文亭,洪 峰. 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1] MARK VESTEGEN. Core Performance Essentials:The Revolutionary Nutrition and Exercise Plan Adapted for Everyday Use [M].Rodale Books, 2006.

[12] MARK VESTEGEN,PETE WILLIAMS.Core Performance:The Revolutionary Workout Program to Transform Your Body and Your Life [M]. Rodale Books, 2004.

[13] 王步标,华 明.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7.

[14] 陈贞祥.Plyometric 练习对普通高校体操专业学生下肢爆发力的影响[J].运动,2009(2):93~96.

[15] 编写组.运动生理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67.

[16] 王 雄,沈兆喆,主编.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国家队体验能训练中心编著.快速收缩复合训练动作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

[17] 难仲喜,王 林.身体素质训练指导全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07.

[18] Cregory John Renfro, Summer Plyometric Training for Football and its Effect on Speed and Agility [J].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1999, 21(3): 42~44.

[19] Thomas Kevin, French Duncan, Hayes. Philip R, The Effect of Two Plyometric Training Techniques on Muscular Power and Agility in Youth Soccer Players [J].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 2009, 23(1): 332~335.

[20] Djevahkian 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symmetrical leg power and change of running direction.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 NC(1993).

[21] 王 雄,沈兆喆,主编.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国家队体验能训练中心编著.快速收缩复合训练动作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

[22] 刘光华,杨爱萍,刘邦忠,等.绝经妇女下肢肌力与平衡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07):619~622,654.

The Effects of Functional Movement Training on Physical Health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

WANG Qingbao1, YANG Jing2

1.Institute of P.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China;2.Dongying Vocational College, Dongying Shandong, 257000, China.

Purpos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functional movement training on physical health, body shape, physical function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 Methods: Eighty-five volunteers of 12-18-year-oldwere recruited in this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n=45)and control group(n=40)by their personal preferenc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carried out of course in Functional Movement Train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carried out of course in routin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for eight weeks. Test with exercise capacitie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in both groups. A mixed design, one-way ANCOVA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after training for each parameter.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all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nclusions: Functional movement training can improve physical health, body shape, physical function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 Therefore, it is suitable to be popularized to academician physic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develop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Functional movement train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 Exercise capacities

1007―6891(2017)04―0042―05

10.13932/j.cnki.sctykx.2017.04.10

G804.23

A

2016-06-03

2016-06-12

猜你喜欢
中学生素质身体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身体力“形”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