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会体操比赛单杠项目成套动作特征研究

2017-08-27 02:18余文禄
四川体育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单杠转体中国队

余文禄



里约奥运会体操比赛单杠项目成套动作特征研究

余文禄

成都大学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106。

研究以文献资料为基础,采用录像观察法等方法,统计里约奥运会体操比赛单杠项目决赛前8名运动员以及中国队运动员的成套动作,并以规则为导向,对单个动作选择、连接动作选择、难度价值、完成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分析中国队与世界强队之间动作选择上的差异。研究得出:悬垂摆动类动作、近杠类动作、扭臂类动作、下法动作比较趋于集中;第二组别的飞行动作相对比较丰富,在此基础上的转体动作深受运动员青睐;F组以上的二连接动作或三连接动作越加成为编排的首选;与决赛前8相比,中国队的难度优势不复存在,完成情况愈加困难,与决赛前8队伍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单杠项目的发展越来越突出力量、难度、艺术的相互融合,中国队的发展道路任重道远。

里约奥运会;体操比赛;单杠项目;成套动作;特征

第31届夏季奥运会体操比赛于2016年8月7日—8月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奥林匹克体育馆举行。共有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男女各98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开创了奥运会体操比赛史上参加比赛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一届,做为历届世界大赛体操强队的中国,在本届奥运会上没有获得一枚金牌。国际体操联合会主席布鲁诺在观看里约奥运会后说:“中国队之所以未能获得一枚金牌,其根本原因是,中国队没有能紧跟世界体操发展潮流,及时作出调整与改变!”甚至有外国媒体报道:在里约赛场上,欧美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是在“秀动作”,中国运动员是在“做动作”。而当今世界体操的潮流,已是“力量、难度和艺术三者的完美结合”[1]。本研究以里约奥运会男子体操比赛单杠决赛运动员成套动作入手,从动作角度分析中国队失利的因素,探寻中国队与决赛队伍之间的差距,为重振我国男子单杠项目的辉煌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依据2016年国际体操评分规则,以2016年里约奥运会体操比赛男子单杠决赛的8名运动员以及预赛4名中国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中国体操协会、里约奥运会等官方网站,获取单杠项目研究的最新进展。通过对比国际体操联合会颁布的体操规则,了解体操单杠项目发展的方向及趋势,为论文的写作提供理论支撑

1.2.2 录像观察法 观看CCTV直播或录像的比赛视频,通过正常速度、慢速、校对等三个步骤对运动员的成套动作进行统计,分别了解运动员各组别动作选择情况、成套编排情况、完成情况等信息。

1.2.3 数理统计法 使用EXCEL统计软件对决赛8名运动员以及预赛4名运动员共12套动作的难度动作,连接动作以及动作类型选择进行详细的数据统计,为论文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撑。

1.2.4 逻辑分析法 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结合2016版男子竞技体操规则和录像统计数据,通过逻辑分析对中外运动员的成套动作情况进行深入的探析,对比中外运动员在难度动作选择上的差异,为提高中国运动员的竞争力提供建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单杠项目世界竞争格局分析

单杠项目一直以来都是体操比赛的重头戏,大幅度摆动、上下翻飞的空中飞行动作博得满场的喝彩,也是吸引人关注的焦点。单杠项目在男子6个项目中并不是中国队最突出的优势项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周凯获得男子单杠金牌,我国体操发展达到了顶峰。2008年后国际体操联合会对规则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特别是曾经中国队的强项,连接动作遭到了重大调整。荷兰的佐德兰德、德国的汉布钦、美国的米库兰克等名将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大幅度的飞行动作及其连接动作深受观众、裁判青睐。佐德兰德曾包揽了伦敦周期单杠项目的金牌,汉布钦长期霸占第2名位置。伦敦奥运会后,荷兰、德国、美国平分秋色,后起之秀的巴西、古巴、乌克兰等国的运动员奋起直追,在单杠的编排上更加符合规则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分别在单杠项目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中国队却在46届世锦赛、里约奥运会单杠比赛中无缘决赛,所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形势越来越严峻。

2.2 成套动作及各组别动作选择情况分析

根据国际体操联合会男子竞技体操裁判法规定,单杠项目必须包含5个动作组别的动作,分别为“I类有或没有的悬垂摆动动作;II类飞行动作;III类近杠或背对杠完成的动作;IV类扭臂类动作以及V类下法动作”,且能获得2.5分的组别加分。研究以此为依据对里约奥运会体操项目单杠决赛前8名运动员和预赛中国队运动员的成套动作分别进行统计和分析。

2.2.1 悬垂摆动类动作特征分析 悬垂摆动类动作属于第I动作组别,主要是回环摆动类动作构成。从表1可知,大回环转体360°、540°及其不同握法占据了主要地位。其中大回环转体360°和后摆上转体360°是该组别动作的主流,决赛队伍和中国队的使用率达到50.00%和33.33%。且动作难度价值在B组至D组之间,难度不是太高,因此,也看出运动员仅仅是为了满足编排规则需要,并不希望在该组别做出高难动作。

表1 第I组别难度动作选择情况

2.2.2 飞行类动作特征分析 飞行类动作是单杠项目中最吸引人的动作,其动作难度体现出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从表2可知,在里约周期内飞行动作出现了科瓦克斯、马尔凯洛夫、切卡切肤、叶格尔4大类10个不同难度级别的动作。D组以上难度价值的动作成为单杠项目飞行动作的主流。比较突出的排在第1位的是特卡切夫类动作使用频率达到41.94%;科瓦克斯转体类动作以29.03%的比例排名第2;马尔凯洛夫及转体动作排在第3位占22.58%。中国队在飞行动作使用上主要是特卡切夫类动作占42.86%;其次是马尔凯洛夫占28.57%;第3是科瓦卡斯类动作占21.43%。从国内国外对比看,特卡切夫、马尔凯洛夫类动作依然是单杠项目的主流和核心动作,科瓦克斯类等高难度动作是运动员争金夺牌的重点动作,各种姿态的后空翻两周以及叶格尔等动作使用频率相对较低,是突出运动员个人特点的难度动作。由此得出,高难动作仍然是里约周期内运动员选择的重点,特别是科瓦克斯类动作将成为以后单杠项目发展的重要趋势。

表2 第II组别难度动作选择情况

2.2.3 近杠类动作特征分析 第III组别的近杠动作又称之为杠里动作,在竞技体操规则上涉及21个动作,包含韦勒、正掏、反掏三大类动作。从里约奥运会单杠决赛情况来看(表3),正掏、反掏及其转体动作使用频率最高。正掏转体540°,反掏转体360°动作在决赛中达到了100%,最低难度均在D组以上。特别是反掏转体360°不管是决赛队伍还是中国队使用率达到42.86%、57.14.由此也可以得出近杠类动作的选择特征。

表3 第III组别难度动作选择情况

2.2.4 扭臂类动作特征分析 第IV类扭臂握和后悬垂动作及背对杠完成的动作在规则中包好有19个类型的动作,从比赛中中外运动员使用的情况来看,中穿转体(阿德勒)类型的动作占据了全部,处于同组别的俄式大回环、斯塔内曼、捷式大回环等动作无人选用。(1)有这类动作难度价值普遍不高,(2)完成稳定性也相对较低,(3)这类动作对于进行动作连接不太合理,因此采用较少。中穿前上转体360°和中穿前上转体180°及其握法的变化一直以来都是运动员选着的重点。另外这两个动作与马尔凯洛夫、特卡切夫及其转体动作的连接使用非常连贯,难度价值相对较高,更加符合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的需要。

表4 第IV组别难度动作选择情况

2.2.5 下法类动作特征分析 下法(V)类动作是单杠项目的最后一个动作,其稳定性是运动员能否获得名次的关键。通过对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统计(见表5),下法动作使用类型比较趋于集中,均为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类动作,比例最高的是直体后空翻转体720°下(E组),达到了62.50%,中国队所有运动员都采用了这一动作;其次是直体后空翻转体360°下(D组);而高难的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1080°下(F组)仅有古巴的拉杜特一人使用。从这些数据看,运动员普遍都选择比较保守的(E组)动作来完成规则要求,每加转180°动作难度增加一级,但是同样的稳定性也会下降一级,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也更高。但是对于体操项目的发展,笔者认为运动员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同级别、同难度的动作来获得裁判的认可,相同的动作在视觉上会造成疲劳,是不利于运动最后得分的评判。

表5 第V组别难度动作选择情况

2.3 连接动作特征分析

2013-2016年版男子竞技体操规则规定,自由体操、鞍马、单杠任然保留有连接加分,单杠项目的连接加分可分为3类,(1)杠上动作(D组以上)+飞行动作(D组以上)(反之亦然)可获得0.1的加分;(2)飞行动作(D组以上)+飞行动作(D组以上)(反之亦然)可获得0.2的加分;(3)飞行动作(C组以上)+飞行动作(C组)(反之亦然)可获得0.1的加分。

表6可知,里约奥运会男子单杠比赛中杠上+飞行动作的连接占了80%以上的比例,飞行+飞行的连接不到20%,而中国队4名预赛运动员全部采用杠上+飞行的连接方式,从而也反映出中国队与决赛运动员之间的差距。从动作选择上来看,中穿转体类+飞行动作深受运动员偏爱,决赛中使用的比例高达80%以上,中国队达到了87%。由于规则最多允许运动员完成两个阿德勒类型的动作,因此,中穿转体360°、中穿转体180°几乎成为了每个运动员的必备动作。而飞行类连接动作仅有一个“卡西纳(G)+团身后空翻两周越杠(D)”但都以失败告终。其次在连接的飞行动作中马尔凯洛夫、特卡切夫及其转体动作称为了连接的主流。从连接形式上看,二连接依旧是主体,三连接动作成为了一种趋势,在决赛中共有3人次使用,并能够获得0.2-0.3分的连接加分。在千篇一律的成套比赛中,一个亮眼的连接动作无疑能够帮助运动员提升竞技能力,同时对于完成的要求也更高,对运动员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表6 连接动作选择情况

2.4 成套动作情况分析

成套动作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呈现出来最为直接的套路动作,代表了运动员最高的竞技实力。研究从成套动作的难度结构、加分情况、难度价值、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决赛前8 运动员和中国队运动员的成套情况进行分析。

2.4.1 难度结构情况分析 难度结构是成套动作难度价值的直接体现。从表7可知,决赛前8运动员的成套难度结构总体上高于中国队。但是D组以上动作决赛队伍使用了62次,人均7.75次;中国队D组以上动作使用31次,人均7.75次。由此分析我国运动员在难度动作的选择上与国外队伍不相上下。从F组以上高难动作来看,决赛8名运动员使用10次,人均1.25次;中国队使用2次,人均0.5次。对比发现中国队在高难度动作的选择上明显低于国外运动员。特别是代表运动员竞技实力的F组、G组动作,国外运动员有8人次使用G组动作,6人次使用F组动作;而中国队仅有1人使用G组动作,1人使用F组动作。说明中国队与决赛队伍之间在竞技实力上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特别是与汉布钦、佐德兰德、米库拉克等世界名将相比,也仅有张成龙一人能与之相当,也反映出我国在男子单杠项目上人才的短缺。

2.4.2 难度价值情况分析 难度分(D分)由动作组别分(2.5分)、10个动作难度价值分和连接加分构成。从表7可知,决赛前8队伍的难度平均分为6.9分,中国队平均分为6.7分,前3名平均分为7.133分;这样的比较反映出中国队具备进入决赛前8的竞技实力,但是在争金夺银上与世界强队存在较大的差距,从研究来看,想进入决赛圈至少难度分要达到7.0分以上。

从连接加分来看,决赛前8队伍平均分为0.3分,中国队平均分为0.2分。至伦敦奥运会后国际体联对裁判规则进行了修改,鼓励发展飞行接飞行类的动作连接,并能够过的每次0.2的加分。或者是杠上+飞行+杠上的三连接动作同样能够获得0.2分的加分。但从国内外运动的加分情况比较看,国外运动员对三连接动作和飞行+飞行动作格外喜爱。有巴西和古巴的两名运动员的加分达到了0.4分。而中国队4名运动员依然保持杠上+飞行的连接套路,仅能获得0.1分的加分。林超攀应完成了三次类似的连接,获得0.3的加分。

中国队所以能在过往的世界大赛团体赛上永立世界之巅,让包括日本队在内的世界强队都在中国队面前俯首称臣,仰望中国队,靠的最大法宝就是“难度”!从以上两个方面的比较分析,看出中国队在D分上的差距并不全是竞技状态不好,发挥失误造成的,更多的是自身还不够强。在难度动作选择上和连接动作编排上都与决赛队伍存在较大差距,中国队的难度优势已不复存在。

2.4.3 完成情况分析 完成情况由完成分表现出来,从决赛队伍来看,最高分为英国威尔逊的8.666分,最低为乌克兰维尼亚耶夫的7.066分,8名运动员的平均分为8.059分。中国队平均分7.616分,相差0.443分,在0.1分必争的体操比赛中这样的差距是比较大的。在动作完成的质量,飞行动作的高度,落地的稳定性方面都是完成扣分的重点。中国队本次比赛没有人完成分在8分以上,因此,也失去了进入决赛的机会。就最有希望的张成龙来讲,在飞行接飞行动作中出现失误,失去了进入决赛的机会,这反映出来的并不仅仅是4名运动员的个人失误,而是我国训练机制、体制、训练方法、训练思路上要求不严谨的反映。“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不断向最高难度挑战的同时,也会对动作的质量、姿态、稳定等诸方面,提出了更高和更严的要求,扣分因素也随之增多了。同时,世界各国都清楚地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D分是相对固定的,而E分是浮动的。在水平相同的情况下,取胜的关键就是E分。

表7 成套动作难度结构及得分情况

3 结 论

里约奥运是本周期的收官之战,从比赛的情况来看,单个难度G、F、E组动作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飞行+飞行动作以及三连接动作已成为单杠项目连接动作发展的主流,也是各个国家运动员必备的难度动作。中国队与决赛队伍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曾经靠D分打天下的效果,在当今体操比赛中行不通了,单个难度动作选择多集中在D、E组别上,连接动作缺少新意,任然延续着上一周期的思路。在难度、艺术、优美高度融合的新形势下,中国队要想在世界体坛中占有一席之地还需要国家、教练、运动员认真思考。在新的奥运周期到来之际,要注重青少年运动员人才的储备,建立完善的训练机制、运动员选拔机制、运动员培养体系。并及时了解新规则、学习新规则、掌握新规则和运用新规则,延续中国体操精神,在东京奥运会上再续辉煌。

[1] 中国体操网.评里约奥运男子体操:风物长宜放眼量东京奥运再辉煌[EB/OL]. http://gymnastics.sport.org.cn/cga/international_gymnastics/2016-10-26/514276.html.

[2] 余文禄,赵元吉.第4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单杠成套动作编排特征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4(05):434~439.

[3] 赵元吉,郑湘平,张 禄,刘 金. 世界优秀鞍马运动员成套动作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6(03):98~103,108.

[4] 魏 栩,姚侠文.里约奥运周期单杠发展特点及我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5(04):141~145.

[5] 张军舰. 第46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国队成绩分析[J]. 体育文化导刊. 2016(09):71~76.

[6] 张泳华. 我国男子体操的危机与发展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 2016(08):87~91.

[7] 国际体操联合会.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2013-2016)[Z].北京:中国体操协会.2013.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io Olympics Gymnastics Horizontal Bar Project of Complete Set of Movements

YU Wenlu

Institute of P.E., 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106, China.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search,using the method of video observation, to get statistical data of complete movement of the Rio Olympics gymnastics horizontal bar project before the final 8 athletes and Chinese player. Based on the rule-oriented standard, I analyze it from the aspects of single action selection, connection action selection, the difficulty value, quality-accomplishment. Meanwhile, I also explore the action choic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team and the world’s top teams. The study shows that: Suspension swinging motion, near the poles movement, twist arm action class actions, are comparatively centralized; The second category of flight movements are relatively rich, on the basis of which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are favored by athletes; Group F more than two connections choreographed action or three connection action is increasingly preferred. And also there will be a big gap between Chinese team and the final 8,for the disappearing difficulty advantage of the Chinese team and the harder completion. The Chinese team still has a long way to go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Horizontal bar project is putting more emphasis on the mutual integration of power, difficulty and art.

The Rio Olympic Games; Men's gymnastics; Horizontal bar project; Complete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1007―6891(2017)04―0066―04

10.13932/j.cnki.sctykx.2017.04.15

G832.3

A

2017-11-14

2016-12-07

猜你喜欢
单杠转体中国队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泡泡耍单杠
中国队获第62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单杠上的大爷们
难固定、易脱落、隐患多 家用单杠不是神器是凶器
我与单杠的“爱恨情仇”
中国队获第61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山东2.24万t转体桥转体
世界最重转体桥跨越京沪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