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百姓第一流的温暖

2017-08-29 22:09李让恒
湖南教育·A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课题学校语文

李让恒

走进郴州市下湄桥老工业区,市第十八完小绝对是个标志性建筑。这所学校地处郴江河畔,傍晚人们成群结队去河畔绿道散步,都要绕道进第十八完小看看这所花园式学校的美景。

5年前可不是这样的。在北湖区政府接办这所学校前,学校是郴州通用机械厂子弟小学。全校只有一栋不到70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是所没有校门、没有操场、没有厕所的“三无”学校。办学30年了,一荏又一荏师生,就这样蜗居在这栋小楼里。

“那些年,原县级郴州市‘不惜血本办教育,力创三个第一流(第一流尊师重教环境,第一流办学条件,第一流教育质量)的教育口号喊得三湘四水都知道,所有学校都建设得漂漂亮亮。我们也盼呀,盼什么时候这股甘泉也流进我们国企来。可是受体制限制,我们享不到这个福。”家住郴州通用机械厂、当了十几年福泉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彭义冬说。那时应该上小学的有五六百名职工子弟,但最多的时候在这所子弟学校上学的也才两三百人。稍有点门路的,都去地方学校择校了。

北湖区政府接管这所学校后,按郴州市规划将这所学校改办成市第十八完小,并决定择址重建。几经周折,2013年,市里决定将原通用机械厂的核心区用来建校。新校区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设计36个教学班,可容纳1600名学生。

只两年时间,新校不但建成了,而且完善了。在宽敞的校园里,三栋校舍成品字型布局,一栋体育馆,是在原来最大的车间的基础上改建的,100多米长,20多米宽,整个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校内不仅设有篮球场、排球场等球类活动场地,还有60米长的跑道,用于小学体育教学。

投入5000多万元建的五层高的教学大楼和综合大楼,不但漂亮大方,而且在适用性方面别具一格。首先走廊宽敞,宽达3.3米,比一般校舍的走廊宽了近一倍,目的是便于下课后孩子们活动。68间教室和功能室,每间均装有可立体使用的黑白板,教室后外角还设计了一个2平方米的杂物间。

300平方米的图书馆,藏书35000余册;电脑室有百余台电脑;仪器室、实验室是市级示范性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阅览室……一应俱全。

室内该有的都有,室外红花绿树,美景四季都在。“因为政府给力,一流的办学条件已经实现。区教育局还给我们配好了一流的教师队伍。现在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拿出一流的成绩,给百姓送去温暖,让人民满意,让人民高兴。”陈园园校长多次这样说。“队伍的基本素质好,还要发展好,所以我们很重视教师的师德师风,很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师德师风主要在实践中锤炼,而专业成长主要实行研训一体化。教师人人都读书,人人都有小课题研究,保证每位教师都能天天成长。”第十八完小现有在校学生近1200人,在职教师70人,全都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大学本科生为45人,占64.3%。拿以往最缺的音体美教师来说,如今不但全部配齐,而且均是科班出身,11人中有9人为本科。

在语文组,笔者见证了不一样的研训一体化。讲两件小事吧。该组对教师读书的提法是“研究性读书”。全组教师常常同读一本书,初读后每个人都要结合工作与学习实际,提出若干问题用来交流讨论。之后再细读,并写出某个方面的心得再交流。“这样就把书真正读到心里去了。”几位语文老师都这样说。

语文组对于“互联网+”的运用也是特别认真并有独到之处。他们在网上设计了各自的个性化网页,且做事很彻底,不留任何死角。如做课件,就人人动手。以人教社編写的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为样本,全组教师一起制作出了全册书的百余件课件。

如此认真研修,教师之成长,当然可以预期。语文组是全校最大的学科组。陈园园、李志平、王国林3位校领导都参加了该组的活动。语文组不仅在上观摩课、写教学论文、做小课题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市、区两级还出了3名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全组教师人人都有大发展。中年教师,个个如日中天,如唐昭伟副校长、王国林副校长、葛卫萍老师等,他们的论文几乎期期拿区级、市级乃至省级的大奖。青年教师个个勇挑重担,敢于出彩冒尖。如刘后军老师入职仅几年,不但语文教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还先后担任了教务主任、办公室主任。

再说综合组,他们是由科学、音乐、体育、美术教师组成。相对来说,这些科目课时较少,加上该校学生中留守儿童、下岗职工子弟太多,学习基础较差,上好这些课难度很大。但综合组的教师不畏难,人人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以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难题。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小课题,由90后音乐教师王海玲汇总主持,形成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综合学科课堂行为习惯初探”的省级教研课题。

小课题有大作用,第十八完小的小科目教学也有所成就,以科学课为例,连续3年市、区质量监测,成绩都名列前三甲。

何止小科目,因为有一流的工作态度,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进入了良性循环。校领导班子连续6年获优,在市、区组织的各学科质量监测中也屡屡挤入先进行列。

“学校的一切,让我们社区干部群众感受了第一流的温暖。家门口办出了这么好的学校,我们腰杆子都硬了,说话、办事底气都很足,现在小区学生零择校。”彭义冬高兴地说。

因此,群众特别是家长,都争着为学校贡献自己的力量,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和谐共建的可喜局面。去年学校图书馆征集20名志愿者,结果有两百多人报名。“没办法,学校左平衡,右平衡,最后将志愿者扩大到60名。”陈园园欣喜地说。

猜你喜欢
课题学校语文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学校推介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从课题指南或总课题中选课题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