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学生力量训练的科学化探索

2017-08-30 12:38郑凡
青年时代 2017年21期
关键词:力量训练体育教学中学

郑凡

摘 要: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反映身体素质的指标有:速度、耐力、力量、灵敏度、柔韧性和协调性等。通过引体向上、双杠、实心球、跳绳等项目的测试结果来看,学生的力量素质不容乐观。因此,作为高中体育教师要有效利用体育课这一教学载体,对中学生的力量素质训练进行科学化的探索。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力量训练

一、加强教育引导,消除对力量素质训练的偏见

在现有的体育教学体系中,体育教师对学生力量素质的训练不够重视,很少会采取系统化、专业化的力量训练教学,导致学生的力量素质很难得到系统化的训练和提升。同时,由于体育教师在平时对学生缺乏有效引导,所以很多学生对力量训练还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尤其是一些女生,对力量训练的重要性更是缺乏有效了解,有些甚至认为力量训练会让身体变的粗壮,手臂变粗、肌肉发达等都会影响个人的形体美感,所以很多女生对力量训练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此,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力量训练时,必须先对力量素质训练的重要性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力量素质训练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知,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于力量训练的积极性。例如,上肢力量的训练不仅会方便学生的日常生活,还会对个人身体的协调性、对抗性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是提升跑、跳、投等动作效率的重要保障。高中体育教师应向学生传播这一观念,加强对学生力量素质训练的教育和引导,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力量训练的理解和重视。

二、制定系统、长期、有效的力量训练计划

学生的力量训练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不断训练的过程。学生之间的身体素质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所以体育教师如果一味采取统一化、标准化的力量训练模式未必能够实现良好的效果。对此,体育教师要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和力量素质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然后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划分,分别制订差异化、系统化的力量素质训练方案,如上肢力量弱的学生要划分到一起,制订以上肢力量训练为主的训练计划;下肢力量弱的学生要划分到一起,制订以下肢力量训练为主的训练计划,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力量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体育教师要对学生力量训练的计划和目标进行分解,而不是主观性地开展随意性的力量训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力量训练模式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例如,利用哑铃等器械开展力量训练时,体育教师应当先让学生先从最轻的哑铃开始练起,然后逐渐尝试10×3组、15×3组、20×3组等难度较高的训练项目,并且尽量将各个项目的训练目标细化到体育课教学进度表中,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力量训练目标的逐步实现。

三、科学合理利用力量训练资源

力量训练对体育器械的依耐度比较强,所以要想对学生的力量素质进行有效训练,除了要保证力量训练资源的充足之外,还要实现力量训练资源的科学分配,让学校现有的体育器械发挥最大的训练价值。例如,单、双杠器械在每个学校基本都有配置,但是配置数量普遍较少,如果单纯利用体育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训练的话,体育训练资源会显得比较紧张,所以体育教师在课上要重点开展单、双杠使用技巧、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课上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训练方法,对于学生在课上犯的错误要进行及时纠正,然后引导学生在课下多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训练。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校体育教学资源的科学利用、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训练的有效衔接,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训练习惯。

四、对学生进行督促和激励

由于学生对力量素质的训练常常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所以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平时要重视对学生力量训练的督促和激励,要让学生保持力量训练的热情,将力量训练计划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分阶段地实现力量训练的目标。例如,在“引体向上”的训练中,有的学生上肢力量非常弱,一次只能做一两次,肥胖的学生甚至一次都拉不上去,这时格外需要体育教师的鼓励、督促和引导。体育教师要让学生对力量训练充满信心,让学生敢于不断挑战自己,激发出力量潜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强自身的力量素质。

五、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转变教学指导思想、观念

树立以健康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目的的教育理念。体育教育应身体力行,转变观念,从单一的生物体育教学观转变为多维的、健康的体育教学观,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灌输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充分相信学生,发挥他們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关系,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让学生树立起自理、自制、自练、自评的思想,只有让创造者独立自主地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才有可能使其创造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2.注意激发学生的主体创新意识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进行的心灵互动,教师不断进行创新性教学,学生不断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过程。因此,体育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主体创新意识。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其“生理—心理—文化”结构的全面和谐发展,学生主体性的素质是一种综合的整体素质。所以,要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体育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真正参与到教学实践。创新意识是实现创新能力的基本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习创新意识才会激发出来。教师在构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时,既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要注意充分发挥教和学两者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产生良好教学效果。

3.创造一个好的创新环境

作为体育教师,如果进行创新教育,就必须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并需要善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自己解决问题.把教知识和教方法结合起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大胆地想象,这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动机理论研究成果表明,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集中在成就动机上,而成就动机由三个组成部分: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其中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掌握知识、技能,阐明和解决学业问题的需要,即一种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一求知欲,它表现为好奇的倾向以及为应付环境而提出众多的各种问题。

综上所述,学生力量素质的训练需要引起更多重视。作为体育课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引导者,需要结合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学龄特征,树立正确的力量训练理念,积极探索多样化的、科学化的力量训练方法,调动学生对力量素质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实现学生力量素质的有效培养和提升。

猜你喜欢
力量训练体育教学中学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浅谈力量素质与力量训练在实际训练中的方法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