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非体力劳动者心血管弹性功能的实验研究①

2017-09-03 10:26王兴芝李香兰赵广才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2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体力

王兴芝李香兰赵广才

(1.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 广东广州 510620; 2.广东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663)

广州市非体力劳动者心血管弹性功能的实验研究①

王兴芝1李香兰2赵广才1

(1.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 广东广州 510620; 2.广东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663)

目的 该研究主要探讨广州市非体力劳动者心血管动脉弹性功能,为早期预警心血管疾病风险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广州市12区(市)20~59周岁非体力劳动者,分为男子甲组(20~39岁),男子乙组(40~59岁),女子甲组(20~39岁),女子乙组(40~59岁)4个组别。采用日本欧姆龙BP-203RPEⅢ动脉硬化检测仪,对受试人群进行安静状态下的动脉硬化参数检测。结果 (1)男、女性单次高血压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男、女性甲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趋势基本一致。(2)动脉稍硬率、动脉硬化率亦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其中男性动脉硬化率(动脉稍硬率及动脉硬化率相加)甲乙两组均超过30%,乙组达到45%;女性甲组27%,乙组42%;而下肢动脉堵塞率却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均有下降趋势。(3)收缩压、舒张压、右baPWV、左baPWV、右ABI、左ABI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甲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趋势一致。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广州市非体力劳动者血压检出率及动脉硬化检出率随之增加,心血管弹性功能下降,发生动脉硬化的可能性增加,导致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生活质量降低。

非体力劳动者 心血管弹性功能 心血管疾病风险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指动脉内膜病变,引起传输功能紊乱和外周脏器及组织灌注障碍,主要表现为血管壁弹力板退化、内中膜增厚,不仅导致管腔狭窄,还可引起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异常。所以动脉硬化指标对于动脉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控制,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和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将会产生更大的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广州市非体力劳动者心血管动脉弹性功能状况,旨在为早期预警心血管疾病风险提供数据支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广州市12区(市)20~59周岁非体力劳动者,分为男子甲组(20~39岁),男子乙组(40~59岁),女子甲组(20~39岁),女子乙组(40~59岁)4个组别,共检测4717人,其中动脉硬化检测有效人数4714人(见表1)。

表1 受试人群基本情况()

表1 受试人群基本情况()

性别 男女分组 甲组(n=1160) 乙组(n=1391) 甲组(n=1418) 乙组(n=745)身高(cm) 170.02±6.02 168.11±5.60 159.00±5.48 158.27±4.92体重(kg) 68.58±10.57 69.50±9.25 53.48±7.91 57.16±8.17

1.2 仪器及指标

检测仪器:日本欧姆龙BP-203RPEⅢ动脉硬化检测仪。

检测原理:运用动脉硬化时由心脏输出的血液产生的波动(脉搏波)的传导速度会加快这一原理,测量2次心跳之间的波动(脉搏波)传导速度,判断血管的动脉弹性程度。

检测指标:右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R-baPWV)、左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L-baPWV)、右踝肱指数(R-ABI)、左踝肱指数(L-ABI)。

1.3 实验方法

分别对研究对象安静状态下的血管弹性功能进行测定。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定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单次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检出率

由表2可以看出,男、女性单次高血压检出率、动脉稍硬率、动脉硬化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而下肢动脉堵塞率却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均有下降趋势。

2.2 甲、乙两组动脉硬化检测指标分析

表3显示,除了心率外,其它指标乙组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男子甲、乙两组动脉硬化检测指标分析

从以上表4可以看出,除心率外,其他指标乙组均高于男子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 女子甲、乙两组动脉硬化检测指标分析

表5显示,除心率外,其他指标乙组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单次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人数及检出率[n(%)]

表3 甲、乙两组动脉硬化指标的分析()

表3 甲、乙两组动脉硬化指标的分析()

指标 20~39岁 40~59岁P身高(cm) 163.97±7.93 164.68±7.13 0.001体重(kg) 60.27±11.88 65.2±10.66 0.000收缩压(mmHg) 108.61±12.09 118.14±14.96 0.000舒张压(mmHg) 63.27±9.03 72.32±11.26 0.000心率(次/分) 74.57±11.04 73.62±10.85 0.003 R-baPWV(cm/s) 1145.54±163.5 1324.38±213.07 0.000 L-baPWV(cm/s) 1142.78±162.05 1321.54±213.55 0.000 R-ABI 1.08±0.08 1.14±0.08 0.000 L-ABI 1.08±0.09 1.13±0.09 0.000

表4 男子甲、乙两组动脉硬化指标分析()

表4 男子甲、乙两组动脉硬化指标分析()

指标 20~39岁 40~59岁P收缩压(mmHg) 115.45±11.18 121.10±14.48 0.000舒张压(mmHg) 67.16±8.92 75.14±10.73 0.000心率(次/分) 74.40±11.36 73.38±11.12 0.023 R-baPWV(cm/s) 1238.58±154.74 1372.18±214.03 0.000 L-baPWV(cm/s) 1232.08±153.72 1368.28±213.85 0.000 R-ABI 1.10±0.08 1.15±0.08 0.000 L-ABI 1.10±0.10 1.14±0.09 0.000

表5 女子甲、乙两组动脉硬化检测指标分析()

表5 女子甲、乙两组动脉硬化检测指标分析()

指标 20~39岁 40~59岁P收缩压(mmHg) 103.02±9.69 112.60±14.25 0.000舒张压(mmHg) 60.08±7.78 67.05±10.30 0.000心率(次/分) 74.71±10.77 74.05±10.32 0.170 R-baPWV(cm/s) 1069.42±127.07 1235.12±180.14 0.000 L-baPWV(cm/s) 1069.72±128.69 1234.28±183.63 0.000 R-ABI 1.07±0.08 1.12±0.08 0.000 L-ABI 1.06±0.08 1.1±0.08 0.000

3 讨论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及吸烟等均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共同结局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而动脉粥样硬化(AS)则是连接上述危险因素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纽带。研究表明,在动脉系统发生明显的结构异常之前,其大动脉功能即已发生障碍。因此加强对大血管功能异常早期筛查与干预,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上游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3.1 非体力劳动者血压的变化

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持续升高的高血压对人的健康威胁很大,可能会引发多系统器质性病变。本实验中所检测的4714人中,239人为高血压,占所检人数的5.07%,同时无论男女,单次高血压的检出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升高,这提示中老年非体力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加。

3.2 非体力劳动者动脉血管弹性功能的变化

大量的研究表明[1],在动脉硬化早期,表现为动脉弹性顺应性的减退、僵硬度增加等,并先于疾病临床症状出现。以动脉硬化为特征的动脉血管结构与功能病变是引起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学基础。许多临床研究发现,大动脉顺应性的减退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因此,早期发现动脉血管结构异常(稍硬化和硬化),并及时、有效的给予干预,是预防这些严重致死性疾病发生的根本措施。动脉硬度增加已经被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试验证实是一项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也是评价动脉硬度的经典指标之一[2]。该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血管稍硬化的有1132人,占所检测人数的24.01%,血管硬化的有561人,占所检测人数的11.90%,血管稍硬和血管硬化的人数相加已超过所检人数的1/3,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动脉弹性密切相关并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因此早期检查动脉功能异常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措施。动脉血管的病变通常由内膜发展至动脉中层,使弹力纤维含量减少,动脉弹性降低,僵硬度增加,导致ba-PWV异常[3]。霍勇[4]研究报道,ba-PWV增加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无冠心病及其程度相关,并且可提示冠心病预后的状况,研究表明ba-PWV与动脉弹性成反比,动脉弹性降低可使脉搏波在两动脉间的传播速度加快。黄岚[5]报道,ba-PWV可以作为患粥样动脉硬化或冠状动脉硬化疾病风险因子的评估指标。ba-PWV正常参考值<14 m/s,一般情况下大于该值反映大动脉和中动脉系统僵硬度增高,提示全身动脉僵硬度升高,速度越快,僵硬度越高,大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也就越高,并且升高水平与僵硬度成正比[6]。所以动脉ba-PWV可独立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该实验中甲乙两组的ba-PWV虽然都小于1400 cm/s,但随着年龄的增加ba-PWV逐渐增大,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提示年龄是引起动脉硬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结果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中老年非体力劳动者动脉血管弹性功能减弱,顺应性大大减小,导致发生动脉硬化的风险增高,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升高。

3.3 下肢动脉堵塞的变化

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pressure index,ABI)是指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的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用以评价下肢动脉有无狭窄,能反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阻塞程度。国外多项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已经证实[7]:ABI异常是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强有力的预测因子。赵兴胜等[8]报道,ABI值明显减低表明患者发生静息痛、缺血性溃疡或坏疽的风险很高。ABI诊断下肢动脉疾病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近100%[9]。该实验研究中,ABI的变化与ba-PWV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与广东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迅速,生活节奏加快,压力渐增,人们可控时间减少,大多数人超负荷工作,再加上缺乏科学的体育锻炼,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动脉弹性功能降低。

综上所述,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上升,动脉弹性功能下降,发生动脉硬化的风险增加,如不积极干预,久而久之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一旦发展为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1]吴志婷,葛郁芝,刘秋玲.800例动脉硬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5):71-75.

[2]赵兴,姚成立.长期吸烟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09,4(4):319-320.

[3]刘晓方,曲娜.PWV和ABI的测定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检测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07,29(4):379-381.

[4]霍勇,马为.从PCA的无创检测到干预[J].动脉硬化无创检测特刊,2008,9(68):6.

[5]黄岚.浅谈动脉硬化的早期检测[J].动脉硬化无创检测特刊,2008,9(68):26.

[6]张艺宏.PWV和ABI的测定在体质检测中的应用[J].体育学刊,2009,16(11):96-99.

[7]刘晓方,曲娜.PWV和ABI的测定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检测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07,29(4):379-381.

[8]赵兴胜.早起动脉硬化的无创检测技术研究及展望[J].动脉硬化无创检测特刊,2008,9(68):18.

[9]张运,张梅.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无创检测方法[J].动脉硬化无创检测特刊,2008,9(68):4.

G80-32

A

2095-2813(2017)08(a)-0210-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2.210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科技惠民专项项目,项目编号:2014Y2-00145。

李香兰(1970—),女,吉林图们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体质健康及亚健康干预研究,E-mail:40420981@qq.com。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体力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阻止接球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人类的收留
水下作战用啥枪
一道奇妙的竞赛题
男子体力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