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读者感知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2017-09-03 09:20军,
关键词:科技期刊学术因子

吕 志 军, 祖 宏 悦

(大连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部, 辽宁 大连116024)

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读者感知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吕 志 军, 祖 宏 悦

(大连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部, 辽宁 大连116024)

从读者感知质量角度出发,以在校学生、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网络出版从业人员等为调查对象,构建了学术质量、出版质量、网络传播度、网站性能4个维度的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质量影响因素关系模型,实证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读者感知质量的影响及其强度。结果显示:学术质量、出版质量、网络传播度、网站性能均对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读者感知质量呈现正向影响,其中网络传播度的影响最强。

科技期刊;感知质量;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一、引 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期刊的网络化对我国科技期刊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使科技期刊质量的感知与评价不断出现新的进展和特点,科学分析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质量影响因素成为科学工作者和出版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近年来不断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传统科技期刊质量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但对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质量影响因素研究仍缺乏重视,并且缺乏影响因素与科技期刊质量相关程度以及影响方向的实证性检验[1]。M.Monoppli在对希腊佩特雷大学图书馆情报电子期刊服务的研究中提出构建面向用户的数字图书馆评价体系[2],进而从用户角度对电子期刊服务质量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将“用户感知质量”的概念引入到质量评价的研究中。目前,国内从“读者感知质量”角度对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质量评价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3]。感知质量是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给予的评价和判断[4],并不是对于事实给予的客观评价,而是消费者综合价值、价格等多方面因素形成的主观态度和判断[5]。国内有学者对感知质量的定义是:消费者结合不同渠道接收的信息,根据自身的需求与目的,对企业产品或服务做出主观的判断和评价[6]。本文中读者感知质量的概念是指读者结合不同渠道接收的信息,根据自身的需求与目的,对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或网站服务做出主观的判断或评价。

因此,本研究拟从读者感知质量角度出发,对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的质量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实证研究各类影响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强度,为科技期刊提高出版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二、模型构建及研究假设

1.模型构建

学术界对传统科技期刊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很多,但就其质量影响因素是如何影响读者感知质量的相关研究却很少,就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读者感知质量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少之又少。王磊认为我国学术期刊具有公益性和组织非独立性的特殊属性,提出结合定性、定量的方法制定期刊评价体系[7];温泽宇提出加减分法与定性、定量方法相结合,以编校质量等作为减分定量指标,影响因子和基金论文比等作为加分定量指标,社会声誉和国际影响力作为加分定性指标[8];蓝华通过对科技期刊生产过程进行研究,将科技期刊质量细分为稿源质量、审稿质量、编辑质量、出版质量4部分[9];周金娉通过对编辑部专家和计量学专家问卷调查结果进行MATLAB和SPSS分析,验证了科技期刊质量评价体系的可行性,认为动态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标准是促进科技期刊发展的关键[10];赵跃峰认为传统科技期刊质量从构成内容来看包括政治质量、学术质量、编辑出版质量、服务质量、综合质量5方面[11];孙媛媛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创新性对反映传统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具有明显作用[12];侯修洲、任胜利等通过对154位院士、编委和资深审稿人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国科研人员对科技期刊质量满意度不高,以影响因子主导的科技期刊质量评价方式是制约科技期刊发展的主要因素[13]。综上可见,不同学者提出的影响因素含义实质相同,大部分学者都考虑到了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其中学术质量包括创新性、权威性、连续性、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网络被引频次、报道时差等方面;出版质量包括编校差错率、期刊格式、编辑规范、执行出版政策、版式设计、排版规范等方面。王姣提出的网络出版电子期刊(Electronic Periodicals Published in the Net-work, EPPN)的质量影响因素模型分别从论文内容、学术评价、期刊自身质量、网站性能4个维度对网络出版电子期刊质量进行评价[14]。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基于对20位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网络科技期刊出版从业人员、传统科技期刊出版从业人员的深度访谈,针对新时代网络出版的特点,本研究对科技期刊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以下调整和完善:(1)忽略连续性等不适用本研究的影响因素。由于科技期刊本身就是连续性出版物,以其作为影响因素意义不大,故不予考虑;忽略报道时差、执行出版政策等难以被读者感知的影响因素。(2)添加新的、具有网络化特性的影响因素。根据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的传播特征,本文拟提出不同于传统科技期刊的一些新的影响因素。本文拟提出,将界面设计、稳定性、安全性、检索性、网页链接准确、网页链接速度、版权保护、搜索指数、网络述及、访问量、下载量、链接流行度12个因素纳入到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质量感知影响因素中。所以,本研究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证访谈的结果,将从学术质量、出版质量、网络传播度、网站性能4个维度构建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质量影响因素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质量感知影响因素关系模型

(1)学术质量包括创新性、权威性、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网络被引频次。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质量的核心,它代表着科技期刊学术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影响因子、网络被引频次可以作为客观反映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广度的影响因素,而创新性、权威性和基金论文比可以作为读者判断科技期刊学术影响深度的主要因素。

(2)出版质量包括编校差错率、期刊格式、编辑规范、版式设计、排版规范等。出版质量体现科技期刊出版的规范性和质量标准,从客观比率和读者主观判断两方面进行考察。

(3)网络传播度包括搜索指数、网络述及、访问量、下载量以及链接流行度。网络传播度中5个影响因素涉及读者在网络上搜索、浏览、点击、下载以及转载的一系列过程,可以全面地反映科技期刊的网络传播度。

(4)网站性能包括界面设计、稳定性、安全性、检索性、网页链接准确度、网页链接速度、版权保护。网站性能与读者感知质量直接相关,网站作为科技期刊在网络环境下传播的载体,所涉及的界面设计、检索能力、网页准确性以及传输速度等都会影响读者感知的服务质量水平。

2.研究假设

读者获取科技期刊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术研究,因此,科技期刊内容信息质量是最主要的部分。而学术质量作为科技期刊质量的核心,代表科技期刊的层次、学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读者对科技期刊质量感知的判断。它主要反映的是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的权威性、创新性以及科技期刊某一时期内的学术影响力。为此,提出如下假设:

H1:学术质量与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质量感知存在正相关关系。

除学术质量之外,出版质量对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出版工作贯穿于科技期刊传播的整个过程,反映科技期刊的规范性,直接影响读者阅读科技期刊过程的质量感知,从编校差错率、编辑规范和期刊格式3方面考察编辑质量[15];随着科技期刊不断追求精致化,期刊不仅应具有科学美还要具有形式美,版面精致、排版规范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故而从版式设计和排版规范两方面考察排版质量[16]。为此,提出如下假设:

H2:出版质量与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质量感知存在正相关关系。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使用网络搜索信息[17]。在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传播越广,知名度越高,读者就越容易全面地感知科技期刊的质量信息。这不仅反映期刊的被关注程度,也一定程度上反映科技期刊质量水平。为此,提出如下假设:

H3:网络传播度与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质量感知存在正相关关系。

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传播的主要载体是其依附的网站,网站性能是否优越直接影响科技期刊的传播度,进而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科技期刊的网络传播影响力。运行稳定、界面设计美观、分类合理、反应速度快的网站必然更加吸引读者的注意,从而影响读者在网络环境下对科技期刊质量的感知。为此,提出如下假设:

H4:网站性能与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质量感知存在正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及数据收集

1.问卷设计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对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读者感知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参考了张千楚对网络出版电子期刊质量影响因素研究中成熟的量表[18],结合访谈结果以及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的传播特点,对调查问卷中的题目进行了修改,得到最终量表。

调查问卷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法计量,读者感知质量方面共计5个题项,如“对该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满意程度”“该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的质量是否满足了读者的需求”“会向其他人推荐浏览/阅读/关注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以及“会继续浏览/阅读/关注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对该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的整体质量满意程度”等,得分越高表示读者感知的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质量越好。学术质量方面共计5个题项,如“您最经常使用的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影响因子较高”等,得分越高表示读者感知的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学术质量越高;出版质量方面共计5个题项,如“您最经常使用的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编校差错率较低”等,得分越高表示读者感知的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出版质量越高;网络传播度方面共计5个题项,如“您最经常使用的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及其相关信息在学术网站(如中国知网、谷歌学术等)被检索/搜索次数较多”等,得分越高表示读者感知的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网络传播度越高;网站性能方面共计7个题项,如“您最经常使用的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所依托网站界面美观”等,得分越高表示读者感知的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网站性能越好。

2.数据收集

为保证问卷中感知质量影响因素设计的合理性,在3所大学进行了小范围的预调查,共发放103份问卷,删除7份问卷答案呈现明显规律的无效问卷,根据预调查结果对调查问卷进行调整,然后进行大规模调查。采用线上、线下两种问卷方式,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在校研究生、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网络科技期刊出版从业人员以及传统科技期刊出版从业人员等。职业分布为高校教师占20.1%,科研人员占10.9%,工程技术人员占9.6%,网络及传统科技期刊出版从业人员占21.5%。为确保调查样本的来源可靠,主要将调查集中在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群体,本科生占17.6%,硕士生占25.2%,博士生及以上占57.1%。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215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210份,有效率达到97.6%。应用SPSS19.0软件对210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

四、实证分析

1.信度分析

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信度分析,以此衡量问卷质量的高低,反映量表的一致性与稳定性,一般选取Cronbach’α值进行测量。其中,“学术质量”的α系数值为0.901,“出版质量”的α系数值为0.954,“网络传播度”的α系数值为0.893,“网站性能”的α系数值为0.904,“感知质量”的α系数值为0.893。可以看出,所有α系数都大于0.8。一般来说,α系数值介于0.80至0.90之间,说明5个因子的数据可靠性很高,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与稳定性很高,问卷具有较高可信度,能够满足后续的研究需求。

2.效度分析

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效度分析,反映量表的准确性与有用性,以及量表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选取KMO、Bartlett’s检验等指标进行测量。结果表示,KMO值等于0.768,表明达到适中程度并接近良好指标,即“读者对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感知质量影响因素问卷(以下简称“影响因素问卷”)”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分布为6 753.520,自由度为351,显著性概率值p=0.000<0.05,达到显著水平,表示“影响因素问卷”的27个题项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量表的准确性与有用性较为优质,能够准确反映研究问题实质。

3.因子分析

根据信度、效度检验结果,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判定因子数量,根据Kaiser标准提取因子数量是因子特征值大于1的数量。

表1 特征值和解释的方差部分

注: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由表1可知,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5个,方差的百分比表示每个因子解释所占原始变量的多少比例,5个因子共解释了原始变量的75.345%,大于60%,表示萃取的5个因子构建效度较好,5个公因子代表了原始数据的绝大部分信息,具有较好的解释力。

接下来,需要判断哪些题项可以较好地反映这5个公因子,即5个公因子包括哪几个题项。

为使结果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对所有因子运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正交旋转,经过7次迭代后收敛,旋转后结果显示,因子1包含A1、A2、A3、A4、A5,因子2包含B1、B2、B3、B4、B5,因子3包含C1、C2、C3、C4、C5,因子4包含D1、D2、D3、D4、D5、D6、D7,因子5包含E1、E2、E3、E4、E5,5个因子构成与原编制的构成及题项相符合,说明问卷设计合理,结构效度较好。根据各因子包含的题项变量特征,因子1为“学术质量”,因子2为“出版质量”,因子3为“网络传播度”,因子4为“网站性能”,因子5为“感知质量”,验证了归纳的影响因素能有效地反映因子的属性。

表2 旋转成份矩阵a

注: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转法: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a旋转在7次迭代后收敛。

4.回归分析

运用SPSS19.0软件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选择常用的容差、方差膨胀因子(VIF)、标准系数(β)、非标准系数(B)、决定系数(R2)、调整决定系数(调整R2)、F检验7个指标进行分析。

表3 置信区间和共线性统计量

注:因变量: 感知质量。

通过回归分析得到置信区间和共线性统计量,检验回归系数和常数估值的准确性以及自变量间是否存在线性重合。表3显示了4个回归系数及常数的置信区间(B的 95.0% 置信区间),可以看出,4个回归系数及常数的置信区间都明显小于1.0,因此他们的估计是较为准确的。容忍度值(容差栏数值)与VIF值互为倒数,若容忍度值高于0.0001的临界值,VIF低于10的临界值,则自变量可以记入方程,表示进入回归模型的自变量间没有线性重合的问题,即不存在多元共线性问题。表3中容忍度值介于0.345至0.530之间,VIF值均小于10,则该回归模型不存在线性重合问题,选择回归分析方法为逐步回归分析法。

表4 逐步回归分析模型汇总

注:因变量:感知质量。

表4为根据逐步回归分析SPSS输出的模型汇总。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预测力的大小由高到低逐一进入回归模型中,将回归系数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的自变量排除于回归模型之外,因而进入回归模型的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均已达到显著水平,回归模型整体检验的结果也达到显著水平。

从表4可知估计的标准化回归函数为:

PQ=0.280×NCD+0.278×AQ+0.261×PUQ+0.169×WQ

(1)

其中,PQ表示感知质量,NCD表示网络传播度,AQ表示学术质量,PUQ表示出版质量,WQ表示网站性能。

标准化回归系数,又称β值,可消除由于回归系数的变量单位不同无法作为衡量变量重要性的统一标准问题,而β值可直接作为重要性的衡量标准。由表4标准化系数可知,4个预测变量的β值均显示为正数,证明学术质量、出版质量、网络传播度、网站性能对“感知质量”的影响均为正向。即学术质量、出版质量、网络传播度、网站性能越高,读者的感知质量越好。因此,假设H1、H2、H3、H4均成立。

根据表4可知,学术质量对读者感知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质量(β=0.278)存在正向影响,支持假设H1。这说明促进科技期刊学术质量会提升读者对其质量的感知程度。这是因为,读者在感知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质量过程中,学术质量作为科技期刊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其能够更为客观、有效地反映科技期刊的质量,其对读者感知科技期刊质量的重要程度仅次于网络传播度,表明学术质量不仅是传统科技期刊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出版质量对读者感知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质量(β=0.261)存在正向影响,支持假设H2。这说明促进科技期刊出版质量能够提升读者对其质量的感知程度。这是因为,出版质量能够直接反映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编辑排版规范性和严谨性,使读者能够更为直观的感知科技期刊质量,为读者感知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质量提供依据。

网络传播度对读者感知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质量(β=0.280)存在正向影响,支持假设H3。这说明促进科技期刊网络传播度会提升读者对其质量的感知程度。这是因为,随着科技期刊网络化的发展,科技期刊在网络中的信息传播面越广,读者就能更全面、更方便地获取科技期刊的学术信息,进而更容易感知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的影响力。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网络传播度对于读者感知科技期刊质量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网站性能对读者感知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质量(β=0.169)存在正向影响,支持假设H4。这说明提升科技期刊网站性能会提高读者对其质量的感知程度。这是因为,科技期刊网络化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依托网站被读者浏览或下载,网站性能将影响读者搜索、浏览、下载文章过程中的服务感受,进而影响读者对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的质量感受。

如表4可知估计的非标准化回归函数为:

PQ=0.316+0.278×NCD+0.261×AQ+0.202×PUQ+0.156×WQ

(2)

非标准化的回归系数表示自变量学术质量、出版质量、网络传播度和网站性能对因变量读者感知质量预测影响程度,与标准系数反映的自变量对因变量重要性程度相吻合,4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重要性程度依次为网络传播度、学术质量、出版质量、网站性能。

5.检验回归函数

估计出回归函数后,需要检验作为反映现实的回归函数模型是否适用。回归分析中决定系数(R2)和调整决定系数(调整R2)用于检验回归系数与实际数据的拟合度。如表5所示,模型1中4个自变量与因变量“感知质量”的决定系数(R2)是0.686,因而4个自变量共同有效解释“感知质量”的68.6%。根据每个变量预测力的大小可以总结出,对“感知质量”预测力最强的自变量为“网络传播度”,其解释量为56.4%;其次是“学术质量”,其解释量为6.1%;“出版质量”的解释量为4.6%;“网站性能”的解释量为1.5%。在不同问题中,并没有一个恒定标准可以判断决定系数大于多少数值是理想的。以上决定系数在本课题研究中,是可接受的比例。由于回归自变量个数会影响决定系数,回归自变量的增加,使可解释部分也随之增加,引入调整决定系数,当调整决定系数与决定系数相比较小时,不应再加入其他自变量。表5所示,调整R2

表5 模型汇总b

注:a. 预测变量: (常量)、网络传播度、学术质量、出版质量、网站质量;b. 因变量:感知质量。

以感知质量为因变量,网络传播度、学术质量、出版质量、网站性能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得出F检验,表6中给出模型标准差(平方和)、自由度(df)以及它们的商方差(均方),可计算出实际F值的公式形式如下:

其中,R2、J、(K-J-1)分别表示决定系数、回归df和残值df。将实际F值与F分布表中的理论F值相比较,以检验假设。为省去查表的步骤,在SPSS中,通过显著水平(p<0.05)进行检验,表6显示在0.05显著性水平下p=0.000,说明网络传播度、学术质量、出版质量、网站性能对感知质量均有显著影响,因此,假设H1至假设H4得以检验成立。

表6 方差分析b

注:a. 预测变量: (常量)、网络传播度、学术质量、出版质量、网站质量;b. 因变量:感知质量。

五、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本研究从读者感知质量的角度对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由回归方程可以得出学术质量、出版质量、网络传播度、网站性能是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质量感知的影响因素,其中,期刊自身的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对读者感知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质量产生正向影响。除此之外,由网络传播特征产生的网络传播度和网站性能也会对读者感知期刊的质量产生正向影响。从回归方程中还可以看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强度大小:读者对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感知质量影响因素最为明显的是网络传播度,其次是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最后是网站性能。

2.政策建议

首先,提高网络传播度。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网络传播度对读者感知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提高科技期刊的网络传播度,加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传播影响力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注重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在4个影响因素中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仍然占据重要的位置,学术质量代表科技期刊的核心影响力,出版质量代表科技期刊外在规范,这两个影响因素是科技期刊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的综合体现。因此,提升科技期刊学术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加强科技期刊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对读者感知科技期刊质量尤为重要。

最后,加强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所依附的网站性能的建设。作为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传播的载体,网站性能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读者对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质量的判断。因此,加强网站建设,提高网站稳定性,使其便于检索,加速网页链接,有助于提高读者对期刊的感知质量。

[1] 张崇,吕本富,彭赓, 等. 网络搜索数据与CPI的相关性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2012,15(7):50-59.

[2] MONOPOLI M,NICHOLAS D,GEORGIOU P,etal. A user-oriented evaluation of digital libraries:case study the“electronic journals”service of th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of the University of Patras,G-reece[J]. Aslib Proceedings,2002,54(2):103-117.

[3] 武海东. 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图书馆读者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J]. 情报科学,2011,(2):227-230.

[4] AKER A D,JOACHIMSTHALER E. Brand Leader-ship:Building Assets in an Information Economy[M]. McGraw-Hill:Free Press,2009.

[5] JAVA A,SONG X,FININ T,etal. Why We Twitter:Understanding Microblogging Usage and Communities[M]. New York:ACM,2007:56-65.

[6] 姚磊. 微博营销对品牌感知质量的影响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2014.

[7] 王磊,赵文义,孙守增,等. 基于我国学术期刊属性的学术期刊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 科技与出版,2012,(3):78-81.

[8] 温泽宇,关毅,厉艳飞,等. 学术期刊质量评价体系分析[J]. 科技与管理,2015,17(4):47-51.

[9] 蓝华,刘微微,于渤. 基于影响要素的科技学术期刊质量模糊综合评价[J]. 中国软科学,2009,(1):144-150.

[10] 周金娉. 我国网络发表科技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2010.

[11] 赵跃峰. 学术期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A].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第七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C]. 云南: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出版,2010.

[12] 孙媛媛. 科技期刊质量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D]. 天津:天津大学,2012.

[13] 侯修洲,任胜利,刘培一. 我国科技期刊现状及发展举措问卷调查[J]. 编辑学报,2012,24(1):57-59.

[14] 王姣,张千楚. 网络出版电子期刊质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J]. 情报科学,2015,33(3):135-140.

[15] 任晶钰. 编辑综合素质对科技期刊质量的影响[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8(12):239-240.

[16] 宫福满. 高校学报要以整体质量求发展[J]. 编辑学报,1999,11(4):235-236.

[17] 杜秀杰,赵大良,蒋汀华,等. 高校学报与专业期刊网络传播效果的比较[J]. 编辑学报,2012,24(2):162-164.

[18] 张千楚. 网络出版的电子期刊质量影响因素及其实证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The Influence Factors for the Readership’s Quality Perception of Sci-tech Journals Online

LV Zhijun, ZU Hongyue

( Faculty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China )

This paper did a surve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faculties, academics and online publication profession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adership’s quality perception, proposed a model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including academic quality, publishing quality, online transmission and website performance, and did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the four factors on the reader’s quality perception of sci-tech journals onli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ur factors have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reader’s quality perception of sci-tech journals online , among which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transmission is the strongest.

sci-tech journals; quality perception; influence factors; empirical research

10.19525/j.issn1008-407x.2017.03.021

2017-03-27;

2017-05-22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高校学术期刊发展战略研究”(14YJA63003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的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模式研究”(71473030)

吕志军(1968-),男,辽宁大连人,编审,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研究,E-mail:dllg@dlut.edu.cn;祖宏悦(199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项目管理。

G124

A

1008-407X(2017)03-0136-07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学术因子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科技期刊”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科技期刊的分类
影响因子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