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陶器精品鉴赏与品评

2017-09-04 16:43李楠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8期
关键词:品评史前鉴赏

李楠

【摘 要】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智慧的祖先创造出了许多十分精致的陶器,其中就包括人面鱼纹彩陶盆、旋涡纹双耳彩陶壶和八角星纹彩陶豆等史前的精品陶器。这些陶器,不仅是我们国家陶器艺术的瑰宝,也是我们国家历史和文化的见证,非常值得我们认识和了解。在本文中,笔者就将对人面鱼纹彩陶盆、旋涡纹双耳彩陶壶和八角星纹彩陶豆这三种精致的史前陶器进行简单的鉴赏与品评。

【关键词】史前 陶器精品 鉴赏 品评

自人类会使用火以后,陶器的发明又一次成为了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不仅在我国,日本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都曾在考古工作中发现了一万年以上的陶器,并且在使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测定以后,结果显示,其中年代最早的陶器已有1.7万年的“高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地区之一。

一、人面鱼纹彩陶盆

中国的文化源遠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形成于七千年以前的仰韶文化便是我国进入新石器时期文化发展中的一条主干,主要展示的是中国母系氏族制度从繁荣至衰弱过程中的文化成就。比如人面鱼纹彩陶盆(见图1)就是其中极具代表之作,于20世纪50年代,在西安半坡村出土,其高度为16.5厘米,口径为39.8厘米,浅腹,底部接于平坦。

制作彩陶,是先在陶器的表面上使用各种颜色进行作画,之后烧制而成,这样制作出的彩画色彩不会掉落。人面鱼纹彩陶盆是由细泥红陶所制,敞口,卷唇,内壁有黑彩绘制的人面鱼纹。该人面基本为圆形,并且人面额头的左半部分为黑色,右半部分呈半弧形,可能源于当时的纹面习俗。人面的神态十分安详,眼睛的形状细且平直,鼻梁较挺,嘴边有两条变形的鱼纹,鱼头的部分与人嘴的外部轮廓相重合。再加上人面两旁的小鱼,形象的人鱼合体就形成了。此外,人面的头顶还有尖角状物,像是发髻,亦像是鱼鳍,使整个人面显得更加的华丽和威武。

在我国先秦时期的《诗经》《周易》中,“鱼”蕴含着“男女相合”的意思,我们依此进行推测,人面鱼纹彩陶盆上的人面鱼纹,可能同样含有祈求生殖繁衍的含义。目前在学术界对人面鱼纹图案的含义已经出现了近30种观点,其中主要有祖先形象说、神话说、图腾说、面具说等,甚至有人认为其是外星人的形象。

与此同时,也有学者认为,人面鱼纹图案所反映的,是人与鱼之间密切的关系和特殊的感情。因为当时的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营建聚落,以渔猎为生,喜爱鱼也崇拜鱼,并认为自己的氏族起源于鱼,所以将鱼作为自己氏族的图腾加以崇拜,人面鱼纹的图案,即代表着人与鱼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在《山海经》中,颛顼在死后又复活,化身为鱼,人面鱼纹彩陶盆上的鱼纹很可能代表着人格化的鱼神。

仰韶文化至今已有近七千年的历史,其遗址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河的中游、渭河、汾河流域,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主要代表,其中半坡代表的是早期的文化,彩陶以盆、壶、钵和尖底瓶较为多见,而进行彩绘的图案,则以鱼、鹿蛙、羊等动物纹,人面纹,网纹,三角等几何形状的图案,其中鱼纹最为常见。

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发展,从最初的写实逐渐的发展到了抽象,非常符合人类认识世界的客观规律。在我们人类对世界认识的过程中,首先能够感受到的是真实的、自然的世界,之后才能够进一步的认识到各种事物之间的不同,所以出现了鱼纹之类的图案。在这些图案之中,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远古时代的艺术,也可以对我们的祖先认识世界的过程进行更好的了解。

对我国的考古历史进行回顾,我们可以发现,彩陶是仰韶文化给我们最初的、最直观的印象,并且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仰韶文化的面貌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在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介绍一下龙山文化中彩陶对于中国考古的意义。在20世纪的上半叶,我国的第一代考古学家对山东省龙山镇城子崖遗址进行了挖掘,在此处出土了很多的陶、石、角、骨等器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彩陶。在我国近代的考古学发展起来之前,有一些国外的学者坚持中国文化的“西来说”,也就是认为中国文化是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的学者坚持认为中国文化土生土长,但是对于“西来说”,拿不出有力的证据进行反驳。终于,在龙山的文化遗址出现了诸多的史前陶器,证明了中国存在着与西方文化完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有力地打击了西方学者的中国文化“西来说”,增强了中国人民自信心和凝聚力。在此之后,在我国各地陆续出土了更多的文物,推动了我国考古学的发展,并且随着我国考古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诸多史前文物中存在着很大地域差别,也探究到了越来越多的关于我国的历史文明。

二、漩涡纹双耳彩陶壶

据科学测试,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600~前2300年。文化背景彩陶出现于6000多年前,是在烧造红陶的基础上,在黄河流域自东向西发展起来的。1975年从永靖县盐集乡金泉遗址征收的漩涡纹双耳彩陶壶(见图2),属于一级文物,整体为泥质橙红陶,外形具有“侈口、直颈、溜肩、圆腹、平底”的特点,并且壶腹处有对称双耳作为装饰。漩涡纹双耳彩陶壶重量为1.13千克,高度为25.6厘米,口径为9.6厘米,腹径为21厘米,底径为8.8厘米,整体造型匀称、流畅,于壶口沿部饰短竖线纹,颈部饰黑色宽带纹及平行线纹,肩部饰四周平行线纹,腹部饰主题纹饰漩涡纹,以漩涡中心为点,依托弧线组成四个大漩涡。

漩涡纹双耳彩陶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除了接近底部的位置没有进行彩绘以外,此壶几乎是通体的彩绘,并且使用了给人对比感十分强烈的黑地留白的方式以表现纹饰,其上所绘制的,点、线、面搭配得当而富有节奏,给人以明朗、热烈、奔放的美感。

漩涡纹双耳彩陶壶属于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一般来说,此类型的彩陶具有一个特点,就是用红彩和黑彩两色相间的锯齿纹为骨架构成各种图案,再在细节部分装饰几何纹或网格纹等图案。并且,半山类型彩陶的装饰花纹比马家窑类型彩陶的装饰花纹更加复杂,所绘制的图案面积也更广,特点是从口沿至下腹部都有。最常见的有水波纹、漩涡纹、葫芦纹、菱形网纹、蛙纹方格纹、平行带纹等。

有考古结果显示,在马家窑文化时期,华夏大地洪水泛滥,祖先们对水的感情变成了爱恨交加。一方面,水是生命的源泉和生活的基础,因为有了水,才有当时生活中的一切。另一方面,泛滥的洪水,无情地剥夺了人类的家园和生命。自此,祖先们对水单纯的敬畏也就变成了对水图腾的崇拜,祖先们认为,世间的万物都是由水的漩涡中出来的,又将归于水的漩涡,水的漩涡就足够表明水的奇妙和深不可测。

祖先们对水的崇拜,对水的漩涡的敬畏,在漩涡纹双耳彩陶壶的图案上就很好的体现了,我们不能不说这里有种天然的契合,最简单的形式,往往是最古朴的美。

三、八角星纹彩陶豆

1978年,八角星纹彩陶豆(见图3)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它的原材料是经过筛洗的细泥红陶。其口径为26厘米,足径为14.5厘米,高度为28.4厘米,属于非常典型的大汶口彩陶器。

八角星纹彩陶豆的上半部分是豆盘,圆唇形,斜口,深腹,底部是一唢呐形状的圈足。并且在其腹部和圈足部都附有一层颜色为深红的陶衣。八角星纹彩陶豆斜面檐口部分有白底红、褐色图案,图案全部为数显与半圆形相间交错;其腹部同样是以白色、红色和褐色为主,红色、褐色为底,在白色上绘制有方形空心的八角星五个,并在八角星之间全部以两列白彩竖线作为间隔。在其圈足部位,两圈彩带均为褐色,并且在彩带之上有白彩绘以贝形。

我国山东省,因地处太行山以东而得名,在先秦时期隶属于齐国和鲁国,所以也被称作“齐鲁”,在现代简称为“鲁”,省会济南。

在我国的山东省,北辛文化是彩陶最早的出处。最初,所谓的彩陶仅仅是在陶器的口沿处、腹部等位置绘以黑色或红色的彩带,直至大汶口文化出现。在大汶口文化出现的早期,彩陶逐渐开始增多,并于大汶口文化中期趋于成熟。

在大汶口文化当中,彩陶器上所绘制图案多以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几何图案为主,比如花和叶十分常见。其进行施彩的技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就是原地作画和“施陶衣”。原地作画是首先将陶器烧制好,然后直接在陶坯上进行作画,但是此种方法有一个弊端,就是只能够绘制比较简单的纹样,并且颜色也只有单纯的黑色或是红色。另一种“施陶衣”,就是首先将陶器烧制完成,然后在陶器需要进行作画的部分涂上一层加了色彩的泥浆,就称为“施陶衣”。在进行“施陶衣”之后,再在陶器上进行图案的绘制。陶器经过了“施陶衣”,能够绘以的色彩就更多,除了常见的黑色和白色以外,黄色、褐色等多种颜色的绘制都能够实现。在色彩增加的基础上,图案方面,更加讲究对陶器图案的设计,讲究对称的美感,并且图案更加复杂多样,色彩对比鲜明、层次间的效果也更加突出。以这一件八角星纹彩陶豆为例,这一件陶器即是先进行“施陶衣”,然后进行绘制的,在绘制方面,构图的设计和施彩的技巧都非常集中的体现出了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彩陶工艺水平的高度。

其实在大汶口文化时期中,类似于八角星纹彩陶豆的陶器相当之多,而关于此类纹样所承载的含义,有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其代表着太阳的光芒四射;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其八角代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间的方形代表大地,寓意为“天圆地方”。就八角星纹彩陶豆出土的情况来看,其来源多为古坟墓,盘中常盛有猪头、颚骨、猪手等贡品。眼前这一件八角星纹彩陶豆制作工艺精良,彩绘技术也相当精湛,其上的条纹与八角星的线条都十分流畅,结构的组织也更加新颖,具有强烈的色彩对比,能够使人感到十分新鲜和优美,可谓是我国彩陶艺术中的瑰宝。在约5000年以前,当时的人们正处于原始的社会,物质生活十分不发达,此般制作精良的彩陶器,基本不可能是人们在日常中所使用的普通用具,而非常可能是原始社会人民崇敬的、畏惧的、重视的祭祀活动中所使用的礼仪用品。

我国的彩陶艺术一直处于发展和变化之中,直至进入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已经能够分为三个主要的传统,分别是处于黄河上游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彩陶、处于黄河中游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彩陶以及处于黄河下游的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彩陶。三个主要的彩陶文化传统当中,大汶口彩陶文化与马家窑彩陶文化、仰韶彩陶文化相对比,能够显现出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一个是大汶口彩陶文化中的彩陶艺术品上所绘制的图案更加具有多样性,色彩也更加丰富,亦被称为“复彩”,在一幅图案上,大汶口彩陶文化中的彩陶艺术品常常是红色、黑色、褐色、白色等各种颜色并用,使陶器上的色彩更加的鲜亮和绚烂。与此同时,在马家窑彩陶文化和仰韶彩陶文化中,应用较多的依旧是单一的颜色,其中以红色或黑色最为常见。另一个特点就是,大汶口彩陶文化中的彩陶艺术品上,具有更加别具一格的彩绘纹样题材。一般来说,在马家窑彩陶文化和仰韶彩陶文化中,能够作为代表纹样的图案,基本是鹿、鱼一类渔猎动物的变形图案或是以人形的纹样为主,而大汶口文化中的彩陶,更多的表现了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几何,并以此为基础创造出了禾束纹、花瓣纹、连贝纹、八角星纹、连栅纹等多种新鲜的纹饰。

结语

作为在我国考古过程中出土数量最多的文物,陶器是我国进行考古研究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近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逐渐实现了多学科的合作,对陶器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更新中。本文中笔者仅对少数史前陶器精品做了简单的鉴赏与品评,日后还需更加深入研究,以求能够打开我国进行陶器研究的新思路。

參考文献:

[1]李栋.山东史前陶器精品鉴赏[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2(4):18~21.

[2]马林.中国史前制陶工艺流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1(1):102~109.

[3]冉升.会宁县博物馆馆藏精品彩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5(9):62~65.

[4]陈茜茜,杨玉璋,张居中等.浙江小黄山与河南贾湖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前期陶器化学组成的WDXRF分析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11):3140~3144.

[5]李乃胜,杨益民,何弩等.陶寺遗址陶器彩绘颜料的光谱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4):946~948.

[6]杨玉璋,张居中,左健等.”钟离君柏”墓出土彩绘陶器颜料的光谱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4):1130~1133.

[7]孙颢.第二松花江中游地区靺鞨、渤海陶器与高句丽陶器比较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220~222.

[8]王向阳,姚莉秀,杨杰等.新石器时代古陶器的化学计量学研究[J].分析化学,2006,34(12):1767~1770.

猜你喜欢
品评史前鉴赏
纯牛奶中感官品评研究进展
史前悲剧
中国画品评的现实意义
诗与美
让学生在个性体验中学习数学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最大的史前海蝎子等
史前大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