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辽宁政治生态的路径选择

2017-09-06 10:46李英
党政干部学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

李英

[摘  要]从中央巡视组反馈的整改意见可以看出,辽宁涉及政治生态方面的问题影响范围广,涉案干部级别高,问题严重。因此,探索一套净化辽宁政治生态的体制机制已经成为全省贯彻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要求、落实中央巡视组整改意见、实现全面振兴目标的重要任务。为此,从理想信念与党性修养,党内党外联动的监督与制约,权力的配置,党内民主,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以及风俗文化等方面同时着手已成当务之急。

[关键词]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廉洁政治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7)06-0013-04

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治生态建设高度重视,对辽宁的政治生态治理格外关心。早在2013年8月28日至31日在辽宁视察时,他就对辽宁广大党员干部提出“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的政治要求。2014年和2016年,中央巡视组先后两次对辽宁进行巡视工作,并就政治生态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特别是2016年6月,中央第三巡视组向辽宁省反馈巡视“回头看”整改通报中特别指出:“辽宁的政治生态已遭到严重破坏,有些问题积弊较深,彻底扭转仍需时日。”[1]具体表现为:一是涉案面积广、影响大;二是腐败干部的级别高、职位重要;三是问题严重、政治敏感性强;四是出现塌方式集团性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政治生态污浊,就会滋生权欲熏心、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要“真正把忠诚党和人民事业、做人堂堂正正、干事干干净净的干部选拔出来。”[2]由此可见,构建一套净化辽宁政治生态的体制机制,探索净化政治生态的对策已经成为全省贯彻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要求,落实中央巡视组整改意见,实现全面振兴目标的重要任务。

一、培育理想信念與提高党性修养

理想信念不坚定,党性观念薄弱是许多干部腐化堕落的重要思想源头。《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指出:“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3]因此,深刻吸取教训,认真抓好整改必须首先从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入手,在干部队伍中构建正确的世界观。

1.构建领导干部理论素养的强化机制。一些党员干部的理想淡化是因为疏于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广大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干部实际工作的指南。只有认真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体系,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把握前进方向。为此要加强理论学习,一方面依靠对经典著作的不断钻研,只有孜孜以求、日积月累、深度耕耘,才能真正读好经典著作,读透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新成果应用到现实工作中来,尤其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通过提升理论素养培育理想信念与党性修养。

2.构建教育与宣传的创新机制。这是传播正能量,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方式。其中,树立典型与模范,进行正面宣传、教育一直是培育理想信念、历练党性修养的主要手段。这种方法也曾经起到很大作用,但这种方法容易流于表面形式,不能深入到党员干部内心深处的弊端在近年来不断暴露出来。因此,在抓正面典型的同时抓一些反面典型,让其现身说法,并配合体验式的教育手段,更能触动受教育者的心灵,尤其是曾经的同事或有过工作关系的人,因为违法违纪受到惩处,让他们出来现身说法,更能起到宣传与教育的作用。在辽宁,要抓住王阳、苏宏章、王珉这些反面典型,深入挖掘他们的违纪事实与违纪根源,对每一个党员都起到警示与镜鉴的作用,进而促使某些理想信念动摇的党员干部猛醒、反思,从而起到警戒人心、惩恶扬善、巩固信念的作用。

3.建立理想信念与党性修养的联合培养机制。理想信念的培育直接关系到党性修养的培养。“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是最基本的三种党性修养。要将理想信念的培育与党性修养的培养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切实加强教育与宣传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进而提升党性修养,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在日常工作中,理想信念培育与党性修养历练要常抓常新,要时刻把崇高的理想信念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前提,要时刻督促领导干部守住底线、遵章守制;要历练党性,使广大党员干部在面对诱惑时手握戒尺、心存敬畏。另一方面,历练党性修养还要多到基层去体察民情实情,认真开展“群众性教育活动”,着力培养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的品德。当面对那些不讲诚信、不懂规矩、不守纪律的行为时,要敢于亮剑,发现苗头及时批评教育,问题严重的必须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二、强化党内党外监督与制约

“一切有权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4]孟德斯鸠的政治格言揭示出对权力进行监督与制约的必要性。净化政治生态的首要任务是构建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机制,强化党内党外联动,完善立体防御体系。

1.构建问责机制。问责机制是对为官不为、为官慢为、为官乱为的追责与惩戒机制,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笼子。它释放了失责必问的强烈政治信号,为党员干部安装了一把安全锁,为官员刻画了一条底线。《中国共产党党内问责条例》的颁布,为问责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依据。辽宁省应该在《问责条例》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问责机制。首先,建立专门的问责部门。在纵向上,建立省纪委牵头,囊括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党的工作部门的常设性问责机构。在横向上,要把责任压给各级党组织,各级党组织建立起专门的问责部门,负责下级党委的问责工作。其次,要把常态性问责与专项问责结合起来,对涉及人事、财政及重大事项进行常态性问责,对出现问题的人和事进行专项问责。最后,将责任与日常考核和职务晋升联系起来,在各级干部中建立责任档案,并纳入干部考核体系。

2.完善巡视机制。巡视制度是在中央和省两级党委建立的巡查监督机制,是对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的制度,是党委内部进行权力的监督与制约的重要形式。在过去一段时间,我省的巡视工作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今后,辽宁省应依据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进一步做好省级巡视工作,完善相应机制。首先,加强巡视机构的力量,增加人员、增设机构,尤其是要加强对地级市和县一级的巡视工作。其次,对于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集中、快速解决,不留死角、不留尾巴、不拖泥带水,提高巡视质量。最后,强化对于巡视成果的运用工作,将巡视与纪检监查以及司法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巡视单位通报,并且督促其限时整改,对于不进行认真整改的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并且与问责机制相互配合。

3.强化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强化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的关键是推进权力运行的法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一方面,要完善议事机制、决策机制,使之流程化、程序化。尤其要通过程序化、流程化对一把手的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制定相应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议事清单,按照清单的要求进行决策。另一方面,要适度引入竞争机制,扩大差额选举范围。通过民主的程序对权力进行监督,通过竞争机制在选人用人方面形成某种张力,进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选人用人机制发挥效果。

三、优化权力配置

权力的合理配置是从结构上进行权力监督与制约的重要机制,核心任务是构建合理分权、适度放权、适当限权、有效约束权力的一系列机制。

1.规范党内权力架构。在领导体制方面,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重大事项、重大决策经过党委?穴党组?雪集体讨论,每一个党委(党组)成员具有平等权力,防止“一把手”专权。将集体讨论与个别酝酿相结合、民主决策与依据民主讨论结果进行集体决策相结合,民主讨论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进行表决,并且能够认真听取不同意见。完善以民主集中制为中心的议事程序、决策程序和监督程序,避免违反民主集中制的违规决策出现。“各级党委(党组)要善于观大势、抓大事、管全局,及时发现和解决矛盾和难题,不上推下卸,不留后遗症。建立上级组织在作出同下级组织有关重要决策前征求下级组织意见的制度”。[5]

2.协调党委与纪委的关系。党委与纪委的关系相对复杂,《党章》中既规定了纪委是同级党代会产生,是其专门的监督机关,又规定了纪委受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的双重领导。因此纪委既是垂直的监督机关,又是同级的专门监督机关。由于受同级党委领导就很难对同级党委进行有效监督,又由于党代会和全委会人數多、开会频次少、效率低等制度性弊端,使得党委常委会将决策权和执行权集中在几位常委身上,因而,有效发挥纪委的功能,对常委会行使权力进行有力监督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必须理顺同级党委与纪委的关系,逐渐使纪委脱离同级党委领导而变成一个垂直领导的独立监督机关。

3.理顺上下级党组织的关系。上下级党组织之间存在上级党委权力过大,而下级党组织受上级党组织过分制约的问题,上下级党组织的分权不够合理导致党内民主功能无法有效发挥作用,不但造成权力过分集中,而且影响下级党组织积极性的发挥,在政治实践中,要防止上级党委干预下级党委在人事、财政以及重大事项等方面的决定权,上级党委通过问责制度、巡视制度对下级党委进行经常性地监督与制约。

四、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其中民主参与机制是民主集中制的薄弱环节,也是造成不良政治生态滋生的组织性因素,因此,加强党内生活中的民主参与机制十分必要。

1.规范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规则在权力运作诸环节的侧重,明确其适用范围,避免因适用范围偏差导致民主与集中相脱节。民主与集中表现为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作用范围、作用环节、作用侧重点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要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环节强调民主与集中的适用范围,该民主的地方实施民主,该强调效率的地方强调集中。就适用的范围而言,民主更多地适用于权力的授予与权力的监督;集中更多地适用于行政领域,如政策执行、事件处理等方面。就作用的领域而言,集体领导适用于委员会制,如党委、人大、政协等部门;首长制度适用于政府的相关执行部门以及党政职能部门。[6]由此,通过对民主与集中适用范围、适用环节、适用领域的详细划分,能够有效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为更好地发挥党内民主对权力滥用进行有效监督与制约提供制度性、程序性保障。

2.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探索党代会和党代表发挥作用的路径和方式,增强党内民主的制度基础。秉持党内民主优先发展并带动人民民主的理念,在党代表选举、党委委员选举过程中,提高直选层次,扩大差额幅度,尤其做好“一把手”进行差额选举的试点工作,并且逐步增加党员或党代表联名提名正式候选人的比重,逐步引入差额选举、竞争性选举等做法,保障党员的基本权利、党代表的基本权利以及选举人的基本权利,使党内授权环节充分体现党员群众的意愿。认真反思拉票贿选问题,尤其是王珉、苏宏章、王阳等对于辽宁政治生态的不良影响,引以为戒。认真做好换届工作,使换届选举公开、透明,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与愿望。切实把一些扎实肯干,为老百姓谋福祉的干部选出来,坚决杜绝拉票、跑票、买票现象的再次发生。认真学习先进地区换届选举经验,如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的经验,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探索一条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举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民主。

3.强化党组织生活,发挥各级党组织在民主监督中的作用。要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完善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坚持谈心谈话制度、坚持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制度。使每个党员干部不断强化组织观念,认真过组织生活,进而切实解决党建工作虚化问题。为此还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扎实推进对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的整顿工作,坚持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建立常态化整顿机制。二是开展专项治理,彻底解决党员管理不规范方面的问题,彻底扭转党员队伍管理松散的状况,要求基层党委每月相对固定一天作为党日,集中开展党组织活动,建立党日工作机制。三是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未按期换届问题的专项整治,明确主体责任,对于换届进行分级负责,并且对基层党组织按期换届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工作,建立按期换届选举督导机制。上述机制的建立是强化党组织生活、加强党内民主参与机制的重要保障。

五、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

跑官、要官、买官、选人用人打招呼、“带病提拔”、违规用人是辽宁政治生态的老问题,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1.坚持选人用人的根本原则。正如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要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7]选人方面,要完善选人标准,不唯GDP,不唯选票,注重实际考察,广泛向人民群众听取意见;用人方面,要把踏实肯干、不弄虚作假、德才兼备的干部选出来。

2.完善选人用人的机制。总结各地公推公选、公开选拔的有效经验。首先,建立选人用人的核查与筛选机制,把好选人用人的关口。其次,建立人才储备库,把大量的优秀人才储备起来,在储备期间进行长期考察。第三,将巡查机制与问责机制结合起来,尤其是要建立对提拔人、推荐人的问责机制。第四,建立倒查机制,对于“带病提拔”的干部进行倒查,从源头上、环节上查询问题根源,避免“带病提拔”现象再次发生。

3.改进组织部门的工作作风。组织部门是作为选拔与管理干部的重要部门,必须是良好风气的典范,为此,各级组织部门要率先改进作风,既要发挥优良传统,又要坚决与不正之风作斗争。正如2013年6月,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要严明组织人事纪律,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坚决不放过,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决不姑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7]

六、构建现代文化

带有封建主义色彩的民风民俗与落后的地域文化是我省“圈子文化”盛行和拉帮结派问题严重的文化根源之一。因此,构建法治文化的培育机制、权利意识的强化机制和现代公民的培养机制是培育我省现代政治文化,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文化保障。

1.法治文化的培育机制。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大力弘扬法制文化,提升人们的法治意识。为此要树立法治权威,宣传法律至上的观念。要求法律成为国家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尤其对于辽宁这样人治思维比较深厚的地区,不但要大力宣传,而且要坚决践行法治理想,使全体社会成员不得有任何个人、集团或权力超然于法律之上、游离于法律之外,全社会培育普遍的尊法、守法氛围。

2.权利意识的强化机制。破除权力本位意识,树立权利本位意识。树立权利本位意识包含如下三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树立权力来源于权利观念;二是树立权力服务于权利的理念。三是树立权力以权利为界限的信念。最终使以权利为核心的现代法治理念成为民主与法治社会的共同追求。

3.现代公民的培养机制。合格现代公民的培育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树立个人主体意识,完善个人的政治人格。二是提升政治参与意识,鼓励公民参与到公共事物中,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人。三是培育监督意识,通过政治监督维护个人权利,保障公权力的规范运行。四是确立政治规则意识,摒弃一切潜规则,通过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程序化、法治化使人们的政治生活和谐有序。

总之,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龙头,辽宁一定要抓住这次净化与重塑政治生态的历史机遇,以对党中央高度负责、对全省人民高度负责、对辽宁未来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新振兴和提升全省人民福祉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辽宁省委.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巡视″回头看″整改情况的通报[EB/OL].http?押//www.ccdi.gov.cn/yw/201608/t20160823_85713.html.2016-08-25.

[2]习近平.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EB/OL].http?押//news.ifeng.com/a/20170310/50767413_0.shtml.

[3]中共中央:《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54.

[5]朱昔群,胡小君.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化:领导体制、制度体系与工作机制的综合研究[J].北京: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3).

[6]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7]习近平.全国组织工作会议话.[EB/OL].http?押//www.gov.cn/ldhd/2013-06/29/content_2437094.htm.

责任编辑  张小莉

猜你喜欢
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
基层党组织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堡垒
怎样清除政治生态中的“雾霾”
如何让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党史视野下的“政治意识”演进历程
大饥荒爆发前爱尔兰的政治生态
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要求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