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学生,从访谈学生开始

2017-09-07 07:08邓艳芳
中小学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课外家长孩子

邓艳芳

2016年3月,我参加了由北京教育学院学生发展研究中心涂元玲副教授负责的“基于学生调研的学校学生发展目标的具体化及其实施策略”项目(此项目为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学校计划”的一部分)。项目的一个方面是围绕一个主题访谈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再根据学校学生发展目标制定学生个人发展目标。这样的访谈,不仅使我加深了对学生的了解,而且促进了自身的改变。

一、为什么访谈:因人而异制定具体发展目标

起初,该项目最吸引我的就是“学生发展”这四个字,因为作为班主任,我们该如何帮助每个学生健康发展,是我最为关注的。经历了几次实践研究后,我发现我的研究侧重点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改变。尤其是对“学生发展目标的具体化及其实施策略”越来越感兴趣。如果我们想帮助学生健康发展,就要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体现具体化和策略性的发展目标。这也是如今班级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怎样才能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呢?我们找到了一条相对有效的路径。那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对学生进行访谈。

我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每逢周一,孩子的精神状态是最不好的。上课走神、困意明显、疲惫不堪。这些孩子的周末完全是奔波于各种课外班之间。有的孩子甚至一周要上七八个课外班。上这些课外班。有的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但这样的情况是少数:多数是家长们给报的,孩子不上不行。当我问起:“如果周末没有课外班,你会怎样安排你的时间”时,大部分孩子会说“我要睡觉”“我要看电视”。还有的说:“我多么希望能让爸爸妈妈带我出去玩!”基于上述现状。我决定开展以“课外班”为主题的访谈。通过访谈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教育等情况。

二、如何访谈:目的明确、过程合理、准备周详

经过观摩涂老师的访谈,我不断地实践、体验,逐渐掌握了访谈的方法。教师要做好访谈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访谈目的:明确可行

每一次访谈前。围绕学生上课外班的情况。我都会设计几个问题,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自主发展情况。比如:(1)这个学期爸爸妈妈都给你报了哪些课外班?为什么报这些课外班?你认为对你的学习有哪些帮助?(2)如果周末不上课外班,你会怎样规划?说说你最想做什么?为什么?(3)你在学校已经四年了,结合学校提出的“自主”要求,谈谈你做得好的地方,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

2.访谈学生选择:考虑周全

每次访谈我都会选择四个学生,一般是两男两女。我不是按照学号选择学生,而是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把班上的学生分好小组。例如:我们班有一个女孩的妈妈去年“五一”去世,孩子刚刚从悲痛中走出来,我在选择谁跟她一起进行访谈的时候格外用心。如谁能够让这个女孩有安全感,谁是这个女孩的好朋友等因素,我都要考虑其中:“爸爸妈妈都给你们报了哪些课外班?”的问题也被我改为“家长都给你们报了哪些课外班?”

3.访谈时间:合理安排

选择访谈的时间非常重要。我选择每周四或周五下午。学生基本没课的时间进行。每个学期访谈一次。访谈前。我跟班上的家长通报了要进行访谈的安排,既是请家长们支持这项工作。也是尊重家长的知情权。每次访谈的时间从最初的一个半小时缩减到一个小时,这样学生们不会觉得很累。

4.访谈内容:精心准备

每次访谈前,我都会将此次即将参加访谈的几个学生的情况进行简单的梳理。然后再发给涂老师。这样既可以让涂老师提前了解访谈学生的特点,又有助于我在访谈过程中灵活应对。

5.访谈技巧:游刃有余

涂老师亲自指导我如何进行有效的访谈,教给我很多实用的小妙招。例如:在访谈中,不要问具有导向性的问题,因为它限制了学生的回答,不利于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及进一步追问。

三、访谈的收获:多分析、深关注、常倾听,及时化解教育问题

我和学生是访谈活动最大的受益者,访谈学生带给我的收获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面对“问题学生”,理性分析更多了

当班级里的学生出现一些问题时。我不仅仅关注问题的解决,更关注问题背后的原因。例如:我们班有一个叫小新的小姑娘,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做功課磨蹭。我曾经与家长沟通过这个问题。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家长工作都忙,只是爸爸比妈妈对她用心更多一些,但在访谈中这个孩子告诉我:“爸爸说的不对。我就上脚踹。”我才了解到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真正问题。后来。我跟她的爸爸沟通,教给他与孩子交流的方法,还为其支招。使他慢慢帮助孩子改掉走神和拖拉的毛病。面对“问题学生”。很多教师可能都会请家长。有的家长请来一次就管用,有的请了多次也没有改观。通过这个案例。我明白了:要找到解决学生问题的好办法。还是要从学生那里找到切入口。访谈是了解学生的有效方式。

2.面对潜在问题,引导预防更多了

通常。班级里的大多数孩子都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我们可以称这些孩子为乖巧孩子,他们非常听话。让我们特别省心。正因如此。在教育中往往也最易被我们忽略。比如:小方是我们班特别乖巧的男孩子,热爱劳动、懂礼貌,非常喜欢语文,经常自编诗歌给我读。他在我们班的读书群里是最活跃的。可是,他的数学成绩一直是我最担忧的。在访谈中,他不只强烈地表示“我不喜欢数学。”更令人吃惊的是。当我提出“如果周末没有任何课外班。你会怎样安排你的时间”时。小方的回答却是:“我要坐在一艘船上。船会触礁,其他人都死了,就我活下来,我自己在一个孤岛上生活。谁也不打扰我。”这个画面在那次一个小时的访谈中被他重复了两次。在后来一组的访谈中,有两个女孩子也无意识地提到小方。说我不在的时候,他总是吓唬她们。而且形式非常特殊。竟然是用鼻涕横流的方式吓走很多爱干净的女生。

我没有想到。原本看起来十分乖巧的小方。内心竟然有孤单甚至暴力倾向。这次访谈带给我的感受是。对于一些表面乖巧的孩子,班主任往往并不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以及其潜在意识对成长带来的影响。而深入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最好方式,就是访谈。这也提醒我,同时提醒家长要了解孩子真实的心理。并且积极进行引导、干预。预防不良现象的发生。

3.面对矛盾发生,耐心倾听更多了

自从做过学生访谈后,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我更多的是倾听学生的心声,倾听过后再进行引导,即使发生矛盾的总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我也不会像已往那样急于下结论。而是静静地倾听他们的叙述。我们班有一个男孩子,总是背着我惹事,影响周围同学,我把他叫到身边问情况,他怎么都不张嘴,每一次跟他过招,我都是特别生气。和他不欢而散。虽然我找他当时有效。但没过几天他又会重蹈覆辙。记得他在参加访谈时比较紧张,因为他每次如此近距离与我靠近多半都是犯了错误之后。但是那次聊天结束后。他给我写了一张小纸条:“邓老师,我以前总惹您生气,对不起。”就是这样一次访谈,感动了他,更感动了我,此后再与同学发生矛盾,他会主动跟我说他的想法,我也变得柔和许多。静静地倾听他的讲述,帮助他正确认识问题,及时处理问题。

(编辑 许丽艳)

猜你喜欢
课外家长孩子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犯错误找家长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