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更好的教育: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与动向

2017-09-07 06:31陶西平
中小学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价值观教育STEAM教育教育公平

陶西平

摘要 期盼更好的教育。是我国当前推进各项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的教育改革是基于时代发展的需求、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基于当前教育发展的问题而推进的。教育改革应回应国际社会、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关切点,更加注重教育公平、更加重视基础素质、更加重视教育过程、更加重视教育开放。有效推进教育改革。需要严格落实依法治教。充分应用科学技术,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同时注意协调好各方面关系。

关键词 基础教育改革;可持续发展;教育公平;教育开放;价值观教育;STEAM教育;创客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2384(2017)06-0029-03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后讲过的一段话。期盼更好的教育,是广大民众的心声,也是当前我们推进各项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探析动因:深化教育改革是时代变革和民族发展的需要

我们当前之所以要加快和深化教育改革。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时代驱动。教育的发展从来都是服务于社会的发展。我们处于这样一个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教育需要顺应社会形势进行改革。二是目标驱动。我们确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提出到建党10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要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样的目标需要教育也加快改革步伐。三是问题驱动。目前。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在公平还是在质量方面,都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进行教育改革。

我们应重点关注我国教育改革面临的大的时代背景。当前世界教育改革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和动向。2015年9月25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了由193个会员国共同达成的成果文件,即《改变我们的世界一一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Transforming our World:The 2030 Agenda forSustainable Development)(以下简称《议程》)。《议程》共包括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就现在到2030年人类可持续发展应该做哪些事情达成了共识,核心理念是将经济增长、社会包容性、环境可持续发展融合起来。《议程》的第四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是教育目标,其主旨是“确保包容性和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的机会”,这一目标既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又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总目标的途径。2015年11月4日。第38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教育2030行动框架》,这是世界各国旨在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而要共同努力实现的教育目标。

这两个会议所确定的目标。也体现了我们对教育价值观的反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1946年成立以来发表了众多研究报告。其中有三个关于教育的研究报告影响深远。也体现了国际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个报告是发表于1972年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其中特别强调的“学习化社会”“终身教育”两个基本观念影响了世界教育的发展。第二个报告是发表于1996年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教育“四大支柱”的概念: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第三个报告是2015年发表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该报告指出:社会变革呼吁新的教育形式,新的教育必须超越已往的识字和算术教学,要以建设新的学习环境和新的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正义、社会公平和全球团结为目标。培养人们在当今及今后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力。这一报告和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完全一致,其核心是人文主义教育观。也是全人类关注的根本共同利益。

二、回应关切:教育改革应关注公平、基础、过程、开放

我们的教育改革是基于时代、目标、问题三者驱动而展开的。教育改革的内容就必然聚焦国际社会的关注点,聚焦我们党和政府以及广大群众的关注点,从而形成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具体表现在:

1.更加重视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关系到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以及国家整体实力的增强。当前。我们谈到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一般都认为“能上学”的问题已基本解决,目前工作重心是“上好学”的问题。但在2017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公布了一组数字:2016年。全国有1.4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毛入学率为99.98%,但巩固率是93.40%,辍学率是6.60%。可见现在义务教育阶段依然要解决“能上学”和“都上学”的问题。陈宝生部长还谈到,“教育均衡发展关键是三项措施。第一是集团化办学,第二是学区化管理,第三最重要的是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但我们看到,各地在推行集团化办学、学区化管理等措施之后,择校热并未真正减退。因此我们要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归根结底要解决好在资源均衡配置基础上的每所学校的建设问题。

2.更加重视基础素质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提出。基础教育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打好“三底”。第一是打好“底线”。即让孩子掌握基本的道德和法制观念。第二是打好“底色”。即给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涂上明亮的“底色”。让他们具备向前向上的勇气,以及遇见挫折不怕困难的精神。第三是打好“底蕴”,最重要的是文化底蕴。包括价值观、分析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等。

我们要高度重视底线教育尤其是价值观教育。当前很多国家都把本国价值观教育作为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例如:英国教育大臣妮基·摩根在2015年1月27日的演讲中说。“所有学校都应该像提升学术标准一样,提升英国基本价值观,让每个孩子懂得英国价值观与学习数学、英语同样重要。”法国国民教育部于2015年1月22日出台11项举措,以期将国家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的日常教学之中。新西兰教育部颁布的2007年课程草案中放弃了价值相对主义。提出必须将基础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当中。在亚洲。日本道德教育学科化改革出现新动态,文部科学省确立了开设不同于国语、算数的“特别教学课程”进行道德教育的改革方針:韩国的学校更多将品德教育融入各科教学。培养学生一些重要的价值观与态度。卢旺达教育部长帕帕斯表示。出国留学的卢旺达学生应坚守卢旺达的价值观念,为祖国的尊严而奋斗: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关键。但不涵盖国家价值观的教育没有任何价值。

因此。我国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多数人认同并践行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奠定基础。

3.更加重视教育过程

目前,世界各国都开始关注教育过程,如美国强调STEAM教育。芬兰提出“现象教学”。法国提出“做中学”,我国提出研究性学习、项目学习或专题學习等。现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高度重视STEAM教育。他们认为,未来学校的课程不是各自独立,而应从实际出发,通过把各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来认识、思考及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STEAM教育重视学科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注重学习过程以及跨学科的学习研究。同时。美国部分学校开始建立创客教室。里面配备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数字开发和制造工具。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我国教育部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未来五年要探索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创客教育的关键是把创客空间整合到现在的教育项目中。目前,国内一部分学校的创客空间已经配备7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乖EI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以强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

4.更加重视开放办学

当初比尔·盖茨曾预言。21世纪的重大变革可能都会推动学校形态的变革。由于社会和家庭生活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影响非常大。因此学校、社会、家庭应当共同构成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为此,学校要开放,实现跟社会、家庭的协作:同时我国还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通过交流互动,把我国一些经验介绍给其他国家,也通过借鉴他国经验推进我们的教育改革。

三、抓好关键:教育改革要有规矩、有技术、有人

我们的教育改革要抓好以下三个关键点。

1.有规矩——严格落实依法治教

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几方面内容。一是依法治教。即无论教育行政部门。还是校长、教师等一线教育工作者,都要树立法制观念,以法律为依据办学育人。二是依法行政。即各级政府在制定规则及实施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依法进行。三是依法办学。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虽然还有待完善,但已有的法律足够所有学校规范自身的办学行为。四是依法督导。各级督导部门在督导实践中需要以法律为依据。不能自行确立与法律相违背的标准。五是依法维权。要依照法律维护学校、教师、学生的正当权益。不能以权代法。

2.有技术——充分应用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应用对教育发展的影响非常之大。有人提出,教育技术正在进入第四次革命。信息技术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国际(地平线)联盟在其2016年发表的权威报告《地平线报告》中提出。由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未来人类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和工作,教育必须发生改变。美国最近也公布了一个预测,到2030年该国劳动岗位可能有40.00%会被机器人取代。因此,《地平线报告》预测各国近期可能要培养学生的编程素养,让学生在创客空间里进行线上学习:中期可能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及深度学习。包括对机器人及虚拟现实的应用:远期更可能要重新设计学习空间。包括人工智能和可穿戴设备都有可能进入学校。

3.有人——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教育的深刻变革关键在于教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现在已成为迫切的任务。教师培训在内容、方式方面都要发生相应改变。无论是针对教师的职前培训。还是教师在职发展的需要。都强调教师要学会使用新技术:同时教师角色也要逐步发生改变。要从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育改革创新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而发展必须要坚持协调的原则,因此下一步的改革难点在于怎样把各方面关系协调好。比如:公平与效益的协调,普及与提高的协调,共性与个性的协调,教育目标与评价的协调,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与强调学校自主创新的协调等。总之,改革必须要有力度,但同时要稳步推进,重视协调,而协调本身也需要创新。是更深层次、而且是保证持续发展的创新。

(编辑 王淑清)

猜你喜欢
价值观教育STEAM教育教育公平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STEAM教育探析
STEAM教育在科学课堂中实践与思考
基于大数据对STEAM教育进行师生互动研究
创客文化背景下的STEAM教育开展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