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7-09-13 16:21沈洁瑾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8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自主学习培养策略

沈洁瑾

摘要:历史课时少,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不良因素制约历史课教与学的发展。突破不利因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经验进行了一些总结。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自主学习;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38

历史是一门学生终身受用的学科,虽然是中考科目,但是所占比值不高。以苏州中考为例:中考总分730分,历史分数值为50分,仅占中考比值的6.8%。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校领导、学生及家长的认识偏差,于是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历史课时少,复习内容多,学生不重视,课堂上学习时间少且低效。

每一位历史教师大都会经历这样的“尴尬”情形:星期一在某个班级上了一堂历史课,很有能要到星期五再去这个班上第二节历史课时,这个班的学生几乎认不出历史教师了。可以想象上一节课所教的知识,学生也大都遗忘殆尽了,历史中考复习连时间都保证不了,分数又从何谈起呢?

如何向历史课堂要质量,向历史教学要成效,这是笔者从教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经过多年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初中历史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从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传授自主学习的要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并积极地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开辟第二历史课堂,扩展自主学习的平台等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自主学习兴趣,营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有强烈的求知欲才会使学生爱学和乐学,进而达到会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并使之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能力。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乐学”。

首先,在课堂提问时,通过不断变换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力。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原始的农耕生活》一课,讲述河姆渡、半坡居民的生活状况时,为了调动学生对枯燥乏味的远古知识的学习兴趣,课堂开始之初就以一部远古动漫《夸父追日》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联系学生喜欢的《盗墓笔记》《鬼吹灯》的情节,邀请学生参加一次考古探险,激发学生的探索欲。用一系列启发、探究式的问题,配以精美图片,创设考古情境,如“考古学家在挖掘河姆渡、半坡遗址时,出土了一些打磨得非常光滑的骨器、石器、陶器,有箭头、鱼叉、鱼钩、盆、碗等物品。在一个窖穴里,发现了稻谷、蔬菜子、麻布等物品。根据以上材料,请你想象河姆渡、半坡居民当时的生活情况?”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图片观察,问题思考,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创设情境,还原历史,既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为学生提供了发挥想象培养思维力,并间接给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能力的平台。一举多得,这样的课堂深受学生欢迎。

其次,鼓励学生对问题的寻根究底,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会对他感兴趣的问题,才有强烈的探索精神,学生如果能够提出问题,特别是对书本内容表示质疑的问题,就说明他对这一课的某些内容产生兴趣。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问题的质量如何,特别是个别学生对文本的质疑,都应该正确引导,积极鼓励,及时、热情、耐心、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不但强化和鼓励学生的求知欲,提升了学生的质疑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增长才干,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传授自主学习要领,授之以渔

在历史教学中,笔者一贯遵循“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我们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灌输和说教,而是要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真正做到会学习。

首先是阅读方法的指导。针对历史课时少、历史知识点多的特点,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与习惯,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本的能力。按照学习目标要求,课前将知识点分解成若干小问题,板书在小黑板上,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后找出答案。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是在阅读时,叮嘱学生及时圈划出重要时间、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意义等,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抓重点。二是在阅读中列读书提纲,然后在课堂上与合作小组成员间进行互相比较,取长补短,最后与教师列出的提纲对比,训练学生提纲挚领的能力。

其次是发散思维的指导。历史课的每一部分内容虽然章节独立,但各章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才能把握好历史发展的脉络,更加正确地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例如学完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與反抗》后,笔者让学生完成如表格:

然后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总结出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通过对历史知识、资料进行综合和分析,掌握历史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及时操练学习所得,巩固成果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消化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笔者在布置学生作业时,尽可能将课本上的重点知识内容精简改编成多种题型,如:填空、选择、读图识图、简答等供学生以多角度掌握知识点。力求题型多样化,题量少而精,预留课堂5分钟时间,要求学生独立当堂完成。在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给学生做好解题指引:对选择题、填空题和读图填图题,要求判断准确、简明扼要。对于历史问答题,则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明确范围,用史实说话。除此之外,适当补充一些综合性较强的思考题和练习题,这些难度较大的问答题,穿插在课前预习、课堂提问、课后复习三个阶段中进行。此外,笔者鼓励学生自制并填写各类表格,帮助学生知识归类和记忆,课堂上力求做到精讲多练,既让学生适应多种题型,开阔视野,又让学生真正做到动脑、动手、动口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及时操练得到巩固和提高。endprint

四、开辟历史第二课堂,拓展延伸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各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二课堂的开辟,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历史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开辟历史第二课堂。我们成立了历史兴趣小组,结合乡土历史文化——本镇的丝绸文化,组织学生参观了“先蚕祠”“宋锦园”等;开展课外阅读,举办“hi,story!”历史故事会,观看历史影视剧等。让学生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所学得的知识相互贯穿互相促进。

除此之外,结合当代学生的兴趣特点,本校历史组每年都会在七年级、八年级开展一次“漫画·历史”——历史第二课堂创作活动。首先,历史教师搜集《中学历史教学》杂志上的漫画系列,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创作历史漫画;然后,鼓励学生分组合作,针对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中的某一历史人物的特点、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情景进行漫画创作;最后,每班通过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推荐上交优秀作品,进行同年级PK赛,通过展板展示,邀请全校同学投票,评选并奖励优秀作品,并将优秀学生作品扫描形成电子版,制作成展板,张贴在学校特地开辟的历史漫画展示墙上。实践证明,创作历史漫画是训练学生多元智能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每幅作品的构思必然是基于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反思,这是对学生内省智能的一种训练。作品必须用图画和文字表法,这是对言语智能和空间智能的一種训练。作品的制作以小组为单位,这是对学生合作能力的一种训练。作品的评比样式多样,公开透明,这是对学生体验成功与失败,抗击压力的一种训练。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在回首历史、绘画历史、评论历史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历史的热情高涨,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提升,达到了较好的历史学习效果。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把学习归纳为“四能”: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辩、斗争能勤奋、高深能自探。同时,他还指出:“学生要是不能在学校期间学好自学的本领,离开学校或班级之后怎能够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一直坚持自己的教育信条——学生受教育就是要学到一辈子能坚持自学的本领。在历史教学中,笔者致力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创造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学生在自学中有所得有所悟,在自学中去探索、去发现、去理解、去拓展,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自主学习培养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