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梦想的实干校长”—记行唐县上方中学校长郭振平

2017-09-21 02:00行唐县文化教育局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校长学校

■ 行唐县文化教育局 朱 利

“做一个有梦想的实干校长”—记行唐县上方中学校长郭振平

■ 行唐县文化教育局 朱 利

在太行山东麓浅山区的千年古县、革命老区行唐县,有一所在当地村民中有良好口碑的学校——上方中学。

这所学校坐落在县城北部、离县城15公里的丘陵地带,是一所普通而又耀眼的学校。近年来,它得到了行唐县委、县政府、石家庄市教育局、河北省教育厅、中国教育学会的一致肯定,是什么让一所默默无闻的山区学校吸引了这么多关注的目光呢?这还要从学校的领头人郭振平校长说起。

“老黄牛校长”

在行唐,说起“老黄牛校长”,大家都知道这是在说郭振平校长。郭振平三十年如一日,像一头老黄牛一样,默默耕耘在行唐教育的这片广阔天地里,走出了一路的教育风景。

说起来,郭振平是一位年轻的老校长,他教龄30年,却有着27年当校长的工作经历。多年当校长,他的体验是:“校长首先是个实干家,你不带头实干,老师们怎么会出力?校长还要有梦想,没有梦想,实干也不会长远。我要做一个有梦想的实干校长。”

事情还得从十几年前说起。那时,该县玉亭中心小学周边有三所民办小学,民办学校招生力度比较大,国办学校学生流失较为严重,学校发展步履维艰。面对这一严峻的问题,县文教局决定让郭振平到学校任校长,以改变不利局面。

问题出在哪里?郭振平思考着,想着解决问题的办法。他深入到各小学和老百姓的家里征求意见,发现一些农民因为外出打工挣钱,不能接送孩子,只好把孩子送到民办学校上学,如果有寄宿制学校,他们还是愿意让孩子在国办学校上的。问题的症结找到了,怎么解决?当知道玉亭中学旧址有废弃的30多间旧校舍后,他决定,在玉亭中学旧址和封家佐村办五、六年级寄宿班。

思路有了,就要付诸行动,“实干”校长初现“牛脾气”。郭振平决定在暑假期间整修校舍,他要给这所原本死气沉沉的学校注入活力,让它旧貌换新颜。暑期三伏天,一动一身汗。郭振平带头,带领全校教师辛辛苦苦干了一假期,把废弃的30多间旧校舍全部进行了整修,而那段时间,因为劳累,郭振平体重减少了十几斤。当地老百姓评价说:“这个校长行,人家没有当官的架子。”郭振平笑着回答:“校长本来就不是个官,是为大家服务的。学校建漂亮了,个人又减肥了,不是一举两得吗?”

有的家长至今还记得当年郭校长干活儿的事。在一次劳动中,郭振平和中心负责成人教育的校长习兰敏两人钻进水塔内维修水塔,这时候,有学生家长找郭振平问办住宿班的情况,当看到郭校长汗流浃背地从水塔里钻出来,简直就是一个泥水人时,这位家长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以前还从没见过一个校长能这样干活儿的呢!当下,家长深受感动地说:“郭校长,就冲您这干劲儿,我们孩子就在这儿上定了,别处不去了!”

就这样,在郭振平的带动下,老师们齐心协力,一起为学校出谋划策,“添砖加瓦”。假期里,习文娟等老师还在家里为一些学生无偿辅导。学校的新气象,老师们的精神面貌,为这所学校注入了生命力。最终,学校的可喜变化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假期开学后,不但没有一个学生流失,而且还有许多学生返回了校园。

郭振平的无私付出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村支部、玉亭乡党委被郭振平的执着精神感动了。当时,玉亭村支部书记习吉考拉着郭振平的手说:“郭校长,我到县委、县政府给你们请功,你们牺牲假期,无偿为我们村服务,大队没有钱支援,卖了一些树修建校舍,作为村里的一点心意吧!”此事传到乡里,乡党委书记董建才当即表示:“乡政府经济再困难,我们也要克服,给老师们过个教师节。”在当年的教师节庆祝大会上,一些老师讲述了郭校长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故事,赢得了现场的阵阵掌声。

郭振平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2006年5月,他作为“救急校长”,又被调到上方中学任校长。从此后,他又在这所学校扎下了根。

刚走马上任的郭振平看到的上方中学是什么景象呢?校园里,校舍破破烂烂,院墙是上世纪60年代用石头垒成的;低矮废弃的D级危房房顶上,大片的荒草可着劲儿地疯长;地面是土路,大风天黄土满校,雨天泥泞难行……这就是10年前的上方中学的样子。破败的校园环境,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面对此情此景,郭振平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经过召开全体教师见面会和校务会,大家一致赞同,学校要发展,首先要改变落后的面貌。

又是一个让郭振平难忘的暑期!每一天,他带领全体老师起早贪黑,早7点到校,晚7点回家,中午大家就在学校食堂吃点烙饼、馒头,喝绿豆汤或凉白开水,老师们毫无怨言,没有一个说累,干得汗珠落地,热火朝天。老师们有的拆除旧砖,有的粉刷墙壁,有的拉土垫花池,有的栽植花草……郭振平自己呢,也是甩开膀子,挥动镐锹,大汗淋漓地挖砖头瓦砾,平整花池,一镐一镐,落地有声,远看就像一个农村壮劳力在干活。老师们感动地说:“郭校长,你歇一歇吧,我们干。”郭振平擦把汗,手脚不停:“没事,这点活我能干,你们不是也没歇着吗?”看着这激动人心的劳动场面,学校的李翠平老师深有感触,干活期间还随口编了顺口溜来夸赞自己的同事们呢:“远看是一群老农,近看是我们上方中学的教职员工……”

有什么样的领头人,就有什么样的学校。那个暑假,这所学校的老师们大干了60天!开学那天,校园里震惊了,沸腾了,学生们看着崭新的校园,整齐的校舍,焕然一新的环境,欢呼着,跳跃着,他们没有想到他们的郭校长“变魔术”的本领竟这么大,没想到学校会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变化,才刚刚开始。

他心里唯独没装着自己

“学校领导浑身是铁也捻不了几根钉。学校要取得长远发展,我们必须打造出一支具有活力、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让这支队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老师们愉快地工作,幸福的生活。”这是郭振平校长在学校班子会上说的话。

学校工作的根本目标是教书育人,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敢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是立校之本,因此,如何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成为摆在郭振平面前的难题。针对学校近几年青年教师增多的实际情况,郭振平把青年教师的培养列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召集班子、征求老师意见,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规划”。为此,郭振平经常深入到班级课堂中听青年教师的课,要求自己要参与每一次的教研活动,把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常抓不懈的工作。

请进来,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郭振平说这叫“借脑工程”。郭振平经常邀请县文教局教研室、电教室的老师来学校调研指导,邀请获县评优课的老师及其他县市先进学校的老师来作公开课。

走出去,寻经问宝,促使青年教师开阔眼界,拓展思路,郭振平称之为“醒目工程”。几年来,郭振平多次与新乐市、灵寿县、石家庄市优质学校联系,让青年教师走出去,在更广阔的天地中磨砺自己。

搭舞台,夯实基础,助力青年教师提高技能,郭振平说这叫“练胆工程”。在学校内,他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锻炼的舞台,通过组织公开课、示范课、课题研究、素质赛等形式,为年轻人的成长搭建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的平台,让每一位教师成为“最好的自我”……

一系列有力的举措,给青年教师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个群体从“扶着走,跟着走,自己走”逐步到“站稳讲台,积累经验,形成特色”,在比学赶帮超中迅速进入角色,很快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骨干力量。说起自己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已成为这个群体中的佼佼者的青年教师王建永由衷地说:“我非常感谢郭校长,一路走来,郭校长为我们的成长想尽了办法,没有他,就没有我现在的提升。”

在郭振平的心里,只有学校,只有师生,唯独不装他自己。他觉得,只要学校好了,自己的所有付出都值得。在工作中,郭振平因劳累过度,曾几次住院,而为了安慰老师们,他还开玩笑说:“我不是住院,是为了保健。”但老师们知道,郭校长是长期积劳成疾住院的,就是住院,他也很少占用工作时间,尽量不影响学校工作,他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学校里还有好多事等着他呢。

那是2007年2月,郭振平在学校工作时,突然感觉左手小拇指不听使唤了,说话也吐字不清了,政教副校长康健发现后,硬是把他送到县医院,一测血压,高压220、低压180,做脑CT,经查是脑梗,医生说再迟来一步后果不堪设想。后来,后勤副校长张建鹏红着眼圈说:“郭校长都是累的,住院22天,也不忘学校工作,经常打电话问询,根本没有安心静养,出院第二天就赶到学校上班了。”说到这件事,教师高文玲的感受是这样的:“郭校长住院期间好像和老师们没分开过一样,老师们干各自工作和校长在时一样。”

一天一天,老师们就这样被郭校长的忘我付出感动着,激励着。这些年来,郭振平先后被评为县优秀校长、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省中小学骨干校长、全国后勤管理先进个人等,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多年如一日对教育事业的坚守与执着,是他一步一个脚印在教育之路上的默默耕耘……

心系学生

上方中学地处周围被丘陵环绕的上方村村东。在这个丘陵连绵的地方,因土地贫瘠,没有特色产业,当地老百姓只能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深深知道农村家庭供孩子读书不易的郭振平,一直把孩子们的教育和未来前途放在心上。曾经在全校师生动员会上,郭振平说出了自己朴素的心声:“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半山区,有的家庭比较贫困,孩子们能读书不容易,我们要在生活上多关爱、多资助,学业上多用心,让他们将来学有所成,早日摘掉贫困的帽子。”他把这种希冀融进了自己的办学理念中,那就是:为学生的幸福奠基,成就每一名学生的未来。

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可以说,郭振平想尽了办法。针对实际情况,学校建立了贫困学生档案。哪个村有多少贫困学生,贫困学生家庭情况怎样,学生家长有哪些需求,都是郭振平考虑的问题。平时,他经常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家庭情况,及时让老师与贫困学生结对帮扶。近几年,他自己还资助了5名学生,其中有2名学生已经考入大学,圆了大学梦。

上方村有个低保家庭,共有五口人,父母和三姐妹,因为家里情况特殊,只有父亲一个人的地,父亲身体不太好,只能靠打些零工、搞点养殖来维持生活,供孩子们上学。姐妹三个都聪明好学并且非常懂事,但知道家里条件特差,孩子们曾几度因家庭经济困难产生了辍学的念头。郭振平知道情况后,赶到他们家里做孩子父母的工作,苦口婆心地劝说:“孩子学习成绩好,不能一时糊涂,断了孩子的前程。家里困难是暂时的,现在国家有助学金政策资助你们,学校也会联系社会爱心人士、组织老师同学帮助你们的……”回到学校后,郭振平和校班子成员商量,让孩子的母亲到学校食堂打工,这样这个家的家庭收入有了保障。在郭振平的大力支持下,姐妹三人没了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地学习了。后来,三姐妹都学业优异,2016年,三姐妹中的一个还以优秀成绩考上了大学。孩子们的父母非常感动,逢人便说:“郭校长是我们家的恩人啊,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

这些年里,郭振平还多次为其他贫困家庭的学生买衣服、买辅导书籍等,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在给予他们物质帮助的同时,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做生活的强者……是啊,学校里的孩子们,哪一个都装在他的心里,他深深知道,这些孩子背后,是一个个农村家庭沉甸甸的希望。

如今的上方中学,满目绿色,生机勃勃,走在开阔的校园里,看着身边走过的孩子们脸上洋溢的舒展笑容,郭振平从心里感到欣慰。30年的教育生涯里,他已与这片他为之付出过无数汗水与辛劳的土地紧紧联结在了一起,为了这些勤勉求学的孩子们,他脚下的路在一直向着远方延伸……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校长学校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学校推介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校长给力“九个一”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