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应用价值与效果分析

2017-09-24 16:49李晓娴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3期
关键词:护患关系协同护理自理能力

李晓娴

摘 要:心内科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科室,主要治疗心绞痛、高血压、心肌梗塞及心肌梗死等疾病,心内科的患者往往具有病情发展迅速、病情较重等特点,患者的心功能都存在明显的降低。心内科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与护士接触的时间最长,但由于护理人员的工作比较琐碎和繁忙,导致偶尔出现某些护理差错,心内科收治的病人大多病情较重,具有较高的抢救率。 目的 探讨心内科护理中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9月心内科收治122例患者,并且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根据病情特点给予健康宣教、心力护理、病情观察、生活指导、用药指导等。观察组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由患者、家属与护士一起进行护理工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认知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用于心内科是可行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并对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生活质量;自理能力;协同护理;护患关系

协同护理模式[1]是一种强调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升的护理模式,通过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主动性,在患者于医务人员的协同下完成护理服务,实现护理模式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心内科收治的患者多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等特点,加强患者的护理有助于提高疗效。本文将协同护理模式用于心内科护理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9月心内科收治的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男34例,女31例;年龄34~53岁,平均年龄(45.3±6.5)岁;其中高血压23例,慢性心力衰竭20例,冠心病22例。对照组男30例,女27例;年龄31~55岁,平均年龄(46.5±6.9)岁;其中高血压20例,慢性心力衰竭19例,冠心病18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根据病情特点给予健康宣教、心力护理、病情观察、生活指导、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由患者、家属与护士一起进行护理工作,具体内容有:(1)建立协同护理责任制度,制定以患者为中心的患者、家属、护士协同合作的计划性的护理制度,强调护士的健康教育任务以及协调、督促指导的作用;(2)护患之间的协同护理。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基础,护士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关心爱护患者,获得患者的信任和认可,然后开展健康教育,耐心给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病机理、治疗方法、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根据患者病情的差异以及个性差异进行健康教育,反复教育和监督,促使患者掌握相关知识,并主动采取健康的行为;(3)医患间的协同护理。医生更容易让患者产生信赖感,因此,医生一方面要增加查房的次数,一方面在查房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并耐心指出遗漏的地方,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疑问,以平和的语气、通俗易懂的语言回答患者,逐步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以及治疗依从性;(4)家属与患者之间的协同护理。护士耐心指导患者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护理要点,并要求家属监督,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完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护理内容,如:协助患者完成起床、穿衣、洗漱、吃饭等日常生活项目,同时家属还要关爱患者,主动给患者讲家庭相关的事,让患者既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又产生自己还是有用的等感受,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5)患者与患者之间的协同护理。将心内科中的患者按照疾病类型集中到一起开展集体健康教育,并组成3~5人的小组,鼓励患者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大家相互交流经验,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的自我护理要点,提高健康知识掌握水平,也减轻不良情绪。在患者的交流沟通中,护士负责组织、协调、纠正等工作,以平等的角色溶于患者的小组讨论中,在患者的认知出现错误时及时纠正,发现患者的情绪较为低落等情况则及时予以个性化心理疏导等,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为调动患者的积极性,还可开展小组竞赛等活动,使患者主動掌握相关健康知识,掌握生活注意事项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认知水平、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其中生活自理能力采用ADL量表评估,分数越高的表明生活自理能力越强。健康知识认知水平和护理满意度则采用我院自制的量表进行评估,两个量表的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健康知识认知水平/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认知水平、生活自理能力对比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认知水平和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认知水平和生活自理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2±6.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30,P<0.05)。

3 讨 论

协同护理模式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充分激发患者自我护理主动性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多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关心爱护患者,获得患者的信任,以和谐的护患关系给予患者系统的健康教育[2],让患者对疾病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并主动采取健康的行为,预防疾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协同护理模式强调患者的主动性,认为要通过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其对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使其主动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采取健康的行为,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3]。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协同护理模式,通过护士与患者的协同、医生与患者的协同、家属与患者的协同以及患者与患者的协同,从不同的方面努力提高患者的健康认知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加强病情的控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认知水平和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且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心内科护理服务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能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赫.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5,(3):276-278.

[2]关艳霞.心内科患者的护理方法改进与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955-957.

[3]张燕.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7):824-827.

猜你喜欢
护患关系协同护理自理能力
协同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疗效评价
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浅谈处理儿科护患关系的技巧教学
半日托班孩子如厕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孩子,我们慢慢来
优化小班幼儿生活护理的指导策略
护理伦理观念下以人为本的护患关系的建立
协同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管理作用
协同护理模式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