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智慧校园建设研究与策略

2017-09-25 15:08阎伟东张鹏王文彬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14期
关键词:个性化服务学习情境智慧校园

阎伟东++张鹏++王文彬

摘 要 智慧校园已经成为院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阐述以人为本智慧校园的内涵、特征,剖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介绍当前重点建设方向和建设任务,通过建设真正发挥智慧校园的教育教学效益。

关键词 智慧校园;学习情境;个性化服务;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4-0001-03

Research and Strategy on Construction of Human-based Wisdom

Campus//YAN Weidong, ZHANG Peng, WANG Wenbin

Abstract Wisdom campu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ymbol of colleg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level, this paper elaborated the con-

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based wisdom campus,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onstruction, introduced the current key of construction direction and construction tasks, through the con-

struction of wisdom campus to truly play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wisdom campus; learning situation; personalized service;

care for people

1 前言

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院校信息化建设从单个系统应用逐步过渡到智慧校园建设阶段,智慧校园的建设关乎国家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师生作为校园活动的主体,是智慧校园的主要使用者和受益者,只有始终以“以人为本”建设理念为指引,统筹规划、全面实施,才能使智慧校园建设达到新水平、新高度。

2 以人为本智慧校园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智慧校园,是以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为理念,以满足师生根本需求为目标,依托校园网平台和物联网环境,综合利用云计算、虚拟化、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全面感知的物理环境、智能化的校园空间和个性化的教与学服务,从而改变学生、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和校园内资源的交互方式,提高应用交互的准确性、灵活性、高效性和响应速度,进而大幅提升学校教育总体运行的效益,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

从经济价值来讲,智慧校园建设是富有价值的资本投资,具有高效的经济价值和长远的经济效益,能促进环保节能的生态校园的建设。从应用价值来讲,智慧校园能够识别人才培养对象的个体特征和学习情境,提供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与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 以人为本智慧校园的特征

以人为本的智慧校园除了具有网络无缝互通、海量的数据处理能力、智能化决策等基本的普遍特征和集教、学、管等于一体的功能外,更应该具有一些强调教与学的人性化服务的人本特征。

師生个性化的全方位信息服务 智慧校园为广大师生提供全面智能的感知环境和综合的信息服务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信息定制服务,即通过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获取师生所在位置和周边环境,分析其活动内容和网络信息需求,决策推送角色相关的价值信息,实时反馈信息,评价活动结果等,使师生获取服务更贴切、快速、准确,感觉服务就在身边。

泛在的自主移动学习环境 有线和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实现了网络通信的无缝互通,使持续广泛的移动学习成为可能。在智慧校园学习环境中,自主移动的学习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可以自主借助高效的云服务平台和多类型可选择的移动学习终端[1],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课程选择、在线学习、实验设计等学习活动。

师生多样化的在线交流方式 多样化的在线交流方式是便捷学习交流的前提。智慧校园除为师生提供聊天、视频、论坛等在线交流方式外,还实现了智慧课堂教学,即基于某一课程创建辅导区、学习区、讨论区等课下课堂环境。在课下,教师可以通过辅导区对学生进行辅导和答疑,学生可以在学习区自主学习巩固知识、在讨论区交流知识,智慧课堂的建立使学生的学习更深入更全面。

4 以人为本智慧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智慧校园建设取得一定的建设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理论指导不够充分 由于在智慧校园建设初期,对智慧校园理论研究时间短或论证不充分,并承袭了数字校园的运行环境和部分指导理论,使得对智慧校园的理论指导研究不够深入、缺乏创新,仍存在一味地侧重技术和管理的情况,对作为智慧校园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使用理论研究不足,这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他们的体验。

建设内容不够全面 智慧校园建设涉及校内多个领域的方方面面,然而多数智慧校园偏重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行政管理人员的使用,而对于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缺乏必要的关注,针对教与学的设计开发严重不足,师生不能使用智慧校园开展教与学的丰富活动,教与学的综合分析和评价也还只是理论和结构在智慧校园内的重组。

智能化程度不够高 目前,校园环境建设逐渐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侧重点[2],智慧校园只是简单地将物联网作为信息和资源的交互平台,分析挖掘信息资源的价值不够深入,没有充分发挥物联网的功能,以致教育教学的智能化整体水平不够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endprint

业务部门协作性差 数字校园建设乃至智慧校园建设,一直都是信息中心负责智慧校园整体建设任务,而其他业务处等部门基本上是在象征性地参与,更没有征询一线教学岗位教师的意见建议。这就导致智慧校园建成后不能满足业务部门需求,教师也无法依托系统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而且业务部门的人员也不愿意调整工作方式去学习系统应用,部署推广后也只是“在用”状态。

以上几点是现代智慧校园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另外个别还存在网络覆盖不全面导致应用不通畅,设备兼容性差致使应用效果不理想,共享意识淡薄造成信息流通闭塞等问题。

5 以人为本智慧校园的重点建设任务

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按照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要求,学校在开展智慧校园理论研究和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师生需求为建设基础,以利教、促学、便管为主要建设方向,完善网络基础设备设施建设,加强教学实践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高度重视师生体验和教学智能化,健全智慧校园建设评价体系[2],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教育教学体系。

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智慧校园运行的重要前提 网络环境建设是落实智慧教育理念、实现智慧校园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要根据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以智慧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智慧校园建设为牵引,在智慧校园发展战略的整体视角下严密论证、规划和实施。网络硬件基础建设要把握总体,增强建设的可行性和长远性,定位在覆盖校园所有楼宇馆所的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随着校园的开发扩建可扩展网络覆盖范围,打造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环境,不断提高网络利用率。另外要做到统筹规划,避免在硬件上投入过高,而对“软实力”重视不足。

学习情境识别技术和环境物理感知技术的深度融合 学习情境识别是对学生建议学习活动、推送学习资源、交流协作互动的基础,智慧校园中的学习情境既要关注学生个体独立情境学习,还要关注学生在智慧网络中的关系学习,促进学生在智慧学习情境中的有效交往和协作互动。环境物理感知技术在教学科研、安保节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便于进行实例监测、动态控制和监控实施,促使学习情境的识别通过环境物理感知技术的动态控制和监控功能来实现,为相关教学活动提供技术支持,丰富教学内容和实际操作技能,加速教学资源的流转和共享[3]。

学习情境识别技术通过物联网下的环境物理感知技术获取学生的情境信息,识别学习情境种类,预判学习需要,诊断学习问题,并通过定位系统找到合适的学生开展协作学习、促进学习,开展小组学习活动等。智慧技术的深度融合和高效配置,支持了學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活动的开展,支持了师生间的有效交互,为新型人才的培养锻炼奠定了基础。

基于学习记录数据的智能化分析和评价 学习分析是对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的收集、测量、分析、报告等,进而更加全面有效地理解和优化学习情境[4],改善学生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效果。采用学习分析技术,对智慧校园学习情境下的各类学习行为进行记录、统计和评价,进而开展基于学习记录数据分析的智能化教育决策,支撑学生的学习计划安排、学习危机预警、自我导向学习、自我评估优化等,为学生的各类学习技术、学习空间以及个性化服务提供决策指导。

学习记录数据主要包括各课程管理系统和教学平台中存储记录的有关课程学习、问答、实验、测试等科学客观的数据,学生通过移动终端和学习管理系统等记录的有关学习行为、进度等数据,以及通过听查课、热组研究、数据集分析等手段获取的数据,数据涵盖了学习资源与学习情况的应用现状、学习的参与度和学习重点、学生的社会网络关系等信息。通过对记录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生成数据可视化的图表和学生学习行为的情况报告,就可以预测学习趋势和评价学习效果,从而找出当前教学服务存在的不足,实现理想的教学效益。

适应师生个别化应用需求的服务聚合和定制服务 服务聚合是实现服务定制的前提。在校园网服务器端将服务聚合,并根据校园师生的个性化应用需求,通过各种渠道对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向不同用户提供和推荐所需信息,才能实现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在客户端的自主个性化定制[5]。

首先,设计实现服务聚合功能,满足强大的社交网络服务需求。开发基于云计算架构的服务聚合系统,针对邮箱、聊天工具、论坛等通信服务搭建综合服务平台,使处于不同平台和终端的用户进行无障碍交流,使学生能够加入各类学习社交圈,寻找确定各自的学习兴趣伙伴,建立学习联结等,从而畅快地进行想法交流、观点分享,协作解决问题等。

其次,开发实现个性化服务定制功能,使用户和业务完美结合。在智慧校园环境下通过单点登录认证识别用户身份,针对学生、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不同用户群体的特点,以业务需求为基础,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定制功能。用户在服务定制过程中有丰富的技术选择权,尤其是学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智慧课堂学习、知识构建、交互活动、个人事务管理等,便于制定和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6 结语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的智慧校园建设任重而道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只有把智慧校园建设纳入学校信息化发展重要战略,自始至终将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贯穿智慧校园建设,坚持以智慧需求为驱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持续优化,才能将智慧校园建设好,发挥智慧校园的教育教学效益,服务好师生,使他们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保承军,岳桂杰.云计算和物联网在智慧校园系统构建中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3):62-64.

[2]杨洋.浅析新环境下智慧校园建设的新思路[J].科技风,2016(4):83-84.

[3]罗永升.物联网与智慧校园的融合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5(10):6.

[4]赵卫.由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转变策略研究[J].通讯世界,2015(24):272.

[5]熊频,胡小勇.面向智慧校园的学习环境建设研究:案例与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4-69.endprint

猜你喜欢
个性化服务学习情境智慧校园
浅析移动时代的图书馆发展策略
互联网思维下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建设研究
需求理论在高校图书馆就业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浪潮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设计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智能云教学系统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