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在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病人的疗效分析

2017-09-26 07:22馨李梦柔魏建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病人疼痛

贺 馨李梦柔 魏建梅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南昌330006)

•临床病例报告•

综合护理在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病人的疗效分析

贺 馨△李梦柔 魏建梅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南昌330006)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N)是一种最常见的面部神经痛,病人往往极度痛苦,由于其病程迁延,药物治疗虽然有效但长期效果差,对病人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该病每年发病率约为2.5~2.7/10万,好发年龄为50岁以上人群[1]。三叉神经痛并无明确的发生原因,大部分病人表现为面部三叉神经区域伴有阵发性、反复性剧烈神经痛。而疼痛与抑郁密切相关[2],常伴随焦虑、抑郁症状,使得睡眠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并形成恶性循环,极不利于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病情的治疗。病人在药物治疗无效时,手术治疗是唯一的选择,射频热凝毁损术是一种有效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但无论药物或者手术治疗,对三叉神经痛病人的护理都是非常重要的[3]。现总结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疼痛科住院,接受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的72例病人围术期的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方 法

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疼痛科住院施行射频毁损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共计72例。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将病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女20例,男16例,平均年龄(50.4±11.6)岁,平均病程(6.2±2.8)年。观察组 36 例,女 19 例,男 17 例,平均年龄(49.8±11.7)岁,平均病程(6.5±2.7)年。对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 文化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入选标准:①根据病人的症状与体征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经疼痛科临床医师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②病人能够进行正常沟通。

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围术期护理和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病人综合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心理护理

三叉神经痛病人往往病程较长,常由于反复发作、持续性的剧痛而导致饮食和睡眠受到严重影响,饱受折磨,因此病人心理层面也积存了较大压力,多伴随有焦虑、抑郁症状,而渴望向人倾诉并得到关心和理解。因此,在实施综合护理时,心理干预是一项重要任务。护理人员对此应耐心听取病人主诉,并了解病人病史、生活情况和个人情绪障碍等,为其拟定个性化心理干预方案,常与病人沟通、交流,给予安慰、理解以及同情,并通过有效的方式引导病人宣泄心理压力,提升疼痛阈,鼓励病人多与他人交流,以排解抑郁情绪。同时,尽可能帮助病人减少刺激因素,保持周围环境安静、 室内光线柔和,避免因周围环境刺激而产生焦虑情绪,以致诱发或加重疼痛。

(2)疼痛护理

三叉神经痛病人的口角、鼻翼、颊部和舌部为疼痛敏感区,轻触即可诱发,有学者称之为“扳机点”。因此,在病人入院时,护理人员应首先应对此进行健康宣教,并且指导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触碰这些敏感部位。由于长时间的疼痛导致病人产生抑郁或其他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告知病人疼痛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恰当的护理减轻的,并指导病人如何避免疼痛以及疼痛发作时应采取的措施等。此外,在对病人实施护理时,护理人员也应尽量避免触碰病人上述部位或仅作轻触,且在触碰之前应和病人进行充分沟通,令其做好心理准备,护理操作也应尽量安排在疼痛间歇期实施,同时要做好疼痛评估,依据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分值预见性的观察病人睡眠,给予针对性的入睡促进,提高睡眠质量。吴幸娜[4]提出可通过按摩、呼吸减痛、情绪转移等方法有助于病人减轻疼痛,教会病人放松训练,充分应用头颈部放松、胸腹放松及四肢放松的方法,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和心理压力。

(3)手术护理

完善的围术期护理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的病情恢复,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5]。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术前宣教:向病人和家属介绍本病的相关知识,射频热凝毁损治疗的优点,手术的方法,术后的注意事项,使病人了解手术的安全性和风险,减少对手术的恐惧,增加对手术的信心,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如果病区有术后成功病人,可作为案例进行介绍,以增加病人对手术的接受度,同时全力协助病人进行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工作。术前常规嘱病人禁食,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

术中护理:该手术使用的是局麻法,护理人员应主动和病人交流,给予其积极正面的引导,帮助其放松。取仰卧位,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

术后护理:协助病人返回病床,采取平卧位,头偏向健侧,予心电监护、吸氧。之后随时对病人进行访视,观察其疼痛情况,及时了解病人的状况和需求。严密的观察病人有无出现并发症,部分病人术后出现头晕、恶心、面部感觉减退、 咀嚼无力、角膜炎等并发症,此时耐心地对病人进行解释和安慰,告知病人不必顾虑和急躁,嘱病人配合医生进行相关的治疗,并进行相应的护理。例如当病人出现面部感觉障碍时,嘱病人遵医嘱口服营养神经药物,指导病人注意保护皮肤,忌面部冷敷或热敷,防止冻伤或烫伤;寒冷天气出门戴口罩,注意保暖;进温热软食,用健侧咀嚼,刷牙动作宜轻柔,餐后勤漱,保持口腔清洁。

(4)指导用药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在术前都有口服卡马西平的用药史,告知病人术后要逐渐减量,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可能会遇到药物不良反应、药物耐受等一些问题,所以护理人员自身首先应该掌握药物的一些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给药途径、给药方式、给药时间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在为病人提供药物时,护士同时需对病人的反应、动态变化以及用药效果进行观察,尤其是在第 1 次给药之后,应充分掌握病人服用剂量和用药后反应,做好相关用药记录,提高用药安全性。夜间入睡前,若病人表现出较为强烈的疼痛,且严重影响睡眠,可根据医生叮嘱,给予病人镇痛药物治疗,舒缓疼痛帮助入眠。其次,要做好出院后的用药指导,留下联系方式,便于病人咨询。

(5)生活干预

神经元放电也会引起疼痛,因此实施护理时,要告知病人一些注意事项,比如不要大声说话,不吃刺激性食物,遇事不要急躁,避免脸部被冷风直吹等以减少疼痛发作的次数。三叉神经痛病人口腔内的环境较差,非常可能造成感染,所以不管是平日还是手术之前的准备中,都应该注意对病人的口腔卫生进行处理,可使用生理盐水和多贝尔氏液在病人进食之后进行漱口,改善口腔环境,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出院时指导病人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避免用力咀嚼和大声说话,忌辛辣食物,禁烟酒,日常饮食宜清淡为宜;缓解期呵用冷水洗脸,以增强面部抗风寒的能力;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3.评估方法

(1)疼痛评估

对2 组病人护理前后的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取10 cm长的直线,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表示无痛,“10”表示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病人根据自己所感受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对应的部位进行标注,护理人员再根据病人标注的部位进行疼痛读数,范围为0~10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的程度越强[7]。

(2)抑郁评估

对 2 组病人护理前后的抑郁评估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8],量表由20个项目组成,正性和负性提问各10项。采用四级评分法:1 =没有或很少时间,2 =少部分时间,3 =相当多时间,4 =绝大部分时间或全部时间;正性提问项目按反向评分。20项总分相加再乘以1.25,取整数即得到标准总分,标准总分>50分视为有抑郁症状。

(3)睡眠质量评估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9]对 2 组病人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催眠药物和日问功能7项,每项0~3分,满分0~21分,PSQI >7分为睡眠障碍,该量表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D)表示,定性资料采用x2检验;护理前后,组间VAS评分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护理前后VAS评分变化情况

观察组干预前后的VAS评分分别为7.51±1.34分和2.05±1.08分,对照组分别为7.60±1.29分和4.16±1.21分,护理前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的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护理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情况(n=36,±SD)

表1 护理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情况(n=36,±SD)

注:*P<0.05,与护理前相比;##P< 0.01,与对照组相比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7.60±1.29 4.16±1.21*观察组 7.51±1.34 2.05±1.08*##

2.护理前后SDS评分变化情况

观察组护理前后的SDS评分分别为48.07±11.52分和38.7±7.33分,对照组分别为49.04±14.82分和45.9±9.17分。两组护理前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即护理后观察组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护理后SD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P< 0.05),对照组护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DS评分情况(n=36,±SD)

表2 护理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DS评分情况(n=36,±SD)

注:*P<0.05,与护理前相比;##P< 0.01,与对照组相比

护理后对照组 49.09±14.82 45.9±9.17*观察组 48.07±11.52 38.7±7.33*##组别 护理前

3.护理前后两组病人 PSQI评估结果

观察组护理前后的PSQI评分分别为15.7±1.8分和11.2±2.3分,对照组分别为15.8±2.1分和14.9±2.6分。两组护理前PSQI评估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护理前后PSQI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P< 0.05),对照组护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3)。

表3 护理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SQI评分情况(n=36,±SD)

表3 护理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SQI评分情况(n=36,±SD)

注:*P<0.05,与护理前相比;##P< 0.01,与对照组相比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15.8±2.1 14.9±2.6*观察组 15.7±1.8 11.2±2.3*##

讨 论

三叉神经痛病人由于长期心理情绪压抑、焦虑以及紧张等导致其精神状态不佳,治疗依从性不高,因此在护理工作中也常常表现出不积极配合、烦躁、与医护人员争吵等情况[10,11],因此采取包括心理护理等在内的综合护理显得极为必要。

本次运用综合护理,观察组突出了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主要护理要点,包括心理护理、疼痛护理、手术护理、用药指导及生活干预,相对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即入院宣教、围术期护理和出院指导,观察组病人取得了更明显的护理效果。

观察组病人的疼痛改善更加明显,疼痛症状管理更加有效,病人在进食等诱发疼痛方面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程度减轻,次数减少;

观察组病人的抑郁等负性情绪以及睡眠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平静度过整个治疗过程;另外,观察组病人术前准备充分,手术过程平稳,沟通顺畅,术后疼痛评估实时,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手术顺利;

观察组病人术后均实施卡马西平逐步停药,未出现停药后的疼痛反跳反应。

综上所述,应用综合护理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进行临床护理,可以明显的改善病人的疼痛,促进病人的心理康复,同时又可以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更好服务于病人。

[1]曾庆文,马玲.三叉神经痛治疗现状及进展.实用疼痛学杂志 , 2008, 4(3):219 ~ 222.

[2]陈国良,王梅,路桂军,等.慢性疼痛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 20(4):226 ~ 230, 235.

[3]张彦霞.浅谈三又神经痛手术护理的重要性.中国实用医药 , 2014, 9(10):232 ~ 233.

[4]吴幸娜.综合护理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10):104 ~ 105.

[5]吴穗燕,林伟娟,王胜文,等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43例围术期护理.广东医学, 2012, 33(14): 2195 ~2196.

[6]范利球.末梢神经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护理与康复, 2011, 10(2):163 ~ 164.

[7]陈龙梅.循证护理模式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6, 22(1):45 ~ 49.

[8]陈龙梅,王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抑郁、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4,20(6):437 ~ 440.

[9]后艳红,曾楠,曹娥,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与护理.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2, 19(8):32 ~ 33.

[10]叶晓萍.三叉神经痛患者DSA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的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12):51 ~ 52.

[11]周瑜,蒙秋悦,谢君等.微血管减压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护理.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3, 22(3):339 ~ 340.

10.3969/j.issn.1006-9852.2017.08.019

△通讯作者 407735102@qq.com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痛病人疼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谁是病人
生命不能承受之痛:三叉神经痛
疼痛不简单
带你了解“天下第一痛”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病人膏育
还能活多久
针刺并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