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是课堂有效沟通所必备的元素

2017-09-27 18:14王兰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平等参与质疑

王兰

【摘 要】语文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一个过程,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做到认真倾听。我们要在接纳和平等中乐于倾听,在参与和体验中主动倾听,在专注和敏感中真诚倾听,在质疑和分辨中学会倾听。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平等;参与;专注;质疑;分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4-0040-02

倾听是师生沟通的桥梁。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认真倾听,并通过各种科学合理的手段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在接纳和平等中乐于倾听

心理学家黄月霞说过,倾听是有效沟通所必备的元素,它是一种接纳的语言。可见,倾听是一个接受、分析、了解、分享的过程。当教师开始尝试倾听学生时,就意味着一种接纳,而这种接纳不仅仅是将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更是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是平等和尊重的体现。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画,请你们对着课文内容给这幅画美言几句,如果你们觉得哪里不妥,就请你们多提宝贵意见。(出示图片)

生:老师,这幅画里的蓝天、阳光、树木、草地,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花,都让人感觉小兴安岭夏天的早晨确实很美。

师:谢谢你的称赞,老师听了心里美滋滋的。那么文中描写的都能在老师的画中找得到吗?

生:不。老师,我们这组经过研究,发现这幅画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

师:啊,太好了!敬请指教。

生:这幅画虽然很美,但是我们在画中找不到乳白色的浓雾,文中不是写着“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吗?

师:你真会发现。

生:老师,你画的阳光没有穿过树梢,也没有金光照在草地上的感觉。

师:老师真是惭愧,看来老师研读课文不如你们仔细,画中有错。非常感谢你们给我提出的宝贵意见。

……

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笔者以接纳的心态、以朋友般的热情和期盼去倾听学生的倾诉,处处尊重、呵护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倾听中注重鼓励性评价,让学生自主地去观察、去发现、去创意表达。学生触景生情,向老师敞开了心扉,把自己所见、所想真实地表达出来。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会更加容易倾诉自身的感受,增加了学生的表达机会,让他们感受到了表达的快乐。同时,还让学生认为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尊重与认可,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在参与和体验中主动倾听

美国学者丹尼斯说过,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倾听来进行的。可见,学会倾听是我们理解和欣赏他人的基本前提之一。教师应当多倾听,一边参与一边倾听,一边体验一边倾听。但是这种倾听不是被动地听,而是主动地听,这就意味着倾听者不仅仅是一名旁观者,而是一名行动者、创造者。如笔者在教学生“如何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描述”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情境:

师:老师今天第一次给六(5)班上课,特别高兴。还特别想认识你们班一个叫龙含烟的同学,因为在上学期的作文大赛中拜读过她的大作。久仰其名,却一直未曾谋面,今天大家能满足老师的愿望吗?

(学生热情高涨)

师:大家不要直接告诉我。我们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你们将这位同学的特点描述出来,让老师来猜,好吗?

(有学生说此同学长得胖嘟嘟的)

师:(装作尴尬的样子)你一说胖,我便想到了自己,我们很在乎这样的表达,可以说得含蓄一些吗?

(马上有学生表达“可爱的婴儿肥”,师点头认可。之后学生围绕该生的外貌说了许多,特点却不够鲜明)

师(引导):这位同学的穿着有何特色?她有什么习惯性的动作和语言?

(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老师从大家的描述中已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师:众里寻她千百度,龙含烟却在——

(师请出该同学,学生掌声雷动)

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把学生的视线、触角引向他们自己的生活圈中,与学生融为一体,从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倾听学生对所熟悉的人物形象真实地描述,引导学生真情实感地表达,使人物的特点更为鲜明,这种参与的体验会具有更多的创造性。

三、在专注和敏感中真诚倾听

在面对学生时,教师要神情专注、认真地倾听,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聚集到学生身上,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敏感性,时刻观察学生的语言,对他们的特点和变化时刻保持着警惕。这种形式的倾听是一种瞬间性的体验。

例如,笔者在上作文指导课《难忘的第一次》时,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最难忘的是第一次滑冰,有的说是第一次做饭,还有的说是第一次放风筝……这时,有一位同学的手欲举欲放,老师请她发言,没想到语惊四座——她说的是“第一次作弊”!面对全场哗然,这位女生有些不知所措。老师迅速做出评价:“这位同学真勇敢!敢于面对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老师在钦佩的同时也很期待,这件事究竟有怎样的一个前因后果呢?待会儿希望能听到你的详细叙述。谢谢,请坐!”教室里立马安静了下来,发言的女生已经坦然自若、自信满满了。而后,同学们的发言更不受局限、更精彩了。

在这节作文课上,笔者成功地抓住了学生在声音中蕴藏的信息,并且几乎是瞬间完成的,这就是对语言的专注和敏感。倘若没有专注和敏感,学生在语言中隐藏的信息就不会被发现,就是这个瞬间的举动,给教师带来了更好的教学机会,也给学生带来了更好的学习机会。

四、在质疑和分辨中学会倾听

任何有收获、有意义的倾听都离不开质疑和分辨。作为一个冷静的倾听者,不会因为短暂的失聪或者其他的挫折而感到畏惧,更不会因为学生嘈杂无序的声音而感到厌烦,而是会进行冷静的思考,感受学生心灵深处,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呼喊。

例如,笔者在《难忘的第一次》作文指导课上,有一位男生详细地叙述事情的经过,当他讲到自己与弟弟比赛滑冰,自己输了后虚心向弟弟请教,然后刻苦练习,最后大有长进时,马上有一位女生举手表示有异议。老师立即请她发言,女生认为那位男生所叙述的事情不真实。老师一听来了兴趣,追问为什么,该女生说:“我和他长期同桌,对他的个性非常了解。他是一个即便输了也绝不肯认输的人,更不会向他的对手请教。”“哦,是这样。其他同学有何看法?”大家议论纷纷,有同意该女生意见的,认为“本性难移”;另一部分学生认为“性格不是绝对的”。课堂上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个短时辩论。而后,辩题又上升到“作文绝对要真实”“作文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在倾听训练中,辩论是一种十分高级的形式,不仅要求学生要理解同学想要表达的观点,还要求能够找到同学观点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提出质疑,进行反驳。在这种质疑和辩论中,学生对作文要求更清楚了,还训练了他们的思维,提升了教学效果。

常言道:“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将这种习惯化作自身的一种素质,化作将来成功的关键因素。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让学生逐渐感受到倾听的魅力所在,让他们体会到其中的快乐,这样课堂就会更加活跃,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张浩然.论小学生课堂中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

[2] 刘海莲,马苗苗.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倾听的影响因素及策略[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2).

[3] 蔣丽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

[4] 王光华,修亚范.立足学生,细心倾听——倾听中的幸福小学语文课堂[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

(编辑:杨 迪)endprint

猜你喜欢
平等参与质疑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小学教育中转化差生之我见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