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活动 内化感悟

2017-09-27 06:29沈爱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生活动学生发展新课标

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是为了强调知识的系统化、最大限度地教给学生各种做题技巧和方法;还是为了把知识内化为学生内心的体验,从而形成自己的理想、信念、态度和行动?显而易见,应该是后者。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选取相应的教学模式,作者经过探索,认为思想品德课中应开展活动教学模式。

关键词: 新课标 学生活动 内化道德 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1

山西初二学生泼硫酸导致十三人毁容的事件曾经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引起了各层人员对家庭、社会、学校的管理制度等的拷问,当然这些拷问在最后几乎都无一例外地指向了教育。而面对诸如此类的事件,作为一名政治教师,一方面不得不进行反思,另一方面更容易产生困惑。因为只要翻开课本,就可以找到“生命、法律”等内容。这就不得不让我想起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一句话:“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这恐怕是每一名政治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为了强调知识的系统化、最大限度地教给学生各种做题技巧和方法,还是为了把知识内化为学生内心的体验,从而形成自己的理想、信念、意志、态度和行动?显而易见,应该是后者。

国家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调整了部分教学内容,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目的就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自我体验、自我教育,促进良好品质的形成。因此,活动课也应运而生,走进思想品德的课堂。

学生活动,是指在教师设计策划下,以生活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活动为主要特征,给全体学生最大的自主学习时间与活动空间的动态学习。它的真实内涵是让学生行动起来,在活动中体验知识,接纳和完成知识学习。如何利用“学生活动”渗透道德教育呢?为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不同的方法来尝试教学。

一、生活实践 、引入生活体验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这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学会做人,主要在生活体验中实现。如在上完“难报三春晖”这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帮父母洗一次脚,并交流洗脚后的感想,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不易,懂得孝敬父母。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有亲身体验,使外在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内部的思想,情感發生相互作用,变为他们自己的需要和行为动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不是靠外在强迫完成的,而是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感悟、反思、提升形成的。

二、换位体验,感受生活

新课标强调,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导行”。而要“行动”必先“心动”,体验是促使“心动”的催化剂。于是、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角色扮演,亲身体验他人的处境和内心感受,从而加深对自己行为方式的道德价值的判断。如讲“师生情谊”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编排了一个节目《老师和学生》:一名学生扮演老师,五名同学扮演正在上课的学生。让扮演老师的学生随意讲一个内容,而下面的五名学生不认真听课,不配合教学。之后,再进行角色互换表演。通过这一角色体验的活动,让这些学生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体验教师的感受。这就应了“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感受不深,只有体验到的才能铭刻于心”这句话。

三、音乐陶冶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影响青少年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思维的源泉”。这样,在教学中我根据知识点不同,采用“音乐”辅助教学。例如在教学《我和父母》一课时,事先让每个学生学唱一首歌唱父母的歌曲,如《常回家看看》、《父亲》、等等,学生从歌词中、旋律中进一步领会了“无私的母爱”,在音乐的感召下,对父母的感激与爱也从内心深处流了出来,心动了,也就有行动。可见,这样的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这样知识也就内化为信念并扎根于心。

四、思辨明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勿庸置疑,学生有思辨明理内驱力,让这种内驱力爆发并加速,则是教师的职责。如在上“人生需自立”这一内容时,关于子女的自立问题,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个辩论题“父母是否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经过双方的据理力争,最后形成了一致的看法,通过辩论这种活动形式把德育教育建立在从学生的认识出发,不带任何灌输的色彩,不要求有完全统一的答案,在辩论中明是非,知荣辱,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五、社会调查

荀子说过:“教学应以“闻见”为基础,“不闻不若闻者,闻之不若见之。”在有限的条件下,教师要尽可能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增进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在学习《保护资源、环境》后,我让学生走出学校,拍摄我们身边的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所为、亲眼所看, 对环保、节约资源有了直观的感受和认识,进而引发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学习中的行为,达到自我教育、引以为戒的目的。

六、梦想剧场——续编故事

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基于这一点,我根据教材内容,将续编故事的活动引入教学,例如在学习《青春闪光》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情节:“情节: 小杨因为父母离异,自暴自弃,成天游离于网吧...... , 让学生为小杨续上一个完整的故事。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出各种不同的故事结尾。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理解续编故事的过程中已把书本知识融入内心。这样一来,不仅巩固所学知识,更有助于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的所作所为。

综上所述,教师要把握好德育的主渠道,让学生在各种体验活动中真正“动”起来,人人动脑、动口、动手、运用各种感官,使思维活跃起来、语言丰富起来;让政治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的内心体验,引起学生的共鸣,上升为学生自己的觉悟,从而指导学生的行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感悟中成长。

参考文献:

①《政治教学参考》

②宋宁娜.活动教学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③张万兴.活动教学理论与典型案例.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④袁振国.教育新理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沈爱华 1977.08,性别:女,籍贯:云南通海,单位名称: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杨广中学,职称:一级教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体验式教学(活动)在初中政治课中的应用(市级课题已结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活动学生发展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以提升艺术生专业素质为导向的学生活动设计探索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学生活动对教学的影响
医学院校将专业教育融入学生活动的探索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