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本科高校农田水利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7-09-30 12:08龙远莎杨恩其张钟阳
农业与技术 2017年17期
关键词:铜仁农田水利课程设计

龙远莎+杨恩其+张钟阳

摘 要:本文在分析铜仁学院农田水利学课程教学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铜仁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农田水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通过课程改革,构建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旨在提升本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为其它高校,尤其地方性本科高校农田水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改革;农田水利;课程;水利水电工程;地方性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74/nyyjs.20170610001

引言

农田水利学课程又称灌溉排水工程学,是一门通过认识农田水旱灾害发生的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蓄水保水和调水排水工程措施,以及时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和改变地区水情,为农作物生产提供良好水环境的课程。该课程介于农学与工程学之间,具有涉及面广、课程内容较多、实践性强的特点,与该课程相关的实践课程包括实验课程和课程设计,对实验设备和实践基地有较高要求。郭彦芬[1]以河套学院农田水利学课程为例,指出该课程教学内容应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灵活运用多媒体进行室内教学、利用实际灌区进行现场教学,以好带差,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同时改革创新考核模式。康权[2]认为农田水利工程专业应该在突出地区特色,增强实践能力方面有所作为,那么地方性本科高校农田水利学课程应结合地域特点,增减相应的教学内容。王孟雪等[3]就农田水利工程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我校农田水利学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但因铜仁学院是一所地方性本科高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农田水利学课程教学过程和要求区别于其他高校,需要进行相应的研究,以达到教学目标。

1 铜仁学院农田水利学课程教学现状

铜仁学院地处黔东,是一所地方性本科高校,针对黔东地区水利工程建设人才需求量大和紧缺的情况,结合铜仁学院“立足黔东,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为地方发展培养水利人才是本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于2012年开始招生。通过多方调研了解到贵州省本科高校没有农田水利工程专业办学点,且贵州省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办学点的高校均没有开设该课程,考虑黔东地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对人才需求,结合本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差异化发展需求,为拓宽毕业生知识面和就业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特在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了农田水利学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

铜仁学院农田水利学课程目前仅针对水利水电工程一个专业开设,已在2012级和2013级2个年级开设该课程,开设时间为四年级上半学期,总学时为51个学时,受实验室建设进度影响,暂未开设实验教学,均为理论教学,考核方式为考查,2012级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未安排课程设计,2013级安排有2个周的课程设计。本校农田水利学课程目前使用的教材为王仰仁教授主编的灌溉排水工程学,该教材主要包括农田灌溉原理、灌溉制度和灌溉用水量、灌水方法、灌溉渠道工程、灌溉管道工程、灌溉水源工程、集雨灌溉工程、田间排水与盐碱土改良利用、排水沟道系统规划设计、灌溉排水管理等内容,受地域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特点的影响,仅选择该教材中部分内容作为本校农田水利学课程课堂教学内容。课程设计主要有滴灌、低压管道灌溉、喷灌3种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灌溉渠道与排水沟道设计等类型,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地形以相对平坦地区为主。通过对2个年级农田水利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总结,2016届毕业生就业调查,结合我国农田水利发展的政策和黔东地区的农田水利发展的规划,综合分析认为铜仁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农田水利学课程教学可以从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实践课程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提升教学效果和本校水利水电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服务黔东地区水利事业的发展。

2 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合理选择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满堂灌,課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接受知识较为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虽然能够将部分真实的工程以直观、具体、形象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但存在学生和教师之间不能很好的互动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如何将多媒体和板书有机结合起来,或创新新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是众多从事教学工作人员一直在探索的目标。本校农田水利学课程采用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部分难于掌握的重要理论和公式采用板书讲解,易于控制课堂进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实际工程案例、部分灌溉方法及设计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和掌握相应的内容。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工程实践能力,对于灌区的规划设计内容,结合黔东地区的灌区建设情况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既不增加教学成本也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基于本校实验条件有限的现状,鼓励学生通过做农田水利工程相关的模型,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教学内容突出地域特色

基于铜仁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生今后主要在贵州省内从事水利工程相关工作,结合贵州省农田水利发展需求,以铜仁学院目前所征订的教材内容为主线,对教学内容作适当调整,同时考虑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主要讲授基本概念和原理,弱化复杂数学公式的推导,要求能够运用相应结论解决农田水利工程基本问题即可。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处于高原向丘陵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其中山地占贵州省面积的61.7%,绝大部分地区属雨养农业区,一般农作物生产不需要特别的灌溉,水稻是贵州地区主要需要灌溉的农作物,故在灌溉制度和作物需水量讲解时主要以水稻为例进行讲授,兼顾现代设施节水灌溉农业发展的需求,适当拓展其它类型作物灌溉制度和作物需水量相关内容,因贵州省棉花种植比例较小,故教材中棉花的灌溉制度和灌溉需水量不讲授。

世界90%的农业灌溉采用地面灌溉,贵州省农业灌溉也不例外,地面灌溉作为最基本的灌溉方式,在灌溉方法一章中地面灌溉讲解应尽量详细具体。据近年贵州省节水灌溉的研究成果显示,滴灌和喷灌较其他灌溉方式适合于贵州山区农业灌溉,在已发展和规划的农业节水园区建设中以这2种灌溉方式为主[4],2017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将大力发展喷灌和滴灌,避免培养的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受限制,故对滴灌和喷灌应进行详细的讲授,适当介绍其它节水灌溉方式。将最新的节水灌溉科研动态引入到课堂,让学生从科研的视角了解相应的节水灌溉方法及动态,尤其结合贵州省农业灌溉特点改进和创新的灌溉方式。endprint

贵州省农业以雨养型为主,是我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排水沟道较为常见,受特殊地形限制,灌区以中小型为主,排水沟道的设计合理与否,对农业生产起到了较大的决定作用,排水沟道系统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区别于其它地区,为让学生通俗易懂的掌握该部分内容,结合贵州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对教材中的平原、丘陵地区排水沟道规划设计仅作简单介绍,重点介绍山区排水沟道系统规划设计,以贵州省典型灌区的排水沟道系统的规划设计作为案例讲解。

灌溉水源除讲授教材中的内容外,将贵州省近年的水利工程建设和研究成果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如基于贵州省地域特点建设的“五小”工程[5],包括小水渠、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坡面集雨工程[6];喀斯特洼地”洼地排涝+提水灌溉”模式[7];坡面集雨+路面集雨+机电提水+逐级提水+吊瓶滴灌的经济林灌溉的多源水工程建设[8]等。灌区管理方面,随着贵州省节水灌溉的不断发展,节水示范园区和设施灌溉的发展,主要就现代灌区的信息化管理进行讲解,以满足现代发展需求。

4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和课程设计2部分。受实验室建设进度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铜仁学院农田水利学课程暂未开设实验课程,为加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拟通过校政企合作平台和教师科研项目的实施带动该课程实验教学。

从2013级课程设计的开展情况看,受指导老师数量和课程资源不足等因素的限制,效果不理想。2013级共有57名同学,课程设计存在可供学生选择的题目类型较少,平均每7个同学做1个题目,难于区别学生能力之间的差异。设计内容均为已完成的工程,设计方法陈旧,设计成果差异性较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设计成果存在抄袭和敷衍现象,计算机基本应用编辑能力差等问题[9]。基于2013级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其它高校相关课程设计改革的成果,拟采取以下措施给予改进。将教师科研项目和收集的贵州省灌区的相关资料纳入到课程设计中,丰富课程设计题目库,将其作为课程设计的题目,尽量每人一题的进行课程设计,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带学生到附近部分灌区参观学习,让学生先现场踏勘后设计,设计思路更清晰,能够结合灌区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计,使得设计成果更接近工程实际,避免设计成果脱离工程实际的情况发生。因铜仁学院大部分学生来自贵州省省内,基本没有接触过管道灌溉,但管道灌溉是贵州省今后农业灌溉发展的方向,为此在课程设计时适当增加管道灌溉的内容。

5 结论

依据农田水利学课程的特点,结合铜仁学院学生基础情况,采用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加上灌区现场教学方式,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结合贵州省尤其黔东地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突出该课程的山区地域特点,丰富课程设计的资料库,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旨在提升铜仁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铜仁学院为地方培养水利人才的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彦芬.《农田水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3(25):110,112.

[2]康权.农田水利专业任务与改革[J].农田水利与小水电, 1986(7):19-21.

[3]王孟雪,于立红.农田水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4):21558-21559.

[4]陈玲,张和喜,王永涛,等.贵州旱坡地作物设施灌溉现状及发展的适宜模式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6):39-41,46.

[5]付杰.貴州省节水灌溉综合技术模式的组合类型[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4(1):91-92.

[6]石博.喀斯特山区坡面集雨技术与示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

[7]高渐飞,熊康宁,吴克华.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小流域小型农田水利配套技术与模式[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08): 16-19,23.

[8]覃换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水利水保措施优化配套与极度干旱应急调控技术示范[D].贵州师范大学,2016.

[9]张礼华,朱红耕.“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实践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115-116.

作者简介:龙远莎(1987-),女,铜仁学院,助教(水利水电工程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方向研究;杨恩其(1965-),男,铜仁学院,高级工程师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方面的研究;张钟阳(1973-),男,铜仁学院,研究院,学士,主要从事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方面的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铜仁农田水利课程设计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寻味贵州——铜仁
天地大美——铜仁梵净山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看雪——铜仁梵净山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轮杨树达义近旁任作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