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

2017-10-09 23:22韦锦华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兴趣培养

韦锦华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学好语文,走进知识殿堂,促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内驱力。农村留守儿童是独特的社会群体,他们有着与正常家庭儿童不一样的心理特点,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应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抓好课堂教学环节、尊重。

[关键词]培养;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语文;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兴趣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从而克服语文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难情绪。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失父母的悉心指导,从而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对于学习缺乏主动性,加上受到语文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老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枯燥烦琐的知识记忆上,课堂十分单调枯燥,这样小学生很难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甚至产生厌烦的心理,造成学生普遍厌恶学习,逐渐失去了对学好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以下是我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留守儿童就是父母长期外出工作,孩子留守在家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的儿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已经达到了约6100万,占据了农村儿童的40%,全国儿童的22%。由于父母长期外不在孩子身边,他们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缺乏沟通,远远不能达到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多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自卑懦弱、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主动性,有的孩子还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因无端小事而打架斗殴。在学习方面留守儿童大多缺乏主动性,由于监护人监管的缺失,他们容易放任自我,有的孩子甚至流连网吧,迷恋网游,以此来弥补亲情缺失造成的心灵空虚。留守儿童对学习普遍缺乏热情,没有进取心,主动性不强,学习目的不明确,甚至有明显的厌学情绪。迟到、早退、逃学、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的确值得任课教师思考和重视。

二、培养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的途径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师通过行之有效的调节方式和艺术手法,引导学生沉浸在课堂的情感气氛之中,使教与学双方感情交流通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思维活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目的。

(1)创新的教学模式。众所周知,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压抑,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意识。所以教师只有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生气盎然、妙趣横生,课堂气氛活跃,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到每一节课都在轻松愉悦的同时学有所获。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会表现出深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饱满的学习热情。

(2)创建和谐师生关系。所有的课堂教学活动都是建立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的。只有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良性的互动与交流,教学活动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

2.抓好课堂教学环境。兴趣是老师, 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关键在于抓好课堂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渠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抓好新课的导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学是一门艺术,学生最怕千篇一律教学模式。教师要打破这种机械的教学模式就应该因课制宜,精心设计出别开生面的导语,成功的导入更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新颖有趣的导语,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受到启迪,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教师简单的几句话、一个小故事、或是一个演示等,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吸引过来,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很快地入情入境。

(2)重视教学过程。优质的教学课堂不仅有生动有趣的导入,还要的丰富、活跃的教学过程。

首先,课堂教学不应该是用一种模式上到底,老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加入游戏,将教学过程设计得活泼多样,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味地讲解灌输,学生也只是做题练习,课堂十分枯燥乏味。这样小学生很难对学习产生兴趣,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烦的心理。如果教师巧妙地引入游戏,就可以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课堂也变得轻松活跃了。

其次,在授课的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每个学生都有想表现自我的需求,希望得到大多数人的赞扬和认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多安排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能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比如,在课堂上多请一些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这样学生就有机会亲身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因此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第三,抓好恰当的提问,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带动作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每课都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同学们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事物真相的迫切心理,从而开启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闸门,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还可以设置学生自问自答环节,对于敢于主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也可以划分学习讨论小组,把上课表现活跃的学生分到不同的小组内带动其他学生,会发现有些上课不喜欢提问的学生在小组讨论时也会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学生的看法得到肯定时都会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问题就是兴趣的开始,能够提出并回答问题的学生就表明他有兴趣思考问题。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节课中,不仅在课的开始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敢于问、善于问、乐于问,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不断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经常处于问题情境中,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兴趣,主动参与学习。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动力,又是学习的结果。教师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地激发并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效的。所以,在小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留守儿童的特点出发,努力创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定波;;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基础教育;2006年01期.

[2]闫守玺;周彩芸;;关爱山区留守儿童之浅见[J];学周刊;2011年09期.

[3]代高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下);2011年05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村留守儿童兴趣培养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