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初中乡土地理情感教育实施初探
——以梁河民族寄宿制学校为例

2017-10-12 08:14袁加芬张艳萍孙青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民族乡乡土教材

⌾袁加芬 张艳萍 孙青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乡土地理情感教育实施初探
——以梁河民族寄宿制学校为例

⌾袁加芬1张艳萍1孙青2

目前很多乡镇初中没有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乡土地理情感教育的开展。笔者对梁河民族寄宿制学校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导致梁河民族寄宿制学校乡土地理情感教育缺乏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改进建议。

少数民族;初 中;乡土地理;情感教育

一、梁河民族寄宿制学校区域概况

梁河民族寄宿制学校(以下简称“梁河民寄校”)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梁河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5%,主要有傣、景颇、傈僳、阿昌、德昂等少数民族。梁河也是葫芦丝文化的发源地,有“葫芦丝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称。

二、梁河民寄校开展乡土地理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标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情感教育要初步实现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地理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关心和热爱家乡与国家;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观念。

2.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需要 梁河民寄校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甚少,对民族乡土地理情感教育自然也就十分缺乏,要保护和发扬好梁河少数民族文化,做好乡土地理情感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

三、初中地理情感教育内容结构与分析

上海师范大学卢家楣教授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将情感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1],结合费孝通和赫勒提出的“显性情感”和“隐性情感”这一对概念,笔者将初中地理情感教育分为显性情感教育(即教材中呈现且课标要求落实的情感教育)和隐性情感教育(即教师情感、学生情感和师生间情感)。

1.初中地理显性情感教育内容结构与分析 笔者对星球版初中地理教材情感教育内容结构做出以下梳理和分析:

表1.星球版初中地理教材情感教育内容结构与分析[2]

情感分类内容要求结构分析道德感爱国、爱乡情感全球意识人口、资源、环境观关注国情和乡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认识世界,尊重和理解国际竞争与合作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观星球版教材编排顺序为:地球与地图,世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中国区域地理。从教材编排来看,八年级道德情感教育内容比七年级多,尤其是爱国爱乡情感。理智感乐学感成就感自信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好学乐学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使之获得学习的自信星球版教材在理智情感内容编排上,七年级较八年级多,这符合学生地理知识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乐学、好学、会学的情感。审美感科学美自然美地图美尝试用地理知识解释不同地理现象的科学性,感受地理的科学美体验、欣赏自然美,与自然和谐共生欣赏地图的色彩美、艺术美、科学美初中地理教材在文字、图像、地图、作业等内容的编排上力求吸引学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地理的科学美、地图美和自然美。

2.初中地理隐性情感教育内容结构与分析

表2.初中地理隐性情感教育内容结构与分析

情感分类内容要求结构分析学生情感生活情感学习情感乐观、积极对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培养地理兴趣,积极探索地理奥妙。七年级以显性情感教育为主,八年级隐性情感教育内容明显增多,内容开放程度更大。但整体来看,初中地理教材对学生的地理生活情感和学习情感都非常重视。教师情感生活情感工作情感自身心态乐观,对学生积极关心和帮助。对工作充满热情教材并没有对教师的生活情感和工作情感做出具体的要求,但一堂好课与教师良好的工作态度、生活情绪有着密切关系。师生情感师生情谊平等相处、相互认可、亦师亦友。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学好地理知识,教材和课程标准都对师生间建立良好的关系非常重视,提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标准明确提出乡土地理是初中必学内容,虽然没有作为必修课程,但新一轮课程改革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梁河有着独特的少数民族自然和人文地理文化乡土资源,是进行少数民族乡土地理情感教育的不二之选之地。但显然目前梁河民寄校在乡土地理情感教育方面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应在课标的宏观指导下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进行再思考。

四、梁河民寄校乡土地理情感教育的实施调查

根据梁河民寄校的实际情况,笔者制定并发放了4份教师访谈问卷,全部收回。七年级发出98份问卷,有效问卷94份;八年级发出94份问卷,有效问卷87份。调查的主要内容为梁河民寄校地理教师对民族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状况,民族乡土地理情感教育的实施状况以及学生对教师情感教育的态度等。

1.梁河民寄校乡土地理显性情感教育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中,34%是少数民族,56%是汉族,他们中绝大多数认为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很有必要。调查的所有学生中,有24%的学生表示地理课只能学到课本上的知识,而与家乡和本民族文化有关的地理知识很少。有58%的学生认为地理与民族文化之间没有多大关系,爱家乡爱本民族但不爱地理是多数学生的共识。只有18%的学生表示地理课上学到较多有关少数民族文化的地理知识。调查后发现,梁河民寄校在民族乡土地理道德情感教育方面,八年级明显低于七年级,偏离教材和课标要求。从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生杨小平对星球版初中地理教材中理智感的统计可知[3],七年级教材的理智感教育比八年级多。梁河民寄校在民族乡土地理理智情感教育方面符合教材和课标要求,有利于落实乡土地理情感教育。梁河民寄校在民族乡土地理审美情感教育方面,从七年级到八年级明显下滑,这与应试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2.梁河民寄校乡土地理隐性情感教育调查结果 调查的所有学生中,大多数七年级学生表示心态乐观,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很活跃。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大和学业水平测试的压力,有70%以上的八年级学生表现出紧张焦虑的情绪。从七年级到八年级,学生整体成绩虽然上升,但被动学习导致大多数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大大下滑。民寄校地理教师教龄都在10年以上,依据费斯勒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周期模型”[3],此时教师处于职业受挫期向职业稳定与停滞期过渡,工作热情尚存,但工作行动力却大大减弱,这种状态不利于乡土地理情感教育的开展。经调查,梁河民寄校大多数七年级学生能与地理教师平等相处甚至能做朋友,而到了八年级,大多数学生与教师关系变得平淡,师生情谊浅,甚至部分学生有抵触情绪,而教师却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主动关心和帮助学生。

3.梁河民寄校乡土地理情感教育缺乏的主要原因及改进建议

(1)应试教育的影响。地理在初中是小科目,因此学校对学生的基本期待是能通过学业水平测试,而乡镇中学学生基础普遍较差,教师从七年级开始就教学生如何备考,导致与考试关系不大的乡土地理知识备受冷落,乡土地理情感教育也就难以开展。针对此类问题,梁河民寄校应从自身的优势出发,“就地取材”,积极开发民族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打造民族乡土地理教学特色。

(2)缺乏研究性教师。由于民寄校资金和资源有限,对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心有为而力不足。针对此类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地理教师应主动对梁河现有的民族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进行研究并将其开发利用,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将民族乡土课程资源与教材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地理教师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公开免费的网络教研平台来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研究方法等。这是提高民寄校地理教师教研教学能力的重要方法,有益于梁河民族乡土地理情感教育的开展。

(3)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信任。由于课时紧张,师生缺乏沟通而导致情感冷漠,学生对教师避而远之,不愿或不敢接近教师,而教师除了讲课之外也很少和学生交流其他话题,师生关系处在一种不信任的环境中,不利于乡土地理情感教育的实施。笔者认为课后教师应利用QQ,微信等主动与学生沟通,这是弥补课上与学生沟通不足的有效方式之一,师生关系良好才能更好的开展乡土地理情感教育。

地理科目在初中教学中的劣势地位导致少数民族乡土地理情感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地理虽然不是主科,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却很大,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地理教学实际上有很多优势,地理教师自身应树立学科自信,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入手,反思自身在乡土地理情感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积极改进。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1

[2]杨小平.农村初中地理情感教育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12

[3] Ralph Fessler & Judith C.Christensen著.董丽敏,高耀明译.教师这一生涯周期—教师专业发展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3

1云南师范大学 650500 2 云南昆明市第十中学 650224)

猜你喜欢
民族乡乡土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湖北神农架林区狠抓五项措施 强力推进民族乡保护与发展
读《乡土中国》后感
民族乡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