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和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考及对策

2017-10-16 14:27冯彦华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小学化幼儿教育对策

冯彦华

内容摘要: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严重地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早期教育的基本规律。本文阐述了克服和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对策: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观;充分认识儿童是活动的主体;积极纠正家长错误的思想;密切幼小教育沟通,实现幼小衔接。

关键词:幼儿教育 小学化 对策

1.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观

教育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高远的教育目标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我们应深刻认识分数至上对学生创造人格和教师教学风格的消极影响,确立对幼儿终身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目标观。要树立以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質、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以充分发展个性特长为宗旨的素质教育目标观,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观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树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观是创新教学体系形成的前提。以科学教学《认识水》为例,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会孩子认识水的物理性质,了解水的重要性。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处于被动的配合地位,学生缺乏自主的探索过程,个性思维缺乏施展的时间和空间,而这一切都是由教师的教学观指导下所产生的。但儿童是勇于实践的探索者。幼儿除了好奇、好问、好探索、关心许多“科学问题”外,还是一个想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的人。例如,面对一盆水,幼儿可能想知道:水彩笔水倒进去会是什么样?紧接着,他们把水彩笔水倒进去,以证实他们的所有想法。在全新教育目标下的儿童在教师设定的环境和材料之中,自由地按自己的想法去支配材料。不仅如此,儿童还勇于尝试,不怕失败,多次尝试,不断排除无关因素,逐渐接近答案。

2.充分认识儿童是活动的主体,是主动发展的人

儿童是活动的主体,是主动的学习者,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儿童,而是出自儿童自身,应让儿童自发地和主动地进行学习。将幼儿作为其自身发展的主体来看,认识到幼儿是一个身心俱全,各种能力都在发展的完整的人。幼儿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独特的爱好,有按自己喜好作出选择的能力和权利,他们能对外界事物作出主动的判断与反应,能按自己的想法创造出与现有事物不同的事物。幼儿是外部世界的探索者、发现者,只有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创造力,才能使儿童得到真正的发展。如:在大班认识蚕宝宝这一活动中,按常规的常识课教法是: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儿童观察,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学习方式。同样一个内容调整为:以谈话形式引出主题,出示一件丝织品告诉幼儿这是一种蚕的小动物吞的丝制成的,蚕是什么样的小动物,在不立即告诉儿童答案的前提下,鼓励儿童自行去设法收集关于蚕的各种信息,查阅百科全书,到农村养蚕的家庭去观察,甚至老师在教室里养几只蚕等等,多途径地收集了一系列的资料。教师鼓励儿童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图片、绘画等加以整理,并逐一展示在教室里,引导儿童互相交流获取的信息……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开发了潜能,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作为一名探索者,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体。

3.积极纠正家长错误的思想

“家长中心”一直是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过多地从家长的意愿或期望出发,忽视孩子的兴趣、需要、特点、能力、个性,以成人化的教育方式进行的强迫教育。家长在早期教育中的错误类型由于家长的文化层次和个人认识不同,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早期教育十分重视,但受“早才论”的错误影响,他们认为对幼儿的教育越早越好,早期教育的内容越多越好。有些家长错误认为“孩子认字、写字和会算术越早越好”。结果他们或要求幼儿园,或采取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过早地使用小学教材进行教育。这类家长最大的错误在于不懂得幼儿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应该在游戏和活动中发展的道理,对孩子采取了“填鸭式”的教育措施。幼儿园有责任纠正家长认识误区,教师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让家长清楚地认识到不能以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孩子,促进幼儿各方面和谐地发展才是最重要的,要想把幼儿培养成和谐发展的人才,必须赋予幼儿生活的自由与创造。

4.密切幼小教育沟通,实现幼小衔接

长期以来,“幼”“小”都忽略了两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幼儿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因此幼小要建立相互间的联系,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加强相互间的合作,为顺利入学作好身体与心理上的准备,减轻家长的顾虑。

幼儿园大班和小学共同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加强幼小教材内容的连续性和系统性,避免重复和脱节,幼小教师加强联系,共同商讨。幼儿园大班老师要了解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大纲和常规要求,还要主动向小学一年级老师介绍幼儿的表现情况、个性特点、年龄特点等。小学一年级老师应深入研究幼儿园的教育特点和具体内容,然后再根据小学一年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新入学儿童进行适应性训练。在教学方法上,幼儿园老师既要注意直观性,趣味性和运用多种感官,又要注意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发展初步逻辑思维。小学老师既要体现直观形象教学,动静结合的特点,又要根据一年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编排各种类型的教学游戏,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化幼儿教育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