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观研究现状与探讨

2017-10-17 00:47陈恩智
党史文苑 2017年18期
关键词:文献计量统计分析研究现状

陈恩智

[摘要]运用文献计量和关键词知识图谱分析法,对2017年4月以前中国知网和百度平台收录的关于习近平法治观研究论文和著作的数据,从产出分析、关键词分析以及研究的主题内容等方面,对习近平法治观研究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习近平法治观研究价值和意义、未来可研究内容进行探讨和展望。研究显示,目前学界对习近平法治观研究在内涵、内容、要义、主要体现、体系构架、形成条件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对其理论来源、经验借鉴、内在逻辑等方面研究较少,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框架。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观 研究现状 文献计量 统计分析

习近平法治观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习近平法治观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此,本文拟从文献计量学角度,运用文献计量和关键词知识图谱分析法,对2017年4月以前习近平法治观研究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及分析,力求对习近平法治观研究现状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并对今后可研究内容进行展望和探讨。

一、研究数据获取方法

学术论文和著作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学界对某个领域和某个问题研究近况的标准,对某个问题相关学术成果的梳理及分析,可以窥视学界对该问题的总体研究状况。本文选取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即中国知网和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即百度作为习近平法治观研究数据收集的来源。收集办法是在中国知网和百度以“习近平法治观”为“篇名”或“关键词”输入,然后将检索到的文献数据转换成EXCEL数据表,内容包括题名、作者、机构、摘要、关键词、发表期刊、发表时间、基金项目等信息,数据检索截至2017年4月。

二、研究数据分析

(一)产出分析

1.论文。检索后发现,与习近平法治观相关的论文有45篇、著作6部,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关于习近平法治观的研究论文,2013年5篇为开始,2015年19篇,达到研究高峰期;之后,2016年出现一个下滑,仅2篇;2017年3月时已有2篇,呈现回升趋势。这从一定程度上揭示出该领域是一个新兴研究领域,2013年到2015年期间引起了学界的积极关注,正处在一个探索阶段和发展过程之中,总体呈现出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递增态势。

从图1还可以看出,学界从党的十八大(2012年)后开始关注习近平法治观,从2013年到目前为止该领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可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吸取营养,进行深入探索和挖掘。反映习近平法治观研究最早的是2013年《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刊登的《习近平“最严”生态“法治观”》。该文是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内容出发,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从法治观的角度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1]。关于习近平法治观研究的最早成果是2014年李林发表在《人民论坛》的《习近平法治观八大要义》,该文对习近平法治观进行提炼概括,提出:“习近平法治观的八大要义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系统发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平安中国与法治中国建设相结合,坚持法治建设与深化改革协调推进。”[2]

2.著作。与习近平法治观相关的研究著作从2007年习近平的《之江新语》出版后就有所涉及,2015年与此相关的研究著作和该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成果一样都是顶峰时期,2016年也出现一个下滑的状态,如图2所示。总体来看,习近平法治观相关的研究著作相对该领域的研究论文较少,折射出该领域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从学术研究的角度上说,该领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又未完全研究透彻。

从图2还可以看出,从2014年开始该领域就呈现出一个螺旋式回升的态势,不断有新的著作出版,反映出该领域正处在一个探索和发展阶段,是学界关注的学术热点。

3.发表期刊报纸、网站及出版社。对学术成果发表的期刊、报纸、网站及出版社分布研究可以反映出目前该领域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成熟程度。

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习近平法治观课题研究的51个成果中,期刊论文11篇、报纸文章9篇、网络文章25篇、著作6部。从成果数量上看,该领域的研究还不成熟而且研究的人数不多;从成果质量上看,在11篇期刊论文中,除《人民论坛》是核心期刊外,其他的都是省级期刊。在9篇报纸文章中,《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比较知名,《北京日报》《辽宁日报》也都是地方大报。在25篇网络文章中,以权威网站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的载文量最多,其他的都为1—2篇。6部著作都是由权威的大出版社出版。这说明该领域目前的研究成果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值得认真参考和进一步研究。

(二)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关键词知识图谱分析

关键词是一篇文章的核心概念、核心词汇,从某种程度上说代表了文章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图3是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绘制出的关于“习近平法治观”研究的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圆点的大小表示关键词词频出现的高低,圆点越大出现的词频越高,同种颜色的圆点所表示的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现,两个圆点连线的粗细表示两个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现次数的多少。

从图3可以看出,当前“习近平法治观”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习近平法治观的新意义、新特点、新内容、新背景、法治思维、依法治国、憲法权威、司法体制改革等方面,研究的方向都相对固定,重点突出对依法治国方面的研究,已成为一些相对独立和稳定的研究领域。习近平法治观的新意义、新特点、新内容、新背景四个圆点之间的共现最高,这说明从近年来的研究趋势看,习近平法治观的新意义、新特点、新内容、新背景等领域的研究正在崛起和发展。从图3还可以看出,“习近平”“依法治国”共现的主题最多。这说明当前的“习近平法治观”研究和“依法治国”研究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不难猜测,今后一段时间内“习近平法治观”与“依法治国”之间的继承和发展研究仍然是一个学术热点议题。endprint

三、研究结论

基于第二部分的研究数据分析,结合论文摘要和正文阅读的主题内容,得出当前“习近平法治观”研究的总体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代表性论文有李林《习近平法治观八大要义》(2014)、祝小茗《习近平法治观探究》(2015)、李辉《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观深刻内涵 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2015)、曹翠翠《浅析习近平总书记的法治思想》(2015)等。上述研究主要围绕习近平法治观的内容、要义、主要体现、体系构架以及形成条件等展开。例如:李林提出“习近平法治观的八大要义”;祝小茗认为,习近平法治思想主要体现在“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宪法权威,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严肃惩治司法腐败,规范权力运行,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3];刘用军认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产生有其特定的主客观条件……可以用七个方面概括习近平法治思想”[4]。此外,国内很多学者对于习近平的法治观研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观点。例如,马一德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角度提出:“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以法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找到全体社会成员在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5]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克里斯坦·德瑞格尔认为:“目前中国在法治方面的水平与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还不够匹配,应通过改革进一步改善当前的状况。”[6]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法研究中心主任李本教授认为:“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决定》,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实施必将会对中国的法治建设产生巨大影响,可以期待中国未来会有更好的法治体系。”[7]英国剑桥大学西蒙·迪克教授认为:“中国的法治体系实现必须要有国家的指导和引导,中国的法治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性,回应并适合于中国本土的文化和环境。”[8]

上述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习近平法治观”进行了探索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为今后“习近平法治观”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但从总体上看,国内外对习近平的法治观研究较少,研究面也比较窄,还有比较大的深入研究空间。例如:现有研究偏重于对习近平法治观的内涵、要义探讨,对于习近平法治观的理论来源、内在逻辑层面的研究较少;现有研究对于习近平法治观的体系构架、主要体现研究较普遍,对于习近平法治观的经验借鉴、重要意义研究较少。因此,今后我们对该课题应侧重于从现有研究较少的角度入手,比如研究习近平法治观的理论来源、经验借鉴、主要内容、内在逻辑以及重要意义五个方面。笔者坚信,这些研究对深入了解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法治思想将具有重大意义。

四、研究探讨

习近平法治观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习近平法治观对深入了解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法治思想,实现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今后必将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对于未来的研究展望,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准确把握研究价值和意义

研究一个选题要先探究它的价值和意义,且不能把价值和意义相混淆。只有准确把握了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找到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习近平法治观研究价值,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探讨。理论维度上,习近平法治观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来源,从某种角度上说,习近平的法治思想就是习近平法治观的集中体现。对正确理解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实践维度上,习近平法治观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既是法学的世界观也是法学的方法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研究习近平的法治观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意义。习近平法治观研究意义,可从两个方面把握。其一,有助于深化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认识。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基本内容,而把握习近平的法治思想则必须从习近平的法治观入手。研究习近平的法治观,可以较为系统地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脉络,深化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认识。其二,有助于指导实践。通过对“习近平法治观”研究有助于正确理解中央法治文件精神,也可以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法治观用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挥育人功效。

(二)弄清未来可研究内容

未来可研究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现有研究没有涉及的内容,二是现有研究有涉及但没有深入的内容。

现有研究没有涉及的内容,例如习近平法治观的理论来源与经验借鉴,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法治观的理论基础,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法治观的直接理论来源,中外法治建设的实践是习近平法治观的经验借鉴等三个方面研究。

现有研究有涉及但没有深入的内容,例如习近平法治观的主要内容、内在逻辑。主要内容可从三个大方面把握。第一,提出了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第二,阐述了宪法至上、法律权威的重要原则,倡导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权力要受到制度的约束、法治要为制度护航、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指出这是全面依法治国总体目标的四个重要举措;第三,阐明了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的关系,社会主义法治与党的领导、干部权力、全面深化改革、“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关系。内在逻辑可从三个层次研究。第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建设实际情况和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稳步推进,是习近平法治观的历史逻辑;第二,在法治实践中总结、提炼和发展法治观,又通过实践检验法治观是,习近平法治观的实践逻辑;第三,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两个百年”战略目标,围绕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一系列法治新思想,是习近平法治观的理论逻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最严”生态“法治观”[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

[2]李林.习近平法治观八大要义[J].人民论坛,2014(33).

[3]祝小茗.习近平法治观探究[J].商洛学院学报,2015(1).

[4]刘用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式、要义与战略高度[J].鄭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

[5]马一德.以法治推进引领核心价值观建设[N].辽宁日报,2014-10-14.

[6]外国学者看“四个全面”[N].人民日报,2015-04-12.

[7]涅槃.中国应当对自己的法治道路充满自信[DB/OL].http://www.zjkonline.com/News/201411/New1159147.html,2014-11-23.

[8]刘小妹.外国专家学者眼中的四中全会[N].光明日报,2014-11-10.

责任编辑/张荣辉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献计量统计分析研究现状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国内外智库研究态势知识图谱对比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如何发挥新时期统计工作的作用之我见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生物科学素养研究状况(2001~2016年)
以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房地产税收优化分析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SPSS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