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科学探究情趣的策略

2017-10-17 12:41周唯君
教育界·中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策略

周唯君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也是提高小学生科学探究情趣的重要阵地之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要让学生在童年就埋下“科学”的种子,从小培养探究科学的情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我采用不同的策略,即拓展教材、合作学习、动手实践、创设情境、收集资料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情趣。

【关键词】 小学语文;科学探究情趣;策略

《新课程语文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从中不难看出,小学语文学科有着基础性、综合性特点,为提高小学生科学探究情趣提供了很好的舞台。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也是提高小学生科学探究情趣的重要阵地之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要让学生在童年就埋下“科学”的种子,从小培养探究科学的情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我采用不同的策略,即拓展教材、合作学习、动手实践、创设情境、收集资料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情趣。

一、拓展教材策略

苏教版的语文教材,包含了很多优秀的科技类文章,介绍了不少的科学知识,我们充分挖掘教材、利用教材,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浅显易懂的科学知识,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自然观。低年级的《我叫神舟号》一课,用童话的口吻,描写了航天飞机在太空飞行的情景,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在教学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关于“航天飞机”的主题活动,播放中国历年来在航天事业上的发展视频,不仅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情趣,也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中年级的《人类的“老师”》讲述了有关仿生学的知识,人类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获得启发,创造出各种有利于人类生活的物品。教学后组织学生交流生活中 “人类的老师”还有哪些,培养孩子探究科学的情趣,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高年级的《神奇的克隆》介绍了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教学后组织学生开展作文比赛,写一写自己对于克隆技术的看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拓展教材策略不仅能结合单元训练的重点和共同特点,开展各类语文实践活动,还为提高学生探究科学的情趣,做到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提供了舞台。

二、合作学习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合作学习,这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同桌合作探究问题,但探究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和科学情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情趣,让每一个学生都乐于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从中得益。

比如教学《人类的“老师”》一课,在教学轮船和建筑物两部分时,我引导学生理清“遇到问题——受到启发——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出示下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由于这张表格中这三个内容都需要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但是学生的个人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同桌合作,填写表格,自主探究。

在课堂中,每组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任务,用精练的语言填写好表格。这一环节和课题研究内容中的“合作学习策略”对接,同桌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能激发孩子探究科学的兴趣,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动手实践策略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选择富有实践价值的科学方法和手段,设计贴近学生、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亲自参与,自主获得科学知识,习得掌握知识的方法。

如《人类的“老师”》一课,重点介绍了人类以鸟儿为师,发明了飞机,从苍蝇、蚊子、蜜蜂等获得启示,改良了飞机。从鲸的流线体得到启示,改良了轮船的设计。从鸡蛋的薄壳结构获得启发,建筑师设计出了既省料又牢固美观的建筑。学生对于文中的科学术语“翅痣”不甚了解,于是我选择了动手实践策略,来突破本课的难点。

我采用画图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情趣,我下发一张蜻蜓的图,引导学生根据文本的描写,正确画出蜻蜓的翅痣,通过实物展台,出示画的正确的和错误的图,两者进行比较,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蜻蜓翅膀末端厚斑点的正确画法,了解准确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主动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获得知识。我们还结合学校“G236”的绿色评价体系,其中一个评价维度就是“科技拓展”,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一本推荐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科技类书籍,写出自己的阅读体会或自行设计一项科技小制作,能将自己的作品参与班级作品交流、展示。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内各项科技实践活动,尝试参加校级科技比赛,并能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这样,既弥补了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只重听、说、读、写能力的不足,又无痕地把科学知识转变成动手实践的能力,从而真正做到素质教育。

四、创设情境策略

宽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保证,是探究科学知识的最佳状态。多媒体技术、白板技术正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活动,使学生入情入境。一些视频、课件的使用,不仅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突破课文的重难点,而且也能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情趣。如执教《我叫“神舟号”》一课时,老师没有直接板书课题,而是播放神舟11号升空时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

四年级下册《人类的“老师”》一课,为了把握重點,突破难点,我利用课件直观、形象的特点,勾勒出了鲸的外形,并告知学生像这样表面光滑、略呈水滴状的形体就是流线体。动画一演示,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生怕错过了精彩的内容。实践证明,这一媒体的使用,使得抽象的科学术语形象化,让学生借助视觉感官,轻松理解了“流线体”。在教学“薄壳结构”时,我出示鸡蛋和建筑物屋顶的图片,在对比中,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科学术语。与此同时,很多学生对于“薄壳结构”的建筑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因势利导地鼓励孩子课后搜集此类建筑物的图片,带来班级,跟同学分享。

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培养了探究科学的兴趣。

五、收集资料策略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发现新知识,产生新知识,并整合到自己的已有知识中来,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如《人类的“老师”》一课,大自然中作为人类“老师”的事物还有许许多多,学生对这方面知识很感兴趣。课前,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自主搜集了很多关于仿生学的资料。在课堂的拓展延伸环节,我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拓展知识面,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之间的资源不断整合,小学语文与科学探究的融合已成为发展的趋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各种策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情趣。

【参考文献】

[1]刘俊嵘.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魅力中国,2010(07).

[2]徐蕾艳.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幼儿科学素养[A].整合科普资源 优化科教环境——第十五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 2007.

[3]胡中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李飞.语文教学与创新·小学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刘梅.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