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女教师心理健康探析

2017-10-17 00:50谢虹
教育界·中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教育事业主观能动性心理健康

谢虹

【摘要】目前中小学女教师占绝对优势,女教师身心健康极大影响学校教学质量,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女教师存在主观能动性差、教育态度和工作心态的偏差、情绪情感的失调、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失调等问题,造成的原因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因此,女教师应该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祥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关键词】女教师;主观能动性;教育事业;心理健康

众所周知,女教师在我国中小学中占据绝对优势,一般是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逐渐递增,幼儿园更是达到几乎百分之百,近年加大男幼师的招生,但效果不大,报考的少,工作后留下的更少。

女教师有其优势之处,女性认真、细致、有耐心,性格温柔,人们也认为女性似乎更适合教师岗位。但据《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第6期《四种不同职业女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调查表明,医生、教师心理障碍多于干部组和服务组。其中,社交苦恼与回避、感情与社交孤独等负性体验,女教师最高。

而不同类型学校中,初中教师的压力最大,其次为高中,教师开会,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幼儿园老师是最靓丽的,越往上越土气。教师集体旅游,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车上最活跃,高中教师车上最沉闷。

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并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祥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因此重视女教师心理健康能有效提高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女教师心理存在的问题

1.主观能动性差

这是很多女教师存在的现象。我区共88所中小学,其中52所小学,29所初中,6所高中,一所职业中专,中小学校长岗位女性只占个位数,高级中学领导层女性基本没有。这固然有社会因素,但女性本身也存在问题,最主要就是女教师工作中主观能动性差,只是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在工作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对工作不热情,缺乏职业自豪感,遇到一点挫折,就容易感到心理不平衡,理所当然地当着学生面发牢骚;自我成就感差,常处于自卑、自责状态,对前途悲观失望,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工作效率低;对学生缺乏应有的爱心,不愿与学生交流思想、做朋友,实行的往往是“滞后教育”,等问题出现了再去亡羊补牢;女教师退路思想严重,工作中缺拼劲,积极主动性不够,这在家境好的女教师身上特别明显。

2.教育态度和工作心态的偏差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部分女教师固守传统,教育观和教育方法仍很陈旧,缺少创新的心理品质,难以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采用僵硬、呆板、教条化的教育方式,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与不同需要;只教书、不育人,把课上完就行,对学生在课余的一切活动,都不闻不问;要么管得过多、过杂,充当教育警察的角色,将学生的一切言行举止都纳入自己的管教范围;以自己的旧观念衡量学生,对学生有明显的成见和偏见,不能以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实施赏识教育;对学生的错误,常常主观定论,不作深入调查了解,随意批评和惩罚,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不允许学生有丝毫的反驳和异议,给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了许多不应有的消极影响;体罚和变相体罚时有发生,语言暴力、冷暴力层出不穷。

教育改革给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教学提出了很多的新挑战,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们面对这样一场彻底的革命很不适应,感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教育发展趋势,又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完全在一种自我摸索中前进,表现出了一种由于无助而产生的茫然和无所适从的状态。

再者,社会对教师的一些以偏概全报道,导致教师社会地位动摇,主体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教育行业成为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以后,教师便成了一种特殊的服务人员。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教师只是“服务员”,家长、学生是教师的“上帝”。服务稍有不周,就会遭到投诉,轻者扣发工资,重者卷铺盖走人。很多教师觉得心存压抑,没有幸福感可言。

3.情绪、情感的失调

人是情绪化的产物,女性更为突出。工作后,随着压力而来的是,情绪更易波动。据说,有七成女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情绪化的女人”。她们有着共同的弱点:情绪容易波动,从众心理较强;注重领导和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会为一点小事唠叨不休等,这些弱点集中于一个群体中,就会造成教师之间较难相处。

由于女性自身的心理特点,易敏感,好冲动,对自己的情绪缺乏必要的调控能力,容易把个人情绪从家庭带进学校,又从学校带到家庭。脸永远是阴沉的,看不见笑容,学生看到她就像老鼠见了猫。遇到不顺心的事,便将不良情绪转嫁到学生身上,冲学生发火,惩罚学生,甚至出现不文明的语言和行为。有的在课堂上为个别学生耽误整节课,有的新教师经常哭鼻子。同时,情绪的感染作用也会使学生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和心理问题,如逆反等,降低教育效果;对待学生有明显的情感偏差,从主观上把学生分成不同等级,厚此薄彼,鄙视、漠视差生,偏袒、宠爱优生、特生。

4.人格缺陷與人际关系失调

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集中体现,也是影响女教师工作成绩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女人的地方就有舞台。如宫斗之类的电视剧,一群女人在里面斗得你死我活,虽然是戏说,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女人之间的状况。有些教师平时总喜欢议论别人,传话,张家长李家短,热衷于八卦信息,伦同于家庭妇女。有的女教师存在自私、妒忌、固执、多疑、懦弱、消沉等不良个性,在交往中容易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有的女教师对同事不能和睦相处,协作共事;对学生不能关心爱护、尊重理解;对家长一味指责,随意训斥,认为他们没有配合学校管教好孩子。

另外,女教师中患有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和更年期综合征(40岁后)的人数也较多,这些症状的存在,会对她们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二、造成的原因

1. 主观方面

个人的人生观、思维方式、工作态度、知识能力水平、人格特征等都会直接影響其心理健康。一个人的成长主要看个人的修为,有正确人生观的女教师会在崇高的职业理想推动下,对学生充满爱心,工作积极主动、责任感强、有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不畏艰难,正确对待挫折,能够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水平高。反之,一个不热爱教师职业的人,就必然缺乏事业心与责任心,消极地对待工作,常常敷衍了事、不求上进、得过且过,为一点小事也会耿耿于怀、牢骚满腹,导致心理不平衡,更不可能有开拓精神。有的女教师知识能力水平较低,思维方式单一,爱钻牛角尖,走死胡同,容易产生焦虑、忧郁、消沉、沮丧等不良心理。

2.客观方面

①过高的角色期望

教师是一个多角色的职业,如果不能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或者面对多种角色期待不能顺利地调节,就会出现角色冲突,难以同时做好各项工作。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一直很高,“红烛”“灵魂的工程师”等称号,使教师心理不胜负荷。

在当今多变的社会里,价值观趋向于多元化,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对女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分歧,无形中增加了她们的工作压力。家长要求高,既要孩子学习好,还不能有大压力。《扬子晚报》2002年3月就刊登过一篇《“减负”将教师减哭了》的文章,讲述的就是不同角色期望给女教师带来的心理压力。

在学校,女教师和男教师一样,担当着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言人、学生的朋友、知己和心理保健医生等多重角色;在家庭,女教师被要求是贤妻良母、孝顺女儿和子女的家庭教师;在社会,女教师要做一个模范公民,或者是其他社会活动的成员和组织者等。当她们难以胜任这些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时就会出现内在冲突。

②繁重的工作压力

随着学生中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加,他们的个性缺陷及问题行为日益突出。当代学生的自我意识也逐步增强,在大环境的负面影响下,学生的偏差行为越来越严重,且普遍具有“抗教育”性。这要求女教师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处理学生问题,这已成为她们职业压力的主要原因。另外,中学阶段老师升学压力相对较大,小学、幼儿园也不时的需要检测、抽查;现有的对女教师的评价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偏颇,各级领导总是以学生成绩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不科学,好班的教师光芒四射,差班的教师却难以抬头;奖惩制度不健全,各种考核、评比增多,使她们在体力和精力上感到难以承受,高压力的工作结果必然降低工作效率,影响身心健康;与他人的不良人际关系及家庭中的不和谐因素,往往也会使女教师产生对立、消沉、厌倦等不良情绪,并引发嫉妒、孤独、畏怯等心理,甚至严重的心理疾病。

④复杂的社会影响

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情味日渐谈薄、下岗的威胁等都会给女教师造成心理压力,影响她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各种先进技术的出现使女教师长久以来的知识优越者地位被冲击;时代要求与女教师原有认知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差距逐渐加大,女教师再教育机制的不够完善;传统的教育方法,甚至女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都在不断接受冲压,使她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几乎处于极限。有的女教师成就动机较高,可是现实中的成就感不像其他职业那么明显,繁重的工作和超负荷的付出难以得到相应的回报,必要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种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会导致心理失衡与失调,产生心理问题。

三、应对策略

1.热爱教育事业

这是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基石!“工作着是美丽的”,心理健康的人,必然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功感和成就感。一个教师只有对工作充满热爱,全身心地投入才有可能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会给自己带来成功后的喜悦感,会肯定自己,信任自己,由此才可以构成一种心理健康状态。

爱岗敬业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中。爱孩子、爱工作、爱自己的职业,在职业中寻找乐趣,寻找快乐,你就顾不上自怨自艾,伤春悲秋,就会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充实。武汉的桂贤娣、江苏的斯霞、李吉林等杰出的女教师,她们共同的特点是,热爱教育事业,爱学生,忠爱自己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中去,虽然她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可她们做出的成绩如涓涓细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年青学子,她们的贡献并不比科学家们低。我想,我们应该从她们身上获得启迪,能够战胜自我,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生活中去!

2.建立正确的认知评价

很多教师的压力来自于自己追求完美的心态。教师工作中兢兢业业,对工作提出很高的要求,会导致自己的压力升高很多。我们正确的认知评价就是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学生的不完美,接受工作中的不完美,对学生的缺点要容忍而不是一味地去苛求;要认可现实生活中的变化性和不确定性,用变化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工作,看待自己的学生,慢慢等待孩子长大。

教师要正确面对各种压力。在工作活动中,如果压力刺激不足,会使人感到单调乏味、厌倦无趣;如果压力过大,又会使人感到焦虑烦恼、慌乱不安。而适度的压力则会保持机体的活力,可以使人们自觉调动自身能量来解决面临的各种挑战,对人是有益的。面对挑战不回避,不怯懦,勇敢迎接,战胜自我,才能获得成功!

3.克服女性弱点

女性先天身体的柔弱和后天传统的教育,使得女性在社会处于弱势,话语权不高,社会加诸女性身上的枷锁多,而要求却高,使很多女教师身心疲惫,产生逃避心理。但毕竟时代在发展,人们的观念在不断更新,有很多杰出女性自强自立,给广大女教师树立的榜样。因此,女教师应克服喜欢依赖的心理,跳出小我,开阔心胸,勇于尝试新的东西,勇于挑战,不断进取。同时更多的关爱自己,一般人认知上有一个误区,认为关爱自己就是自私的表现,其实只有关爱自己,才能有能力去关爱别人。我国传统教育更多的要求女性牺牲自我,成全家人,但这种牺牲是通过隐忍、无条件付出得来的,这将会给女性自身和家人背上沉重的精神枷锁。我们认为,女性通过爱自己爱家人,更加的合理,更加的人性化,发展也更为健康,那种通过近乎自虐的方式成全子女的做法已经过时了。

4.学会心理排遣

作为知识女性应该能够不时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在心情低落或遇到影响情绪的事情时能够学会运用一些心理技术排遣心理压力,如培养一些有益的爱好,做上些自己喜欢的事,找自己的闺密谈谈心,出去旅游,听一些古典音乐等,驱散消极情绪,缓解压力。

同时女性要学会一定的放松技术,如音乐疗法、放松疗法,自我倾诉法等。

总之,作为女性固然有一些弱点,但女性更多的是一些独特的优势,如果善于运用,能化腐朽为神奇。作为知识女性的教师群体,更应该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让生命之花绽放出自己的美丽。

猜你喜欢
教育事业主观能动性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研究性教学在口腔医学专科生生产实习中的应用
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考试管理工作现状及思考
大学英语教学中分组讨论模式的研究
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状况与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