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结合,构建“教、学、评”学习体系

2017-10-18 22:42杜清珍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三点笔算小数

杜清珍

摘 要:数学教学,不仅要教师教得有效,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学得有效,而具有激励性的学习评价,更能提升教师教的效率和学生学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找准教的落脚点,学生需要找准学的切入点,师生还要共同构建评的激励点,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学习体系。

关键词:教;学;评;学习体系

数学是一门逻辑十分严密的学科,它的知识连贯性和复杂性很高,小学数学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初级阶段,打好基础至关重要。而当前新世纪的教学已进入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阶段,课堂上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因此,教师的每一堂课都必须是丰富而具体的结合,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学生共同评价的学习体系构建势在必行。

■一、找准“教”的落脚点,为学习体系构建奠基

1. 教思维方法

部分教师容易抱着一种错误的思维开始教学活动,这些教师会认为新知识就是全新的知识,就要从0开始教给学生知识。其实,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受各方面的影响,学生已经直接或者间接接触过相关知识。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生就能从旧知识中学习新知识。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小数乘法》时,由于部分学生习惯在教师指点下才开始做题,因此,这部分学生就等待着教师给数学公式,教师不给数学公式,就不完成计算任务。这时候,教师就要及时进行点拨,让学生主动思考。可以先引导学生看16×3.2=?这个算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我们学过的乘法知识,以乘法的概念来看,这个数学问题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经过思考,认为这个算式的意思就是求16的3.2倍是多少。这时候,教师再继续引导学生思考:16的3.2倍是多少,我们不知道如何算,但16的32倍是多少,我们会算吗?学生一下子就算出了16的32倍就是512。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刚才把3.2倍看成了32倍,我们算出了积是512,那么,512如何变化就能成为16的3.2倍的积呢?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明白了只要把512除以10就能得到51.2,从而得出16×3.2=?的答案。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意识到了学习数学新知识并不可怕,只要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借助学习旧知识的经验就能够推演出新知识的解决方法。

2. 教学习方法

当学生迁移旧知识时存在困难怎么办呢?教师要意识到,一节数学课的时间只有45分钟,学生一天最多只能花两节课的时间学习数学。如果学生只有90分钟学习知识,学习成效就不会太显著。因此,在信息时代,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信息技术主动学习知识,找到独特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小数乘法》时,有些学生的推演能力不强,他们只善于接受具象的知识,要求教师一步一步地教给他们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搜索“小数乘法/视频”这两个关键词,只要学生应用这种方法就能搜索到大量优秀教师共享的学习视频,学生可结合这样的教学视频来学知识。

因此,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搜索知识,下载学习文本资料、音频资料、视频资料、数学游戏,引导学生建立学习收藏夹。在信息环境中,如果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就能利用课后的时间高效地学习知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就能提高。

3. 教科学理念

部分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因为没有深入地理解知识,所以出现了很多学习问题。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科学理念,使学生正确地对待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小数除法》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学习一道题:现有一根1米长的绳子,王妈妈要拿它装饰小工艺品,每系一次要用0.13米,王妈妈可以用这根绳子系多少件小工艺品?学生A回答:1÷1.03≈7.69(件);学生B回答:1÷1.03≈7.69,然后四舍五入得8件。教师引导学生A思考“生活中有7.69件小工艺品吗”,接着又引导学生B思考“现在把8代入算式中验算看看”。学生计算得8×0.13=1.04,超过1米了。经过这一次的学习,学生了解到在求解数学问题时,要结合数学问题的特点进行计算,不能只凭理论知识计算,并且计算完后要验算。

因此,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可能会存在盲目计算、没有验算等不良的学习行为,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这些学习问题,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数学理念。

二、找准“学”的切入点,为学习体系构建立梁

1. 找到学习的兴趣

有些学生容易被动地学习知识,当遇到一个数学问题时,不去主动地探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而是等着教师教知識,教师如果不教,那他就不学。其实,为了更好地学习知识,学生要学会主动探索,从而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方法。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时,很多学生不喜欢机械地做数学习题,这时,有一名学生提出要求:能不能用有趣的方法进行这些习题的练习?这时,教师及时向学生推荐了一个数学游戏软件,这个游戏软件中有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软件游戏为《找亲戚》。这个游戏是一个横屏游戏。现在横屏游戏的左边会浮出一个小数,小数会从左边滑到右边。横屏上方会坠落一些小数数字,其中有两个小数数字加起来等于滑动的小数数字。学生只要在小数从左滑到右的时候,准确击中这两个小数,就能得分;如果击错了就要扣分,如果没有限时击中任何数字也要扣分。这个游戏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分级,它依照数学计算问题的难度分级、数字滑动的时间分级、小数坠落的时间分级。很多学生喜欢打游戏,因为他们想获得高分,打通整个游戏,所以很积极地学习小数运算知识。

因此,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是因为提不起学习兴趣,所以才被动地学习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时提出学习诉求,令教师能找到最优的教学方法。

2. 找到学习的优势

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学习差异,有些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拿自己的短处比他人的长处,于是越比越自卑,越比越不自信。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客观地评估自己,找到学习的优势,然后通过科学学习巩固学习优势。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小数除法》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样一道题:学校要举办联欢晚会,需要串彩灯。一串彩灯的额定电压是40V,现一盏彩灯需要1.3V电压,试问一串可以串几盏彩灯?当众人开始拿纸笔计算的时候,一名学生直接给出了30盏的答案。很多学生刚开始不相信这个答案是真的,经过笔算以后才发现真是这样。于是教师请这位学生告诉大家他是怎么算的。该生表示,1.3×10,即应用13V的电压,13×3=39V,剩下的电压不够一盏彩灯用,所以就是30盏。这时学生才发现,原来还有这样的计算方法。这时,教师就顺势引导学生了解这就是估算的方法,因为这名学生估算的能力很强,所以计算速度很快,于是教师引导这名学生教其他学生怎样进行估算。

每一名学生都有的学习特长,有的学生擅长口算,有的学生擅长笔算,有的学生擅长数形结合……学生要找到自己的学习优势,并分析自己的学习优势是什么,结合学习的特长巩固优势,找到学习信心。

3. 找到学习的层次

教师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优势,不是只让学生注意学习优势,不注意学习的优点,而是应当让学生在了解优势的基础上客观地评估学习层次,继而巩固优势,弥补学习不足。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小数除法》时,针对这名估算能力很强的学生就要及时进行引导:你的思维活跃,计算能力强,就可以节省许多学习的时间,这时候,你可不可以加强其他方面的训练呢?比如空间几何的想象力等。这名学生接受了教师的建议后,在网上寻找这类习题进行学习。

学生要在学习中接受教师的建议及其他学生的建议,客观地看待学习的优势及学习中的不足,通过客观评估学习层次,强化培训不足的方式完善知识。

三、找准“评”的激励点,为学习体系构建盖瓦

1. 应用过程评估法

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使用过程评估的方法。以教师引导学生玩小数笔算比赛为例,教师可将学生分成数个学习小组,教师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出题,学生要听题、记题、计算。教师的计分方法为“以小组为单位评分”,哪个学习小组答出的题目又多又准确,便可以拿到最多分;反之比赛落败的小组就要留下来完成清洁任务。教师用评估团队成绩的方法,可以讓学生把学习侧重点放在团队合作学习而不是个人得分上,这种评估方法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

2. 应用情感评估法

教师除了给团队评分以外,还可以在活动中把情感教学融入评分中,给予学生情感激励,使学生不仅感受到团队合作的乐趣,还能感受到教师情感的支持。比如学生在进行笔算比赛时,对于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亮出大拇指表示激励;对于不敢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期待的眼神。在比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告诉其他的小组:“现在A队已经连续回答了好几个题呢,其他的小组呢?你们想今天留下来做清洁吗?还是准备迎头赶上去?”对于暂时落后的小组,教师可以说:“现在F小组已经落后了,但是比赛还剩一些时间,你们还可以追赶其他小组,不要气馁哦!坚持就是胜利,坚持不是给别人一个交代,是为了告诉自己不要放弃,不能轻易躺平认输是不是?”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语言、表情、动作的支持,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情感激励,接受了情感激励的学生,将会更积极努力地学习。

3. 应用纵向评估法

在给予学生个人评估的时候,教师要应用纵向评估法引导学生学习。比如对于笔算能力本就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应提出更严格的要求,让学生能进一步提高笔算的准确度;而对于口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降低评估标准,鼓励学生先养成笔算的习惯,再逐步严格要求学生。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评”体系百利无害,在先进的理论教育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共同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等思维模式的人。本次研究提出了一套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评”体系实施的方法,这套方法能够让教师和学生携手共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三点笔算小数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小数加减“四不忘”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口算 笔算 估算
小数的认识
英语专业写作中的“点”与“线”教学改革策略
立足“三点”整合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