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设计初探
——以药剂专业为例

2017-10-21 08:18蒋蔡滨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工学药剂岗位

蒋蔡滨

(成都铁路卫生学校,四川 成都 611741)

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设计初探
——以药剂专业为例

蒋蔡滨

(成都铁路卫生学校,四川 成都 611741)

按照卫生部对药剂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药品营销、临床调剂、药物制剂3个岗位工作的要求为依据,在确立“职业认知→模拟生产性实训→定岗实训→顶岗实习”的学训结合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将药剂专业工学结合的教学内容设计为“认识—了解—熟悉—模拟练习”逐层递进的过程。对一年级、二年级学生工学结合前后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职业资格考试过级率、就业情况4个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药剂专业工学结合教学内容的设计针对性强,对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对学生岗位技能认知的提升效果明显,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职业技能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

药剂专业;工学结合;教学设计

1 实施背景分析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环境(或企业的模拟环境)往往与毕业生就业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学生在职业教育与培训时缺乏必要的职业体验活动,存在进入企业后首个岗位难以适应、岗位之间难以迁移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提出“学生的一部分学习在学校,一部分技能培训在企业”的校企合作办学职教模式为基础,参考王昕明[1]建议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四阶段进阶”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提出适合我校药剂专业学生的学训结合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学训结合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将中职学生在校的3年时间分成4个阶段,即职业认知阶段、模拟生产性实训阶段、定岗实训阶段、顶岗实习阶段,各阶段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和重点,在前一阶段教学目标达成后让学生进阶,逐渐提升学生的职业知识与技能水平,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根据最近开展的针对药剂专业在校学生及今后可能的用人单位的调研分析表明:98%的学生希望能够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开始到用人单位接触岗位技能;同时96%的用人单位希望学生能够提前进入实习状态,方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掌握相关的岗位知识和技能,从而为日后能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校以卫生部对药剂专业的就业规划为指导,以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药品营销、临床调剂、药物制剂3个岗位工作为依据,确立了“职业认知→模拟生产性实训→定岗实训→顶岗实习”的学训结合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开展工学结合,在工学结合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面的现状和承受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较为合理的安排,旨在能够顺利达到循序渐进、能力递增的目标,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贴近企业需求,真正实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符合“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预期目标,现分析如下。

1.1 学校方面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必然要对教学内容做出明确合理的安排。通过调查学生和企业的需求后发现,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岗位——药品营销、临床调剂和药物制剂3个岗位在技能学习内容上有一定的差异。首先,医院的临床调剂岗位在学生接收数量上有限制,因此我们不只是将学生安排到医院见习,而是在校内建设模拟药房,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其次,在安排见习岗位时,我们采取了分组见习、轮流交换岗位的方法。例如,第一学期可以安排班级里一半的学生去药厂见习,而另外一半则先去药店见习,到了第二学期时再将两部分交换。这样可以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到不同的岗位锻炼。最后,考虑我校的学生年龄普遍在十四五岁,年纪小、自制力差、活泼好动,在组织管理上存在较大难度,因此第一学年的见习只安排了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岗位。

1.2 学生方面

调查报告显示,98%的学生希望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尽早接触一线工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药厂生产和在药店体验角色等方式,让学生能对所学专业的工作性质有一个充分的认知。见习方式也是以颠覆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新教学法为主,选择了操作示教与参观学习相结合的见习方式,其中28%的学生选择了参观学习,34%的学生选择操作示教,剩余学生选择了其他教学法。对学生来讲操作难度较大或者无法进行现场教学的项目,则以参观学习的方式完成,并要求学生对当天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最后对他们的见习过程做出总结和评价。

1.3 企业方面

我们对企业方面的合作意向进行了调研,发现大多数企业(包括药厂、药店、医院等)希望学生提前进入实习状态,这样免去了企业方对上岗人员进行再次培训的麻烦。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连锁药店希望学生早进入企业,了解企业;医药公司认为一年级、二年级学生进行实习是必要的;医院与制药公司认为学生在第一年和第二年最好是以参观的方式进行见习。企业和医院一致认为第一年见习1~2周,第二年见习2~4周,第三年实习半年以上最合适。也就是说,通过这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企业方可以提前对有意向进入企业工作的学生进行岗位认知和相关技能的训练,并且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选择优秀的学生作为企业的储备人才,使学生的学习更能适应社会需求。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们积极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通过对专家的访谈了解企业实际所需,并有针对性地安排见习内容。

2 教学目标的确立

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我们充分考虑了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逐层推进的方式,使学生从低等级的技能逐渐过渡到高级技能的学习上来。

学生在校的第一学年,是学生了解和适应的阶段,这一学年一共安排了两周的见习时间,让学生先对所学专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进入第二学年后,学生对专业课程和所从事的职业方向已经有了较清晰的认知,因此在第一学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周的见习时间,使学生对该专业某一工作岗位的认识更加深入。第三学年进入实习阶段,这时就要求学生全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学习并掌握该岗位所需的基本技术技能。

在工学结合的教学设计中,通过这种以学生能力为本位,逐层递增、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最终达到学生学有所用、学校和企业双赢互利的目标。

3 工学结合教学的实施过程

3.1 工学结合教学计划的制订

考虑到医院实行严格的行业职业资格准入的特点,目前要将大批学生送入医院进行工学结合教学非常困难,因此,我们将工学结合任务的完成锁定在药品生产企业与药品销售企业。经过与企业反复协商,再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依据岗位的具体要求,为学生“量身定做”了一套易于操作,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都乐于接受的工学结合教学内容。

3.1.1 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层次递进、能力递增特点(见图1)

3.1.2 工学结合带队教师的遴选应充分保证校企共育的特征学校与企业共同协商,确定工学结合带教教师。遴选原则:学校首选药剂专业教师进行带教,其次选班主任和其他行政人员;企业方带教教师的遴选以车间组长和门店店长为主,辅以其他技术人员。校企双方各指定一名总负责人,学校方为专业建设组组长,企业方分别为技术部主任和人力资源部经理。

3.2 工学结合教学方式

教学地点:为了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岗位技能培养环境,通过与企业协商后,将工学结合地点选在企业生产车间和门店,以车间组长和门店店长为带教教师,其他人员辅助带教,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

教学方法: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以企业人员面授加实际操作为主,让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得到最好的交换与融合。

考核方式:依据工学结合的特殊情况,在考核方式上采用以企业考核为主、学校考核为辅的典型考核方式。考核内容由学习过程性评价+工作表现评价+实训报告3个方面共同组成。在考核成绩方面,企业带教教师考核占70%,学校带教教师考核占30%。

3.3 工学结合教学前学生的岗前培训

为了能顺利完成工学结合教学内容,在工学结合前邀请企业带教教师为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岗位描述、岗位要求与特点、企业文化等,同时邀请学校教师为学生进行工学结合教学前的心理培训、人际沟通培训,邀请管理学生的教师为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安全管理等培训,邀请专业教师为学生进行工学结合目的、任务、要求等培训。

3.4 工学结合教学前教师培训

对学校带教教师的培训主要从学生管理、考勤制订、带教教师责任、工学结合意义、工学结合任务等方面进行培训。

3.5 具体实施

3.5.1 学生分组 原则上将学生按生产与销售方向分成两个大组,然后按照企业为工学结合设置的岗位,分别在一周内完成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

3.5.2 人员考勤与交接 学校带教教师每天按照学生离校上车、到达见习地点下车、离开见习地点上车3个时间点了解学生的考勤情况,企业带教教师与学校带教教师在学生到达见习地点和离开见习地点时都要进行交接,保证学生的出勤率和安全性。

3.5.3 交通 先由学校带教教师提前了解工学结合地点的基本情况,然后设计交通路线,由学校统一安排校车接送学生。

3.5.4 评价与总结 在见习过程中,将学生考勤、企业带教教师评价、学校带教教师评价、学生实训报告、工学结合笔记作为成绩考评的主要内容。同时每次见习完后,通过调研收集学生、企业、学校带教教师对工学结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与企业方共同修订工学结合的教学内容。

4 条件保障

(1)建立校企共管对话机制及安排专门负责人员。(2)合理规划工学结合的实施地域:工学结合地点均距学校30公里以内,距离近、路况好、交通方便,如果有突发事件能及时处理。(3)必要的经费保障和后勤保障。

5 主要成效及成果

5.1 学生的素质测试

我校按照学训结合四阶段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药剂专业循序渐进、能力递增的工学结合教学内容,十分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专门制订了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方案(试行)。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或电话访谈)以及跟踪调查的方式,开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以职业素质(主要包括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事物的分析能力、问题跟进能力、行动能力及自我剖析和自我认识能力等)和专业技能(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水平、基本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等)为评价指标,积极引导和激励学生注重自身思想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方案(初稿)的实施流程见图2。

随机调查部分学生,测评结果显示,其基本素质初评的平均得分48.0分,专业知识技能平均得分23.4分,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人才培养完成后,基本素质复评的平均得分68.0分,专业知识技能平均得分61.0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习知识上,辩证地认识“理论必须、够用”的原则,将掌握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或相应企业规定的应知应会内容作为主要依据,并适当加以提升;在实践能力培养上,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对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实际操作技能初步了解,让学生真正融入社会和企业的真实环境中,实现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的“零距离”对接。

图1 工学结合教学内容的安排

图2 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方案的实施流程

5.2 学生见习后对工学结合的认识(见表1)

表1 学生见习后对工学结合的认识

5.3 学生成绩方面

5.3.1 不同班级学生理论学习成绩比较(见表2、图3)

表2 不同班级学生理论学习成绩比较(分)

图3 不同班级学生理论学习成绩比较

5.3.2 不同班级学生实践学习成绩比较(见表3、图4)

表3 不同班级学生实践学习成绩比较[n(%)]

图4 不同班级学生实践学习成绩比较

5.4 不同班级学生技能(西药药剂员、药品购销员)鉴定通过率比较(见图 5~6)

图5 不同班级西药药剂员鉴定通过率比较

图6 工学结合班两次药品购销员考试通过率(初级)

通过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实施学训结合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以来,技能考试通过率逐步上升,药品购销员两年来考试通过率达到98%及以上,西药药剂员鉴定通过率工学结合班比普通班高 11.1%(P<0.05)。

5.5 就业情况

通过工学结合的开展,我校药剂专业工学结合班与普通班的就业率比较,也存在一定差异(P<0.05)。工学结合班就业率为99.6%,就业岗位涵盖医院调剂、制药生产、药品营销等;普通班就业率为96.3%,就业岗位一般局限在县级以下中小型医院的药品调剂岗位。

6 体会与思考

综上所述,我校药剂专业工学结合教学内容的设计遵循了“认识—了解—熟悉—模拟练习”逐层递进的原则,针对性强,对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对学生岗位技能认知的提升效果明显,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职业技能等方面不断提高。同时,人才培养密切联系就业岗位,符合用人市场实际需求,因此药剂专业学训结合四阶段工学结合教学内容是符合中职教育改革方向、具有社会生命力的创新式教学体系,可以指导我校药剂专业及中职同类专业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社会推广价值。

[1]王昕明.中等职教“四阶段进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7):116.

G420

B

1671-1246(2017)20-0067-05

猜你喜欢
工学药剂岗位
盐工学人
——宋辉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油田污水处理药剂的选用
AF-701药剂在黄瓜上的应用试验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