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调查及分析

2017-10-21 08:19郭文颖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护生医院护理

郭文颖

(萍乡市卫生学校,江西 萍乡 330007)

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调查及分析

郭文颖

(萍乡市卫生学校,江西 萍乡 330007)

本科护生;临床实习;实习效果

临床实习是护生理论联系实践、训练各种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临床思维和职业道德品质、为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打基础的关键阶段,也是护理教育的重要阶段。此阶段的锻炼可使护生在学习效果上有质的飞跃。为了全面了解本科护生毕业实习效果和实习医院带教情况,便于找出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加强护生实习管理和提高护生实习期间的学习质量采取相应措施,我们对本科护生进行了临床实习效果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调查了4所医科大学2015年进入上海某“三甲”医院实习的76名本科护生,其中女性66名,男性10名,学制4~5年,年龄 21~25岁。

1.2 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由笔者负责解释,采用统一、解释性语言,指导护生填写问卷。问卷采用不记名的方式由护生独立完成,填写完毕随即收回。共发放问卷76份,回收有效问卷7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2)对76名本科护生在实习前后进行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在密闭式静脉输液、鼻导管给氧、口腔护理、为卧床患者更换床单4项中随机抽取两项)。

1.3 调查内容

问卷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共22项。第二部分是专科护理基本技术操作,共13项。根据学生在医院实习的具体情况采用计分制评价,0分为没有动手操作过也没见过;1分为没动手操作过,只见过;2分为操作过。第三部分是开放性问题,请学生反映毕业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建议。

1.4 考核评分标准

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戴宝珍、余剑珍主编的《临床护理教程》中的临床基础护理技术评分标准为蓝本对项目进行评价,每个项目采取百分制,≥60分为合格。

1.5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χ2检验。

2 结果(见表 1~3)

表1 22项基础护理技术的操作率

表2 13项专科护理技术的操作率

表3 护生实习前后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考核结果比较(人)

表3结果显示:护生通过医院实习,在操作中的指导、操作后的处置、操作的流畅性及爱伤观念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实习后合格的人数明显多于实习前(P<0.05)。在操作前的评估、完成操作的时间方面实习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操作过程的完整性、操作的规范性、无菌观念方面,实习后合格的人数反而比实习前少(P<0.05)。

3 讨论

护生所实习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他们普遍反映患者数量多,疾病种类多,这为提高护生各项护理操作技能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调查结果显示,各项操作基本达到实习计划的要求,但与文献[1]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经过调查分析,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动手机会少

综合医院科室的划分更细,致使护生实习时间分配不均、科室轮换过勤,造成某些操作护生的动手机会少;因护理工作量大,带教教师常常忙于应付日常工作,导致带教时间和精力不足,护生看得多、实际操作少,特别是在特殊情况下,如抢救患者时要争分夺秒,怕护生出差错,不让其参与抢救,这使护生失去锻炼的机会。从表1~2可以看出,操作率达100%的只有15个项目,有相当一部分护理技术的操作率还未达到60%。比如女患者导尿、洗胃法,有的护生只见过,没有动手操作过;床上擦浴、床上洗发、心肺复苏、尸体护理,分别有82.0%、86.0%、56.0%、80.0%的护生既未见过也没有操作过;在手术室时间较短,护生刚熟悉环境和器械就轮换到别的科室了。

3.2 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护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当现实的护理工作与理想发生冲突时,对所从事职业的发展丧失信心,表现为对护理专业不感兴趣、对职业前景产生困惑、对从事该职业产生动摇。对76名本科护生进行护理专业就业意向调查,只有54.0%的护生表示愿意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同时由于怕累、怕苦、怕脏的思想作祟,因而缺乏学习主动性,实习期间不愿主动动手操作。

3.3 重理论、轻实践

实践中本科护生对操作容易上手,在教师的帮助下能掌握一些较复杂的专科技术操作。但从实习医院的反馈发现,本科护生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2],表现为理论知识基础扎实、学习理论的积极性高、接受能力强、喜欢跟医生查房,但忽视了对基础护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

3.4 操作不规范

从表3可以看出,在操作过程的完整性、操作的规范性、无菌观念方面,实习后合格的人数反而比实习前少(P<0.05)。这是因为护生实习的医院都为综合性医院,医院患者多、病种多、分科细、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相对不足,如果带教教师都按规范操作实施,护理工作难以完成,这对于培养护生规范的操作习惯和理念存在客观而又现实的问题。

3.5 带教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从调查中发现,实习带教教师存在以下问题:(1)学历层次低。根据我国卫生部要求,高等护理教育部门的师资至1995年应有90%以上具有本科学历[3],但当前临床护理教师的组成离此标准还有一定距离。(2)教学方法单一。临床带教教师实践能力较强,但知识的更新不及时,授课能力欠佳。(3)教学时间不足。带教教师除带教之外,还要完成大量护理工作,致使带教时间和带教精力不足。(4)教学态度欠佳。在教学过程中,带教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实习护生专业方面的培养,而对实习护生的教学态度欠佳。作为实习护生,他也是属于社会的一个人,也有被尊重等多方面的需要[4]。针对带教教师的这些问题,我们应注意提高带教教师的自身素质。

4 对策

4.1 为护生争取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

(1)本科护生应在护理技能方面做好准备。首先带教教师进行操作示范,然后护生反复练习,达到熟练程度[5]。(2)让护生取得患者的信任。护生在与患者沟通时,大多会产生紧张、害怕、害羞心理,因此,带教教师应循循善诱,多给护生提供与患者沟通的机会,使护生取得患者的信任,根据各科患者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护生进行健康教育。

4.2 稳固专业思想,调动护生的积极性

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对护理专业的热情降低了,因此,稳固专业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1)护生初到临床实习,对医院的环境、人员、工作都比较陌生,开始时常表现出心理紧张、工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差等特点[6]。加强岗前文化教育,对医院环境、病区特点、带教教师和实习要求进行讲解,使护生有目的、有目标地完成任务,尽快完成角色调整[7]。(2)注重培养护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其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如发现带教教师在护理操作中有不规范的地方,应及时指出并积极与带教教师探讨。还应鼓励护生在实习过程中提出一些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的合理化建议。(3)运用激励机制。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受到激励以后,其能力的发挥可由原来的20%~30%提高到80%~90%。所以我们应该对护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对护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肯定,以激发学习动力。

4.3 护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8]

(1)调整课时安排,适当增加临床实践学习时间,采用“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的教学模式,使护生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和强化。(2)补充教学内容,把最新的护理理论、科研成果、前沿知识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3)授课教师与临床教师进行互补。授课教师能真正深入临床,对护生的实践进行指导和示范;临床教师在做好实践教学的同时,积极解答护生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护生学习到书本之外的新知识。

4.4 改善带教教师的整体素质

(1)重视临床带教教师的选拔。在选拔临床带教教师时,除了重视学历外,还必须选择爱岗敬业、作风严谨、综合素质全面的护士担任带教教师[9]。(2)提高教学能力。组织带教教师观摩护理学院优秀教师讲课,提高带教教师对授课内容的组织和表达能力。(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师生感情,减少隔膜,拉近心理距离。对护生应持友好、接纳的态度,应对所有护生一视同仁;充分体现对护生的信任,培养其自信心;在思想上、生活上多关心了解护生。

[1]唐维新,郑必先,李少东,等.实用临床护理“三基”操作篇[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曾友燕,王志红.护理本科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方式[J].护理研究,2005,19(7A):1204-1206.

[3]孙红,郑淑梅.对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2006,16(5):53-54.

[4]姜安丽,石琴.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徐翠荣,李国宏,夏友雯.影响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2):365-367.

[6]魏静蓉.提高护生实习质量的几点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2):118.

[7]刘晓芹,杨瑞贞,范翠萍.实习护生角色适应的方法探析[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24):72-73.

[8]高云.关于缩短护理教育中理论与实践差距的思考[J].护理研究,2006,20(2):367-368.

[9]颜琬华,冯卫红.带教护士的师资结构与带教效果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5(16):1487-1488.

G526.5

B

1671-1246(2017)20-0128-02

猜你喜欢
护生医院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