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临床护理岗位需求调查思考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学改革

2017-10-21 08:19黄维琳崔素华周逢仓尚效贤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岗位教学内容

梁 枫,侯 晞,黄维琳,崔素华,周逢仓,尚效贤,童 蕊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芜湖 241000)

基于临床护理岗位需求调查思考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学改革

梁 枫,侯 晞,黄维琳,崔素华,周逢仓,尚效贤,童 蕊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芜湖 241000)

基础医学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护理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面对新世纪护理人才需求的挑战,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构建符合临床护理岗位需求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模式。

岗位需求;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基础医学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育的目标。基础医学教学是护理专业教育中能力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以临床护理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基础医学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是我校近年来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主要课题。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相关因素分析等,了解当前基础医学教学现状,对我校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制订了以护理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基础医学教学改革方案,并进行了教学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现介绍如下。

1 方法

1.1 问卷调查

因专科学制较短所限,我校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共开设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免疫及寄生虫学、病理学、护理药理学5门课程。课题组选择我校2016届护理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医院为我校在安徽省内及江浙沪皖等地的42所实习医院,调查时间选择在学生临床实习结束后。课题组制订“基础医学课程与岗位需求知识密切度问卷调查表”,了解学生通过一年临床实习后对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与临床护理岗位需求之间密切度的评价,评价等级分为3档:非常密切、密切、不密切。在每个调查指标后设一个开放性问题,即由调查对象根据临床护理工作岗位需求填写需增加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或建议。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802份,回收有效调查表576份。

1.2 召开护理专业学生和基础医学教师访谈会

访谈基础医学教师和相关实验技术人员,对基础医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等进行初步调查,获得相关信息。访谈护理专业实习学生,了解临床护理工作岗位所需的基础医学知识。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基础医学课程与岗位需求知识密切度问卷调查结果

2.2 访谈结果

2.2.1 学生的意见、建议归纳如下(1)教学内容方面:81%的学生认为基础医学教学内容与护理岗位需求基本吻合,13%的学生认为基础医学教学内容与护理岗位需求相差较大,34%的学生觉得与护理专业课程相比,基础医学实验课时较少,在实验教学中动手机会不多,对综合实践技能培养效果有限。

(2)教学方法方面:73%的学生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加强互动,88%的学生希望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相关课程知识的衔接、临床新进展的补充讲解。

(3)教学考核方面:67%的学生认为考核方法单一,难以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希望可以改进考核方法,避免理论考核“一张试卷定乾坤”,实践考核中缺乏有效反映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方式。

2.2.2 教师的意见、建议归纳如下(1)基础医学教师对护理岗位需求了解较少:我校基础医学教师均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89%取得“双师”称号(均为执业药师或执业医师),对临床护理岗位需求了解很少,希望可以和护理专业教师及医院护理工作人员多进行沟通交流,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根据岗位需求调整教学内容。

(2)实验教学条件仍需改善,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亟待改革:我校于2009年成立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各实验室循环使用,各门课程共享实验设备资源。2014年基础医学实验中心获批省级示范实验中心,学校对实验中心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实验教学硬件得到有效改善,但是还存在实验室区域划分不合理,实验教学时数较少,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实验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

3 讨论

3.1 存在的问题

3.1.1 基础医学教学中护理专业特色不显著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看到,目前的基础医学教学中,仅有一半的知识点学生认为跟护理岗位关系非常密切,1/3的知识点学生认为跟护理岗位关系密切。由此可见,现行的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之间还有一定差距。

访谈结果也反映,在基础医学各课程的教学中,护理专业特色凸显不够,课程体系与护理岗位需求缺乏对接,对护理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的培养相对欠缺。

3.1.2 基础医学实践教学对护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作用有待加强 基础医学各课程实验课时相对较少(实验课时约占总课时的16%),实验中学生动手机会较少。分组实验中,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不强,还有部分学生缺乏动手操作的主动性意愿。另外,实验设计中缺乏培养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内容。这些原因使得实践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3.2 改革措施

3.2.1 在教学中注重贯彻基础医学与护理岗位需求融合的教学思想 以护理岗位核心能力为主导,促进医学基础技能培养与护理岗位需求相结合的基础医学课程体系改革。根据临床护理岗位需求,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突出骨性标志、重要血管走向、体循环和肺循环概念,各器官系统的形态、位置和作用等内容;生理学突出ABO血型的分型原则和输血原则、生命指征的测量等内容;病理学突出常用血氧指标、缺氧的类型和机制、血栓和栓塞、水电解质紊乱等内容;微生物免疫及寄生虫学突出细菌的特性、临床常用消毒方法、无菌观念和无菌操作技术等内容;护理药理学突出剂量和给药途径与药效的关系、药物不良反应和用药监护、药品配伍等内容,凸显职业特色。

将护理岗位需求贯穿教学始终,根据岗位需求调整基础医学教学内容。由于专科学制短,课程教学学时少,在教学中要避免满堂灌,需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整合,例如在讲解人体解剖学颈部骨性标志时,针对临床大气道异物窒息时紧急气管切开术,我们要求学生掌握气管切开定位的方法;在微生物免疫及寄生虫学中讲解细菌的培养、消毒与灭菌时,我们联系临床,要求学生了解医院对各种医疗用品和医疗环境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在护理药理学中讲述肾上腺素的临床应用时,我们增加了心肺复苏模拟训练,不断强化学生的临床急救技能和临床实践技能。

3.2.2 建设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资源素材库,促进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对接 不断完善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编写基础医学实践教学大纲和授课讲义,采集临床典型案例,编写以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危重症急救为主的典型案例,以案例串联基础医学知识,突出典型案例的急救技术和临床护理技术,加强学科知识的融合和应用。拍摄学生实验录像,制作视频资料,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寻找实验中的不足和错误,总结经验教训。

在校内网上公开实验教学资源素材,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促进学生核心技能的提升。

3.2.3 建设基础医学虚拟实验室,通过仿真演练提升实践技能 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是以计算机虚拟现实和数码仿真技术为核心,建立虚拟实验环境,使实验者可以像在真实环境中一样运用各种虚拟实验器械和设备,对实验对象进行虚拟操作,完成各种预定的实验项目,起到学习训练的作用[1]。我校于2016年建立机能学虚拟实验室,购置了虚拟实验系统,让学生在模拟临床环境下设计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结果、总结经验教训,有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和临床思维的培养。

虚拟实验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基础医学实践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学要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按照学生未来职业岗位需要,进行典型岗位能力分析,进而设置课程[2]。在教学中应注重护理岗位需求与专业基础课程的有效衔接,强化与护理岗位技能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将基础医学与护理专业内容及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凸显护理专业特色。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仍需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构建符合护理岗位需求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医学课程模式。

[1]杨江华,李成文,郭夕源.虚拟仿真实验在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25):260-261.

[2]陈列,魏颖.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价值取向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9):33-35.

G526.5

B

1671-1246(2017)20-0132-02

安徽省省级教研项目“以护士核心能力为导向构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新模式”(2013jyxm297);安徽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医学基础示范实验中心(2014sxzx026);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医学基础示范实验中心(2013xjsxzx02)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岗位教学内容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