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职影像技术专业的专业特色课程模块式教学课程改革

2017-10-21 08:19张春雨王文花翟亚楠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诊断学医学影像影像学

张春雨,王文花,翟亚楠

(1.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3.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

探讨高职影像技术专业的专业特色课程模块式教学课程改革

张春雨1,王文花2,翟亚楠3

(1.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3.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影像技术专业;专业特色课程;模块式教学;课程改革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和卫生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方法和内容有了新的变化[1]。医学影像学是当今医学发展速度最快的学科之一,随着各种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的发展,对从事影像技术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像检查与治疗方式逐渐增多,原有课程体系与影像科室无法进行良好对接。为使影像技术专业的课程更好地与影像科室对接,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职业素养和未来的实际工作能力,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体现影像技术专业的职业教育特色,需要对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应在课程设置上更加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特别是要健全课程体系、完善课程结构、系统整合课程内容。笔者认为,影像技术专业的专业特色课程设置长期以来存在着一些历史惯性思维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以便更好地培养出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技能人才,现介绍如下。

1 现状分析

高职影像技术专业的专业特色课程是指与医学影像有密切联系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主要包括放射物理与防护、医学影像解剖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介入放射学基础、核医学、放射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报告文件书写、医学影像专业英语等。七大医学影像类型(方式)是指普通X线影像学、CT影像学、磁共振影像学、介入放射学、超声影像学、核医学、放射治疗学。

本文的横向课程是指以各种影像类型(方式)的某一共同性质的知识内容而形成的课程,横向体现了整合性、丰富性、平行性,如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包括了X线、CT及磁共振等成像原理的内容;纵向课程是指以某一影像类型(方式)的各种知识内容而形成的课程,纵向体现了持续性、层次递进性、不平行性,如超声诊断学包括了超声物理、成像原理、设备、防护、影像解剖、诊断、治疗等内容。

1.1 课程内容名不副实

现有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部分课程内容以偏概全,并且现有横向课程割断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见表1)。现有课程体系只是传统放射的内涵,与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理念不相符。

表1 现有部分课程的内容情况

1.2 课程之间有交叉

现有课程体系部分内容归属不清、相互重叠。放射物理与防护中的核医学物理、X线物理、磁共振物理部分知识与核医学、放射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成像原理部分知识是重叠交叉的。医学影像设备学中的超声、核医学等部分内容与超声诊断学、核医学中的内容是重复的。医学影像解剖学中的X线、CT、磁共振、超声等部分内容与影像诊断学和超声诊断学中的内容是重叠交叉的。这样的课程体系层次不明,不利于学生对影像学内容的理解。

1.3 课程设置混淆

现有课程既有横向课程体系,如放射物理与防护、医学影像解剖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学,又有纵向课程体系,也就是系统整合的模块式教学课程,但其内容不全面,还有待完善,如超声诊断学、核医学、放射治疗技术、介入放射学基础等。这样两种体系共存,显得课程体系混乱不堪,使学习者无法形成一种脉络清晰的认识。

1.4 不利于学生学习

现有主要课程一般按学科内容体系来进行课程设置,知识点分散,忽略了某一种影像类型(方式)从物理、成像原理、解剖、设备、防护到技术、诊断、治疗的联系。由于是不同的课程,学生学完很容易忘记,且不便查询,这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不利于学生认清影像类型(方式)的整体内涵。

1.5 不符合现代职教理念

放射物理与防护、医学影像解剖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学,这些横向课程的设置不是以岗位为标准进行设置的,而是以很多岗位共同的某一部分内容进行设置的,不符合“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现代职教理念。

1.6 课程名称不规范

现有部分课程的命名不规范、不科学。超声诊断学课程不仅涉及诊断,还涉及技术、设备、防护、影像解剖、成像原理、物理知识;放射治疗技术不仅包括技术,还包括物理、生物学、设备、治疗原理、防护、治疗处理等知识。介入放射学基础包括了基本的介入放射学内容,“基础”两个字显得累赘多余。

2 建议与对策

由于X线的内容较多,为了便于学习、与岗位对接,将X线影像学分解为普通X线影像学、介入放射学、CT影像学。

2.1 系统整合纵向课程设置

将放射物理与防护、医学影像解剖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学等课程重新系统整合,形成普通X线影像学、CT影像学、磁共振影像学,也就是说X线影像学、CT影像学、磁共振影像学这3门课程包括影像检查治疗方式的物理、成像原理、设备、影像解剖、防护、检查技术、诊断甚至治疗等各个方面。而将剩余不属于X线影像学、CT影像学、磁共振影像学的内容补充到相应的核医学、超声影像学中去。普通X线影像学主要包括计算机X线摄影(CR)、数字化X线摄影(DR)、钼靶X线摄影、X线造影、口腔X线摄影等。

2.2 衔接好各个课程的内容

将所有关于X线物理、成像原理、设备、解剖、防护、诊断、治疗等的内容全部归入普通X线影像学。CT影像学中不再介绍X线物理及部分成像原理的内容,主要包括CT特有的成像原理、设备、防护、解剖、诊断等。将所有关于磁共振物理、成像原理、设备、解剖、防护、诊断、治疗等内容全部归入普通磁共振影像学。不断完善超声诊断学、核医学现有内容,使其完整包括物理、成像原理、设备、防护、影像解剖、诊断、治疗等内容,使其各自成为一门独立的影像类型(方式)课程。

放射治疗技术也应不断完善补充、删减冗余。放疗治疗技术中不再涉及普通低能X线的内容,主要涉及高能X线的内容。

介入放射学也属于X线,但由于内容相对独立,所以独立设置。X线的一些基础内容不列入,注意与普通X线影像学内容的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其他介入如超声、磁共振等归入相应的超声影像学、磁共振影像学之中。

为了加强各门课程的衔接,使学生一开始学习时便对医学影像学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可将医学影像学总论内容(如医学影像学相关概念、研究内容、发展历史、影像类型、对接岗位及职业资格证书、被检者的接待和服务、医学影像检查事故、人文关怀、与影像有关的法律法规、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学习总目标、学习方法等)安排到学生第一个接触到的专业特色课程之中,如普通X线影像学,或者也可以将这些内容独立形成一门课程,即医学影像学总论。

2.3 更改课程名称

为了使课程名称更加规范、科学,使其更好地对接岗位,所以对相应的课程名称进行更改,这样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影像类型(方式)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超声诊断学应更改为医学超声影像学;放射治疗技术应更改为放射治疗学;介入放射学基础应更改为介入放射学(见表2)。

表2 笔者建议的高职影像技术专业的专业特色课程

2.4 适当增加内容

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临床实际需求可增加一些有关医学影像专业英语、影像报告文件书写、实践训练等部分内容。很多先进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界面和技术参数都是英文,一方面为了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为了使医生更好地操作影像仪器并进行技能研究。

每种影像类型(方式)都有各自的影像报告文件的书写要求,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影像报告文件的书写技巧,应将常见的报告文件案例置于书后,特别是超声影像学。一般来说,超声诊断报告都是由技师来完成的,医师进行审核,这也是高职影像技术专业需要掌握的应用知识。

3 结语

目前,医学影像学内涵不断丰富,不再是以前简单的放射科。由于历史惯性思维,以前都是以X线、CT、磁共振为主体的影像技术专业,所以才会按照横向课程体系设置。在“精准医学,影像先行”的背景下,医学影像技术是医学中发展最为快速的一门学科,我们需要对现有的影像技术课程模式进行变革。笔者的新课程改革,通过“物理+成像原理+设备+防护+解剖+技术+诊断+治疗+专业英语+影像报告文件书写+实训内容”的课程体系,可以引导学生织起一张各种影像类型(方式)完整体系的“知识网”。比如关于磁共振学这门课程,新的课程将从物理基础,一直讲到有关成像原理、影像设备、辐射防护、正常影像解剖、检查技术、诊断、治疗等内容。这样的课程改革显得更紧凑,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理解。现有课程一般按学科内容体系来传授医学影像知识,知识点分散,忽略了影像类型(方式)从物理基础到诊断和治疗的整体连贯的联系,学生学完物理基础、成像原理、影像设备、辐射防护、正常影像解剖等课程后,在学习检查技术、诊断、治疗课程时早已忘了相关的知识,查找起来也不太方便,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1]李萌,樊先茂.医学影像检查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G423.07

B

1671-1246(2017)20-0134-02

猜你喜欢
诊断学医学影像影像学
结合多层特征及空间信息蒸馏的医学影像分割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影像组学在核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进展
PBL教学结合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介入性超声医学影像在临床中的应用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