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罗杰斯的情感教学理论对于多元化招生模式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谈心谈话的指导意义

2017-10-21 22:34严晨
神州·上旬刊 2017年10期

严晨

摘要:多元化招生模式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机遇与挑战。谈心谈话作为学生管理的一只抓手,并未起到预期的效果。本文试图从罗杰斯的情感教学理论中抽离出适用于高职院校辅导员谈心谈话的一种模式,用以辅助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以供商榷

关键词:多元化招生;罗杰斯的情感教学;辅导员谈心谈话

一、多元化招生模式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谈心谈话的现状

多元化招生模式下,生源呈现的城乡二元结构化明显,文化课成绩两级分化严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95后甚至00后在新媒体时代成长,相较于85后或是90后的辅导员队伍,性格丰富多样,过于强调自我,重视自身发展,忽视集体主义;多元化招生,生源扩大,辅导员严重不足等原因导致了谈心谈话没有实现应有的效果。

辅导员在谈心谈话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原则性错误:错误观点1:辅导员们都希望通过一次谈心,个体或者群体学生都能全盘改变自身“错误”的观点,接受自己“正确”的主张。错误观点2:辅导员在谈心谈话中急于找寻事件背后的动机,容易“对人不对事”,这样问题的谈话策略极易使师生关系恶劣。错误观点3:自身的角色定位为学生的保姆和救火员,辅导员的工作任务繁杂,工作强度大,面对学生众多,谈心谈话的对象仅限于问题突出甚至是严重的学生,“普通”学生分到的谈心谈话的时间少之又少。因此,辅导员不应该仅限于处理学生的常规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而忽视学生们的内心情绪变化,心理健康建设。

2.高职学生对于辅导员谈心谈话的接受程度偏低

笔者对某高职院校的600名学生发放问卷,调查显示,超过50%的学生不希望辅导员找其谈心谈话,45%的同学认为辅导员找其谈心谈话意味着批评,接近35%的同学认为辅导员的谈心谈话说教性太强,意义不大。

学生们一方面离不开辅导员多方面的照顾和服务,一方面对辅导员的谈心谈话的认可度不高,究其原因是辅导员的谈心谈话的方式方法不符合95后甚至是00后的心理预期和性格特征,谈话之前的准备不足和不注意倾听。

二、罗杰斯的情感教学理论指导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谈心谈话

罗杰斯对心理学的主要贡献在人格的自我理论、来访者中心治疗理论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等方面,且处处渗透着情感教学思想,体现出他对情感活动的高度关注[1]。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与专业的心理咨询相比多了一份学生对于辅导员的情感诉求,辅导员对来访学生的共情因子,少了一份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冰冷的业务关系;与教师的教育教学相比,少了生硬的讲授与说教,多了心理学专业的理论沉淀与谈话技巧。罗杰斯的情感教学理论对于高职院校辅导员谈心谈话表现在情感的表现方式,情感的认知过程和辅导员的情感育人[2]这三方面。

1.辅导员在与学生谈心谈话中应该注意情感的表现方式

辅导员谈心谈话中,不仅要重视言语的表达,更不能忽视非言语的表达。

(1)辅导员在谈心谈话中的言语表达。辅导员在进行谈心谈话之前做适当的准备是非常必要的,在谈话过程中应注意字词,发音及语音语调,因为正确的使用言语能更好的渲染情绪,感染来访者。譬如在肯定学生的能力时除了多用鼓励性字眼,最好能用具体的事例和数据加强鼓励的真实性;少用否定词,不要将问题上升到思想道德方面,多用事实说话;不要咄咄逼人,注意语言的密集程度,给予来访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2)辅导员谈心谈话中的非言语表达。关于非言语交流的方式,罗杰斯强调两种,即“动作”(gesture)和“爱”(love)[3]。因此在谈心谈话中,适当的身体接触,譬如拍肩膀和握紧手能使来访学生心灵放松,并且感受到辅导员的关心。目光柔和,透露着对学生的关爱更能使来访学生感受到尊重和爱意。

2.辅导员在与学生谈心谈话前应该建立起对学生的情感认知

罗杰斯认为认知是情感产生的前提,并把认知中的精华——洞察力(Insight)摆在一个异乎寻常的位置上,“洞察力基本上是一种新的认知方式”[4]。辅导员在接待来访学生之前应该做到:对学生的家庭情况,班级表现,寢室位置与人员,近期的情绪情感有着清晰的认知,这些能加深辅导员对于谈心谈话对象的情感认知,在谈心谈话过程中敏锐洞察学生的情绪与情感。

3.辅导员应该创造出良好的谈话氛围

辅导员应该积极的接受学生表达的情感,不管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因为一旦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情感被理解和接受时,是一种以真实、尊重和理解为特征的气氛,是一种能暴露自己的真情实感的真实和纯真、把他人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予以满腔热诚的接受和尊重的气氛。

4.来访学生通过谈心谈话移情(辅导员)

移情是指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投射到分析者身上的过程,即通过谈话来访学生对于辅导员产生强烈的情感诉求,从而达到感化教育的目的。这要求辅导员做到与学生坦诚相待,积极关注学生和与学生共情。

(1)对学生坦诚相待。尊重和珍视学生,在情感上和思想上与学生产生共鸣。真实,意味着辅导员如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情,但这些观点和感情纯属个人的,不能强加给学生。

(2)积极关注学生。辅导员对学生表现出真诚的热情、尊重、喜爱和接纳的态度,相信学生有能力进行有效的自我学习,修正,完善,成长的能力;在谈心谈话过程中表现对学生的欣赏,将他看着一个具有许多感情、许多潜能的不完善的人;对来访学生的赏识或接受,是他对学生机体能力具有基本信心和予以信赖的一种具体表现。

(3)与学生共情。辅导员在与学生谈心谈话时,并不是用主观预想的框框看待对方,而是以同情的态度体验学生本身的所感所想来达到理解对方的方法,从而发展起辅导员与学生间“忧乐与共”的行为。

三、结语

多元化招生模式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更加纷繁复杂,用旧模式进行谈心谈话不适用于当今信息时代成长的95后甚至是00后。罗杰斯的情感教学理论为辅导员的谈心谈话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谈心谈话变的操作性更强,更有效果,对于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提供了切实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2]齐磊,杨凯等.浅析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的常见误区[J].辽宁教育,2014(9).

[3]高觉敷.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4]之光.国外情感教学理论的发展及其启示.教育科学研究[J],199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