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秘境”
——国际新媒体艺术特展

2017-10-22 08:46整理TextfinishingLiXuan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艺术

整理:李 旋/Text finishing: Li Xuan

Quayola Strata 影像装置

9月23日,“光影秘境”国际新媒体艺术特展在上海万象城艺术空间开幕。作为上海万象城开业特展,展览汇聚了8件数码装置艺术品和互动体验式艺术品,分别来自teamLab,Quayola,Daniel Iregui,Vincent Houzé,Hibanana Studio,孙德庆,苏珮琪,王叒婷,王俊睿。这些作品探索了延伸和无限的理念。它们反映了一种当下的趋势,即艺术从反映实体转移到反映一些易逝的、短暂的、实验性的事物。

Daniel Iregui 控制非控制

Hibanana Studio 无限

《Strata》系列

此次展览带来的大多是交互体验式的作品,这些艺术家强调物理上和隐喻意义上的宇宙是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给我们提供了关于看世界、看未来更新和更开放的角度。诠释、描绘或者展现永恒正是这些作品核心内涵所在,这就好比让我们进入了不同的世界。这些气势宏大同时具备互动性的空间让我们变得更加现实,意识到我们自己的灵魂与肉体的存在。

Vincent Houzé 流体结构

teamLab诞生于2001年,这个日本新媒体艺术团体拥有将近400位多领域创作型人才,谈及艺术创作的初衷,他们毫不掩饰野心——“我们想改变人们看世界的方式。”

这次的展览中,teamLab为我们带来了早在2015年就名扬世界的作品《花之森林,迷失、沉浸与重生》。作品是通过电脑程式实时地不断进行描绘,并不是将预先制作好的影像进行放映。每次呈现的细节,并不是复制之前的状态,而是会受到观赏者行为举动的影响,每个瞬间的画,你几乎不会再看到第二次了。花朵,会从诞生、生长、结出花蕾、开花,到不久后的凋谢、枯萎、死亡。也就是说,花朵永远地重复着诞生和死亡。花朵会根据观赏者的行为举动(非常靠近花朵或是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展现出一刹那的凋谢枯萎,或是诞生成长齐开花。

“我们想要表达的,正是我们所相信的东西,比如和平与无国界,又比如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历史是一条长河,我们希望通过作品,让观众感受当下,和同一时代的人分享这一刻。我们的很多观众都是下一代的孩子们,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良性世界观的引导。”在谈起teamLab的核心理念时,teamLab展览监制工藤岳这样说,“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但我们相信并尊重我们现在创造的东西,相信这些东西与未来息息相关。数字艺术的光影是虚拟的,它的流传需要技术产品支持承载,但相信这些作品会影响人们对世界、对同伴、对美好事物的思考方式,这些积极的价值观和理念会延续下去。”这是teamLab在光影之外最想要呈现的东西。

teamLab的作品在展现一场视觉盛宴的同时,也探索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次展览中,teamLab将人们置于“爱丽丝梦游仙境”般的花海中,与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而这也是teamLab所要传达的深意。“我们喜欢思考人与世界、人和自然的关系,希望打造一个下一代的未来实验室。”teamLab的作品总是提醒你,任何眼前所见,只此一次,不能重现,因为自然本来如此,即使表面一样,其中细节也必然一直在变,大自然是变幻莫测的,我们无法准确地预测。世界著名作家、大思想家斯宾塞•约翰曾经说过“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这次展览的《花之森林,迷失、沉浸与重生》也传达出这样的一个哲理,大自然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的本身。

孙德庆,苏珮琪 蝴蝶效应

展览海报

《Strata》系列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设计黄沙正在为大家讲解作品

王叒婷,王俊睿 阵

王叒婷,王俊睿 霓

一进“Strara”系列展厅就可以看到屏幕上镜头缓缓移动,哥特风格的彩绘玻璃不断地破碎。Quayola把技术当作镜头用来探索对立力量之间的张力与平衡:真实与虚拟,具象与抽象,新与旧。希腊雕塑、古典大师的绘画是他的抽象系列的审美出发点的组成部分。“Strata”这个名字来源于地质学的名词“层次”(stratification),翻译成中文是“纹理”,作品以现代的艺术工具和自编代码重译了一系列经典艺术品。作品《纹理》是关于哥特风格的窗户和两座巴黎建筑:巴黎圣母院和圣厄斯塔什大教堂。Quayola的影像装置立足主题的客观细节:光线、形式、形状、颜色。富丽堂皇地表现出熟悉的巴洛克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图像,同时和主题保持距离。它重现了受世人公认的经典艺术,将它们放置于新的框架下,将永恒经典的油画笔触和巴洛克风格的建筑转换为算术代码为起源的动态多边形和临景式移动影像。这种通过德劳奈三角测量方式来探索艺术的方式已成为新媒体艺术家中的新潮,他们利用数据去分析、探索和重组古典艺术家的色彩模式和组成格式,用数码的方式过滤出他们的美学价值。

在Quayola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影像装置这种新型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巴洛克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主题,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待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的作品,通过“新”来表现“旧”的主题,使得过去的艺术重新焕发出生机与生命,是时代的碰撞与遇见,通过这一展示,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到巴洛克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哥伦比亚艺术家Daniel Iregui(现常驻蒙特利尔)的作品《控制非控制》通过观众的手和身体来激活,产生声音和视觉效果。这部作品既从艺术家也从观众入手探讨了控制这个概念。

作品《霓》与《阵》由建筑照明设计师王叒婷和王俊睿共同创建了一个互动的光艺术品,作品通过光线的疏密变化,展现出美好梦境,链接了内外空间,对规模、运动和我们体验空间的方式提出了质疑。

常驻纽约市的交互设计师孙德庆和苏珮琪合作的作品《蝴蝶效应》探讨了蝴蝶效应的概念——小事件造成大影响。传感器用观察者的手来显示颗粒的运动。这些信息与实时天气数据合并,以创造美丽和令人敬畏的视觉效果。我们的一个简单的举动就可能会引起轩然大波,也可以引申到个人和宇宙的关系。一个人对于整个宇宙来说是渺小的,但是对于这个展览,对于体验者此次此刻来说,一个人的力量却是巨大的,是可以引起“蝴蝶效应”的。

作品《Fluid Structure流体结构》是由法国计算机图形艺术家Vincent Houzé所制作的,是一种数据可视化设备,是一种高科技的互动装置,探索形状如何对刺激产生反应,包括观众产生的刺激。屏幕上是气势磅礴的瀑布,一泻千里,又转为流动的水流,逃脱重力的控制。该流体装置在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刺激下,不断变形,然后图形再次重聚,形成既熟悉又陌生、神秘的变幻效果。这种形式给人一种“痊愈”的体验,在破坏后又重新得到了一种新的状态,不同的破坏,破坏力度的大小,都会产生不一样的体验。

现场互动

Hibanana Studio的作品《无限》是一种以索尔勒维特的壁画为灵感的视听装置艺术品,实现了神秘和冥想空间的想法,融合了刘唱的安装与编码方式,并将其融入缪进的油画和沉浸式视听环境中。而这件作品也展示出视觉与听觉不同艺术领域之间相互交融在一起,声音艺术通过利用声音的声学特征,来唤起人们听觉、视觉乃至触觉的全新体验。视觉和听觉在不同的轨迹间交织、穿插。它们之间是自由的、离散的、和谐的、交错的,而观众能够通过这种形式体验到艺术带给人们的愉悦。

新媒体艺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把观众置身于光、影、声组成的梦幻的空间,为人们带来了一场听觉、视觉、嗅觉、触觉感受为一体的沉浸式的交互体验。因为多媒体时代,世界在某种层面上已经没有了国界的限制,而我们这一代人的思维模式也是无国界、全球化的,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越是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就越是能够创造出更多前所未见的作品,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演变,我们未来还会遇见更多新型的艺术体验和艺术理念,我们对于艺术的认识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艺术的本体的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不论未来的艺术形式怎样改变,艺术也应该是而且必须总是为人们服务的,而不是被固定的艺术概念所控制和牵引着。

猜你喜欢
艺术
抽象艺术
西方现代艺术的兴起
艺术百家:马 莉
美在《艺术启蒙》
纸的艺术
决定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