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实验”被动式?
——有关视觉的提问

2017-10-22 08:46郭婷婷GuoTingting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被动式考拉策展

郭婷婷/Guo Tingting

展览链接:

被动式?——有关视觉的疑问

主 办:考拉艺术空间

展览时间:2017年12月25日—2018年1月3日

展览地点:天津市和平区考拉空间Koala Space

由考拉艺术空间主办的天津美术学院视觉文化策划与管理专业策展小组的8名成员联合推动的“被动式?——有关视觉的疑问”展览于2017年12月25日晚在考拉艺术空间开幕。

关于“被动式”,展览的前言是这么描写的:“被动”是一个相对于“主动”而言的词语,意为因外力推动而动。本次展览名为“被动式”,并非说艺术家或观众是被动地参与了这次展览,被动是现在时,参展的艺术家们便是已意识到自己是处在被动式下的人群。

“被动式?——有关视觉的疑问”展览是一次主动针对“被动”探讨的实验。什么是实验?必然是对事物本身先有疑问,而实验是一种能够很好验证所思所想的方法。“被动式”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一个状态。我们为什么处于这种状态?我们该如何去改变这种状态?这种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我们对“被动式”提出的疑问。

康茹 生法自然九 黑白木刻 60×100cm

欧阳智 逝1 金属 60×25×160cm

杜洁 天使1 综合材料 27×36×52cm

杜洁 天使2 综合材料 27×36×52cm

王子恒 冲突与限制3 综合材料 100×80cm

大多数人会“集体无意识”地认为“按部就班”是被动,“一成不变”是被动,“顺其自然”是被动……被动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真实的一个状态,大多数人都是处在被动式下的人群。当提及什么又是“主动”时,答案往往缺乏绝对性和唯一性。“按部就班”“一成不变”“顺其自然”这些理应归属“被动式”的代名词中,一旦主体“主动”选择“按部就班”“一成不变”“顺其自然”,这些词汇便不再是“被动式”的代名词。在这一转变中“人”所占的决定性作用至关重要,然而现实却是在“人”所占的决定性作用至关重要的“行动”中,“主动”和“被动”没有固定的界限,“被动”相对于“主动”更多的是成为一种态度,一种让多数人避嫌、免责、中庸、现世安稳的生活态度。

“被动式?——有关视觉的疑问”展览是一次主动针对“被动”探讨的实验。从“被动”的产生、对“被动”的理解、对“被动”的疑问、对“被动”的实验,带着疑问去验证所思所想的一次实验。

“被动式?——有关视觉的疑问”展览是一次主动针对“被动接受传统教学”探讨的实验。

教学不再是只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上的实践,“被动式?——有关视觉的疑问”展览是在被动地接受传统艺术教育的这种情况下,所做的一场关于教学模式的实验。参与此次展览的16名参展艺术家,8名策展人,他们的共同身份都是天津美术学院在校学生。由天津美术学院学生搭建起的展示平台,将课堂上所学、所思、所想在考拉空间进行展示,最大限度地激发出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展示出年轻力量在通力合作交流过程中,探讨艺术发生的多种可能。

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教学及实践和毕业后工作往往是脱节的,这就是一种“被动式”。这次展览给了大家一个答案:针对某种被动式,主动做出的改变和尝试,这是属于现在进行时,不属于被动式。不管是此次参展的青年艺术家还是策展小组的同学,大家共同参与“被动式?——有关视觉的疑问”展览,“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都说明传统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已经产生了变化。这不是传统进行教学的课堂或课外实践,而是把教学和现在的社会进行结合。真正将课堂上或个人的所学、所思、所想投注在学习和策展当中,不是传统的“纸上谈兵”。“被动”是现在进行时,这就证明有些事情不是被动的,这种被动式只是说明传统教学会有这种观念,但是当下已经在发生改变。这是正在解决的问题。在“被动式?——有关视觉的疑问”展览只是个想法时,“被动式”便不再只是“被动式”,而是一次主动针对“被动”探讨的实验。

“被动式?——有关视觉的疑问”展览是一次主动针对“被动策展”探讨的实验。

在被动地接受传统艺术教育的情况下,除了与社会脱节的“被动式”,更多的是在被动地接受传统艺术教育的过程中的“被动式”。对此,年轻艺术家和策展人是有话语权的,年轻往往和“叛逆”画上等号,年轻的艺术家们对自我的理解和追求往往更加纯粹简单。正如此次参展的艺术家康茹所说,年轻的策展团队与年轻的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也是本次展览所碰撞出来的特别的火花。正是因为这种“新”“年轻”“主动”,更使得这次展览有着特殊的意义。年轻的策展团队与年轻的艺术家之间思考问题和彼此交流的方式总是能通过激荡碰撞产生新的能量。

“被动式?——有关视觉的疑问”展览本身就是一场实验,“展览”本身就是问题的形式,也是答题的方式。“展览”作为“实验场”,以问题的形式引发思考,众多青年艺术家对“被动式”的态度和理解完成的作品就是答题的方式。这群青年艺术家带着实验性的眼光去审视自己身边的一切现状,通过画面将现状之下的精神世界描绘出来,运用他们强大的创造力为我们展现各式各样的奇异而精彩的精神图景。

王丹阳《丛》是一件油画作品,横构图,红黑为主色调。从左到右笔直地排列着粗细不一斜长着尖刺的黑色竖条,在其中两截黑色竖条中间夹着一个通体红色的畸形人脸和身体,挤压到变形,面露难色,挣扎着。鲜红从他的身下滴漏,在画面的下方汇成一道横躺的红色。不知是人物奋力想要挣脱这被动忍受的逼仄带尖刺的困顿局面,还是正在拼尽全力被动忍耐即使带来伤害的“围城”。我个人偏向于前者。周遭对于每个人来说就像是荆棘丛,我们在其中“被动”迂回前进,“被动”受压迫,“被动”学会了保全自己的方法,“被动”学会了逆境生存,但依旧伤痕累累。此时的“荆棘丛”在画面中内化成被动的压力,充斥在人物的周围。

郭钰婷《回》是一件装置作品,由18个大小不一的镂空正方体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依次排开,围成一个圈。作者运用“重复”的符号呈现“周而复始”“轮回”的概念,18个大小不一的镂空正方体彼此相接,几个最大的镂空正方体不仅相接还彼此交叠在一起,每个镂空正方体的中间用红线悬挂着铃铛。在作者看来,“红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殊的符号,代表着某种信仰和命运。《回》这件作品说明“被动”和“主动”就像是一个永动的循环,没有固定的界限,没有绝对性,一直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物极必反,没有永远的主动和永远的被动的概念。不知在当下“被动式”状态的哪个节点会因为突如其来的想法使得“被动式”状态发生逆转,亦不知现在进行时的逆转(主动)会持续到哪个时间节点,又回到“被动式”这个时代最真实的状态。

在“被动式?——有关视觉的疑问”展览的分享会上,嘉宾老师给予了同学们和参展艺术家极大的鼓励,肯定了各位参展人员的能力,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老师们都希望天津美院的视觉文化策划与管理专业在日后能有更好的成绩,进行更多的展览策划实践,也对天津的艺术未来充满了信心。

猜你喜欢
被动式考拉策展
被动式音乐疗法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基于被动式节能抵御灾难的建筑设计——以SDC 2015年参赛作品SU +RE HOUSE为例
孤单的小考拉(上)
孤单的小考拉(下)
被动式节能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策展
2017 艺术策展人
渴不死的考拉
关于将“curator”统一翻译为“策展人”的建议
中西方博物馆策展人(curator)制度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