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直接法静脉CT造影评估下肢静脉血栓

2017-10-26 01:46康建丽刘洋袁涛全冠民耿左军
河北医药 2017年21期
关键词:髂总节段低剂量

康建丽 刘洋 袁涛 全冠民 耿左军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7.21.011

低剂量直接法静脉CT造影评估下肢静脉血栓

康建丽 刘洋 袁涛 全冠民 耿左军

目的探讨100 kV条件下256层螺旋CT直接法静脉成像诊断下肢静脉血栓(DVT)的价值。方法31例患者行直接法低剂量下肢静脉CT造影(CTV)和DSA检查,对原始数据分别行FBP、iDOSE4处理,层厚1 mm,层距0.9 mm,将重建图像传至EBW工作站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图像后处理。将单侧下肢静脉分为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计算直接法下肢CTV检出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受累数,并与DSA下肢静脉造影对照,测量轴位髌骨前方的空气密度同时得出标准差SD作为图像噪声,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CTV与DSA两种诊断检出DVT结果的一致性。结果31例双下肢共372支血管受检,CTV 检出DVT血管198支。DSA检出DVT血管共204节段;直接法CTV与DSA两种方法检出DVT数一致性较好(Kappa值=0.95,P=0.1.94×10-74),以DSA为金标准,CTV敏感度为96.1%,特异度98.8%;FBP重建图像噪声为(3.49±0.54),主观评分(3.87±0.56),iDOSE4重建图像噪声为(2.61±0.42),主观评分为(4.52±0.63),iDOSE4重建图像噪声低于FBP重建图像噪声(t=7.12,P=2.13×10-9),iDOSE4重建图像主观评分高于FBP重建图像(t=-4.27,P=7.15×10-5)。低剂量直接法下肢静脉CTV有效剂量(ED)为(7.12±0.81)mSv,DSA有效剂量(ED)为(66.96±11.48)mSv,低剂量直接法下肢静脉CTV辐射剂量明显低于DSA辐射剂量(t=-28.9,P=1.23×10-23)。结论低剂量256层螺旋CT直接法下肢静脉造影可准确诊断DVT,有可能替代常规下肢静脉造影。

静脉血栓形成;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静脉血管造影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并且为导致急性肺动脉栓塞主要原因之一[1],早期诊断极其重要。以往采用直接法静脉造影评价下肢静脉,辐射剂量与对比剂用量均较大,操作技术相对复杂。下肢静脉CT造影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CTV)是一种近年来开发的微创静脉成像技术,由于简便、快捷、对比剂与辐射剂量较低,已成为评估下肢DVT的重要方法[2]。CTV根据对比剂引入方法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间接法经上肢静脉注入对比剂,经适当时间延迟后扫描下肢静脉。目前国内CTV多采用间接法,对比剂到达下肢静脉时已被稀释,下肢深静脉显影效果欠佳,且下肢动脉、静脉同时显影,图像欠清晰。而直接法通过足背静脉注入对比剂,可克服间接法的不足,但目前笔者所见国内报道尚较少,且仍存在辐射剂量较大的问题。本研究应用低辐射剂量技术[3]与迭代重建,以DSA为对照,探讨256层螺旋CT直接法CTV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我院行下肢静脉CT造影的连续患者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35~84岁,平均年龄(51.5±10.6)岁。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肿胀、下肢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小腿皮肤溃疡、间歇性跛行等,其中10例伴胸痛、腹痛、呼吸困难、咳嗽及咯血,病程1个月~10年。所有病例均行直接法下肢静脉CTV,并于1周内行DSA检查。排除标准:严重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含碘对比剂过敏。

1.2 检查方法

1.2.1 CTV检查:扫描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256iCT机,患者仰卧位,踝部用软垫垫高,采用止血带于踝部适度绑扎(防止对比剂经下肢浅静脉回流),其压力以触摸不到足背动脉搏动为宜。扫描范围为自足背至左右髂静脉汇合处。采用20 G留置针穿刺双侧足背静脉,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比醇(350 mgI/ml)共40 ml,以0.9%氯化钠溶液按1∶8比例稀释,Medrad 高压注射器,双筒双流模式,每侧下肢高压注射150 ml,速度为2.5 ml/s。注射开始后延迟25 s启动扫描,下肢静脉显影不满意时,立即重复上述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00 kV,管电流250 mAs,球管转速 0.75 s/r,螺距0.7,层厚 2 mm,间隔1 mm。

1.2.2 DSA检查:使用 GE-4100INNOVA 平板探测器 DSA 机,管电压125 kV,管电流1 000 mA,选用5Fco-bra导管在0.035泥鳅导丝引导下,穿刺患侧股静脉造影。LF高压注射器注药,压力为300 psi,对比剂为碘比醇(350 mgI/ml),注射流率为5 ml/s,每侧下肢20 ml,非减影模式步进采集,帧频为7.5帧/s。

1.3 图像重建及后处理 对原始数据分别行FBP(Filtered back-projection)、iDOSE4(advanc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处理,层厚1 mm,层间距0.9 mm,将重建图像传至EBW工作站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曲面重组(curve-planner reformation,C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图像后处理。

1.4 图像评价

1.4.1 参照下肢深静脉走行及各部位命名特点分节段分析观察,将单侧下肢静脉分为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计算下肢CTV检出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受累血管支数[4],将CTV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受累血管段数与DSA进行对比分析,由2名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主任医师)采用双盲法完成,评估意见不统一时,通过联合再次阅片取得一致意见。

1.4.2 记录低剂量直接法下肢静脉CTV和DSA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0.012×剂量长度乘积(DLP)[5];对两种重建方法所得图像进行主观评分,两者评分平均值为图像最终得分。图像质量评分标准[6]:5分:影像层次清晰,颗粒均匀,血管解剖结构显示清晰,满足诊断要求;4分:影像层次较清晰,颗粒较均匀,血管解剖结构显示较清楚,达到诊断要求;3分:影像层次一般,颗粒欠均匀,但尚能显示血管解剖结构,达到诊断要求;2分:影像层次不清,颗粒粗大,解剖结构较模糊,无法达到明确诊断要求;1分:影像层次非常不清,颗粒粗大,解剖结构模糊,无法达到诊断要求。

1.4.3 客观评价图像背景噪声(BN)[6],通过测量轴位髌骨前方的空气密度同时得出标准差SD作为图像噪声,测量3次取平均值。

2 结果

2.1 DVT部位及CTV与DSA诊断 31例患者双下肢共372支血管受检,CTV检查确诊DVT 198节段,其中髂总静脉30节段,髂外静脉34节段,股静脉38节段,腘静脉30节段,胫前静脉28节段,胫后静脉38节段,其中狭窄为轻度120节段、中度50节段、重度18节段。DSA共检出DVT 204节段,其中髂总静脉31节段,髂外静脉34节段,股静脉43节段,腘静脉30节段,胫前静脉26节段,胫后静脉40节段,其中狭窄为轻度143节段、中度45节段、重度16节段。直接法CTV与DSA两种方法检出DVT的Kappa值为0.95,(P=0.1.94×10-4)。与DSA对照,CTV敏感度为96.1%,特异度为98.8%。见表1、2。

表1 31例患者CTV和DSA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受累血管段数(节段) 例

注:Kappa=0.95,P=0.1.94×10-4

表2 31例患者CTV和DSA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受累血管狭窄程度 例

2.2 CTV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 FBP重建图像噪声为(3.49±0.54),主观评分为(3.87±0.56),iDOSE4重建图像噪声为(2.61±0.42),主观评分为(4.52±0.63),iDOSE4重建图像噪声低于FBP重建图像噪声(t=7.12,P=2.13×10-9),iDOSE4重建图像主观评分高于FBP重建图像评分(t=-4.27,P=7.15×10-5)。低剂量直接法下肢静脉CTV有效剂量(ED)为(7.12±0.81),DSA有效剂量(ED)为(66.96±11.48),低剂量直接法下肢静脉CTV辐射剂量明显低于DSA辐射剂量(t=-28.9,P=1.23×10-23)。见表3。

项目FBPiDOSEt值P值图像噪声3.49±0.542.61±0.427.122.13×10-9主观评分3.87±0.564.52±0.63-4.277.15×10-5

2.3 不良反应情况 本组31例CTV图像显示较清晰,均达到诊断的要求,无对比剂外溢及其他的不良反应。

2.4 典型病例 例1:男,65岁,主因双下肢肿痛1个月入院。例2:男,34岁,主因间歇性跛行、小腿溃烂入院。见图1、2。

3 讨论

低剂量直接法下肢静脉CTV对比剂用量较少,对于下肢DVT的检出率、敏感度及准确度较高,辐射剂量明显降低,成功率高,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提示可作为怀疑下肢DVT患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图1 男65岁,主因双下肢肿痛1个月。
A.CTV MIP示左侧腘静脉局部管腔变窄(箭头),两侧下肢静脉曲张;B.CTV VR示左侧腘静脉变窄,两侧下肢多发静脉曲张;C.DSA示左侧腘静脉管腔充盈缺损,血流受阻

图2 男34岁,主因间歇性跛行、小腿溃烂入院。
A.CTV VR示左侧髂总静脉上端管腔变窄,左侧腘静脉多发管腔变窄,两侧下肢静脉曲张;B.DSA示左侧髂总静脉充盈缺损,血流受损;C.DSA示左侧髂总静脉支架置入后,血流通畅

3.1 直接法CTV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优势 目前CT动脉血管成像在临床上已广泛开展,如颅颈动脉造影、全主动脉造影、冠脉造影等,但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较少[7],随着设备的改进和技术的成熟,CTV已逐步应用于临床。下肢CTV包括间接法和直接法两种,间接法通过上肢静脉注入对比剂,经适当CT延迟时间扫描行下肢静脉显影,大量研究表明,间接法的优点是单次注射对比剂可完成肺动脉及下肢静脉联合检查,但由于对比剂经过体循环的稀释,到达下肢静脉时浓度减低,易漏诊及误诊,同时由于对比剂用量大,不适合肾功能不良患者[8,9]。而直接法是将对比剂直接注入靶血管,因无体循环稀释,故具有浓度高、对比剂用量低等优点[7]。本研究中共采用40 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比醇(350 mgI/ml),以1∶8比例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而间接法使用的高浓度对比剂(350~370 mgI/ml)用量高达100~150 ml,肾脏负担较大,因此直接法CTV对比剂用量明显减少,极大降低了对比剂经肾脏排泄的负担,减少了肾毒性及引发静脉炎风险。且本研究采用双下肢同时注射对比剂,可减低单侧直接法下肢静脉造影常见对比剂边流现象。

3.2 低剂量下肢CTV必要性 CT发明以来,由于CT应用日趋普及,人们越来越关注辐射导致癌症发生的危害性,放射工作者要严格遵守ALARA原则,即在能获高质量图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辐射剂,对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其扫描范围较大(达100 cm左右)且检查次数较多,因此低剂量扫描尤为重要,如何在最低辐射剂量情况下得到满足诊断图像质量尤为重要。Fujikawa等[10]通过对比120 kV和100 kV静脉血管CT值及图像噪声研究表明,100 kV电压组静脉血管CT值显著高于120 kV电压组,但100 kV电压组图像噪声高于120 kV电压组;FBP重建可降低图像噪声,是临床最常用重建方法,但其降噪能力有限,因为FBP重建是在数据无噪声前提下,若原始数据有噪声,则重建效果不满意;iDOSE是一种较新迭代重建算法,与FBP相比其考虑到重建体素、射线源和探测器大小,从而达到降低噪声效果。本研究中采用管电压100 kV低剂量扫描,同时应用iDOSE4降低噪声,与FBP重建算法相比,iDOSE4重建算法可以显著提高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需要。

3.3 直接法下肢静脉低剂量CTV与其他方法的比较及应用价值 DSA一直是诊断下肢静脉血栓金标准,临床应用广泛,但其为有创检查,检查过程中必然会损伤血管壁,易形成新血栓,且检查过程中对比剂使用量大,辐射量大,费用较高,部分患者难以接受。患者术后复查DSA的耐受性降低,并发症风险增大[11]。陈群林等[12]比较CTV与DSA对静脉的显示能力,结果表明,CTV与DSA对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腘静脉、股静脉显示能力相同(χ2=2.095,P=0.148),CTV对髂静脉显示能力优于DSA影(χ2=8.324,P=0.004)。王荣品等[13]研究表明下肢静脉CTV对DVT检出率与D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7,P=0.414),以DSA为标准,下肢静脉CTV检出DVT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16%、96.49%、94.44%。因此,下肢静脉CTV对于DVT常规评价具有明显优势。MR下肢静脉成像也能够显示所有血管结构,但费用昂贵、技术限制,扫描时间较长,且易在血管分叉处形成涡流干扰成像,并非DVT的首选检查[14]。血管超声检查无创,操作方便易行,既可以提供血管壁信号也可提供血管内血流情况,但超声对患者依赖性强,且其诊断准确性受医师影响较大,视野有限,且不能提供血管图[15]。Garg等[16]研究表明下肢静脉CTV检出DVT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7%,下肢静脉CTV较下肢血管超声能更准确评价股腘静脉血栓形成;Theodorou等[17]研究表明血管超声诊断下肢近段静脉血栓敏感度为92.8%,特异度为98%,但对于小腿静脉、盆腔静脉DVT则准确率下降。CTV是一种较新的检查血管方法,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扫描时间短,并可同时进行双侧下肢静脉检查,能更准确、直观、立体的显示病变,CTV后处理功能强大,可对病变进行多角度、全方面观察[7],CTV诊断DVT主要通过血栓直接显像和局部静脉腔内充盈缺损(图1)。此外急性下肢静脉栓塞导致静脉血管管腔扩大及静脉周围肿胀,也是DVT的间接征象。下肢静脉CTV可以从血栓、血管、血管周围软组织形态及平扫时血栓CT值判断血栓急慢性分期,对临床选择合适血栓治疗方案有一定指导意义[18]。

低剂量CTV对部分下肢静脉DVT的显示优于DSA。本研究中胫前静脉直接法CTV检出DVT 28支,DSA检出DVT 26支,对于胫前静脉DVT检出数CTV多于DSA,究其原因可能为直接法检查时对比剂回流至静脉汇合处时,这些含对比剂回流血液与不含对比剂血液稀释,造成该处密度不均匀,易形成假的阳性血栓,引起误诊;DVT以髂静脉、股静脉血栓多见,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是DVT主要病因,由于髂总动脉斜行交叉跨越压迫左髂总静脉,左髂总静脉后方有腰椎生理性前突推挤,致使左髂总静脉常处于狭窄状态,且左髂总静脉近乎直角汇入下腔静脉,这些因素阻碍静脉血液回流,因此本病以左下肢DVT多见[19],本组病例符合此规律(图2),CTV对髂总静脉DVT的显示也具有类似的优越性。

3.4 本研究不足之处 (1)下肢静脉CTV无法行血流动力学分析,从而无法评估下肢静脉功能,虽然可通过多期扫描获得血流动力学信息,但势必大幅度增加辐射剂量;(2)下肢静脉CTV延迟扫描时间、对比剂稀释比例、对比剂注射速度尚无统一标准,本研究根据预实验初步确定对比剂用量、流率及扫描参数,尚需经大样本研究确定最优检查方案。

综上所述,直接法低剂量CTV诊断下肢DVT操作方便、安全微创、低对比剂用量,实现大范围、整体全面显示下肢深静脉,与DSA结果符合率高,为下肢静脉血管检查提供丰富的影像资料,为病变及时、准确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具有较高临床应用指导价值。

1 Loud PA,Katz DS,Bruce DA,et al.Deep venous thrombosis with suspected pulmonary embolism:detection with combined CT venography andpulmonary angiography.Radiology,2001,219:498-502.

2 顾坚骏,王悍,张贵祥.CT静脉血管成像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进展.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5,31:1434-1437.

3 Bardo DM,Asamato J,Mackay CS,et al.Low-dose coronary arte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m of an infant with tetralogy of fallot using a 256-slice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ner.Pediatr Cardiol,2009,30:824-826.

4 易文芳,武志峰,鄂林宁,等.双源CT直接法下肢静脉成像对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5,26:518-511.

5 Uropean Commission.European guidelines on quality criteria for computed tomography(EUR 16262 EN).Luxembourg:European Commission,1999.32.

6 夏巍,尹肖睿,吴晶涛,等.应用低管电压降低多层螺旋CT下肢静脉造影辐射剂量的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271-275.

7 黄美萍,梁长虹,曾辉,等.多层螺旋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血栓性病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402-404.

8 李鹏飞,龚金山.256层螺旋CT间接法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疾病中的价值.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1413-1415.

9 李文智,罗林,杨昆良,等.CT肺动脉成像联合下肢静脉成像评估肺动脉栓塞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6,32:521-525.

10 Fujikawa A,Matsuoka S,Kuramochi K,et al.Vascular enhancement and image quality of CT venography:comparison of standard and low kilovoltagesettings.AJR Am J Roentgenol,2011,197:838-843.

11 Sidhu PS,Alikhan R,Ammar T,et al.Lower limb contrast venography:a modified technique for use in thromboprophylaxis clinical trials for theaccurate evaluation of deep vein thrombosis.Br J Radiol,2007,80:859-865.

12 陈群林,孙辉红,林征宇,等.多层螺旋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初探.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574-577.

13 王荣品,刘昌杰,邓奇平,等.双源CT一站式扫描诊断急性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2476-2479.

14 Cham MD,Yankelevitz DF,Shaham D,et al.Deep venous thrombosis:detection by using indirect CT venography.The Pulmonary Angiography-Indirect CTVenography Cooperative Group.Radiology,2000,216:744-751.

15 Fleischmann D,Rubin GD.Quantification of intravenously administered contrast medium transit through the peripheral arteries:implications for CT angiography.Radiology,2005,236:1076-1082.

16 Garg K,Kemp JL,Wojcik D.Thromboembolic disease:comparison of combined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 and venography with bilateral leg sonography in 70 patients.AJR Am J Roentgenol,2000,175:997-1001.

17 Theodorou SJ,Theodorou DJ,Kakitsubata Y.Sonography and venography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for diagnosing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symptomaticpatients.Clin Imaging,2003,27:180-183.

18 庄乃君,王书智,顾建平,等.CT血管成像判断急慢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23-126.

19 赵雁鸣,刘白鹭,张黎黎,等.64层螺旋CT直接法静脉造影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初步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28:1293-1295.

R 814.42

A

1002-7386(2017)21-3244-04

2017-05-27)

050000 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

全冠民,050000 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

E-mail:quanguanmin@163.com

猜你喜欢
髂总节段低剂量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左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左髂总静脉受压程度与压迫类型及血栓形成的关系
多发内脏动脉瘤合并右侧髂总动脉瘤样扩张1例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动脉不同剪切力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
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并发症分析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