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诺前列酮栓与缩宫素用于足月引产的疗效研究

2017-10-26 01:46吴翠娟刘敬
河北医药 2017年21期
关键词:宫素产程成功率

吴翠娟 刘敬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7.21.017

地诺前列酮栓与缩宫素用于足月引产的疗效研究

吴翠娟 刘敬

目的观察地诺前列酮栓与缩宫素用于足月引产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治疗的孕周>41周需进行引产产妇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接受地诺前列酮栓引产产妇治疗为观察组,接受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治疗产妇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引产成功率、用药至引产成功所经历的时间、引产成功产妇各产程持续时间、引产成功产妇所分娩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以评价地诺前列酮栓和缩宫素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共89例(98.89%)完成研究,对照组产妇共88例(97.78%)完成研究;观察组产妇引产成功率为94.3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引产成功产妇自用药至引产成功平均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引产成功产妇第一产程平均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引产成功产妇所分娩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对照组为2.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地诺前列酮栓对足月产妇进行引产具有起效时间短、引产成功率高等优点,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地诺前列酮栓;缩宫素;足月引产

产妇妊娠超过42周后会出现胎盘功能老化,进而出现羊水减少,导致发生胎儿缺氧、生长受限等一系列不良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大,围产儿病死率显著升高[1]。因此,目前临床上对于妊娠41周以上的产妇均开始进行引产治疗。这时胎盘已经形成,由于胎儿较大,骨骼坚硬,娩出时需要扩张宫颈。采用人工方法诱发子宫收缩,将胎儿排出产妇体外,达到结束妊娠的过程叫做引产,引产过程与生产过程相似。由于子宫扩大,子宫内壁充血变柔软,手术时易损伤子宫内壁,所以应尽早发现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可采用的足月妊娠引产方法较多,主要可分为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两种,影响足月产妇引产能否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中宫颈是否成熟是决定引产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宫颈成熟者,绝大多数可以顺利进行阴道分娩,对于宫颈条件不成熟的产妇,采用药物促进宫颈成熟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引产方法[2]。以往,临床医师多采用缩宫素对足月产妇进行引产,在临床上具有一定临床效果,但治疗后容易发生心率加快、心律失常和宫缩过强等不良反应症状。有报道显示,采用缩宫素对足月产妇进行引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达到5.70%[3]。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不断进步,地诺前列酮制剂欣普贝生逐步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因此,笔者分别采用地诺前列酮栓与缩宫素对足月产妇进行引产治疗,比较两种引产方法用于产妇进行足月引产的临床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足月妊娠需进行引产的产妇180例,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7.33±4.72)岁;产妇孕周41+1~41+4周,平均孕周(41.21±0.35)周;产妇治疗前宫颈Bishop评分2~6分,评价(3.47±1.42)分;胎儿预估体重(3.37±0.42)kg;产妇身高150~182 cm,平均(161.83±8.42)cm;产妇孕41周时体重49.81~82.54 kg,平均(62.49±8.86)kg;产妇体重指数(20.53~33.92)kg/m2,平均(27.85±4.32)kg/m2。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2组产妇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报我院伦理学委员会讨论通过并批准备案,所有入选产妇对本研究可能带来的风险及收益均已知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见表1。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在我院规律接受产前检查的产妇;②产妇妊娠≥41周;③初孕初产妇;④产妇年龄20~35岁;⑤产妇符合阴道试产指征;⑥产妇宫颈Bishop评分≤6分;⑦无胎膜早破及宫缩;⑧胎心监护NST反应型;⑨同时符合缩宫素和地诺前列酮栓引产的适应证;⑩具有较好依从性者,严格听从医护人员安排进行治疗;均经过产妇及家属同意并自愿加入我院本次研究中。

1.2.2 排除标准:①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可能对治疗造成影响的疾病的产妇;②预估将分娩超重儿或低体重儿的产妇;③合并地诺前列酮栓或缩宫素应用禁忌证的产妇;④合并剖宫产指征的产妇;⑤具有严重性头盆不称及胎位异常者;⑥宫腔曾受感染、宫颈水肿等产道异常者;⑦宫颈曾接受过手术者;⑧胎先露异常者;⑨子宫过大,骨盆过窄者;⑩双胎及多胎妊娠;同时患有心功能衰竭、肝肾功能异常者;前置胎盘或者前置血管者。本研究剔除标准:①治疗过程中出现剖宫产指征的产妇;②分娩低体重儿、超重儿或畸形胎儿的产妇。

项目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年龄(岁)27.12±4.6127.54±4.480.620.75孕周(周)41.19±0.3341.23±0.330.810.67宫颈Bishop评分(分)3.44±1.303.38±1.340.300.87预估胎儿体重(kg)3.36±0.403.38±0.400.340.83产妇身高(cm)161.17±7.96162.49±8.050.980.42产妇体重(kg)63.48±8.0661.50±8.371.430.21产妇体重指数(kg/m2)28.00±4.0827.70±3.910.440.82

1.3 方法 2组产妇均在完成超声、脐血流监测、胎心监护、宫颈评分、骨盆外测量、血尿常规、血传等检查后接受引产。观察组:给予产妇采用Controlled Therapeutics(Scotland)Ltd.生产的地诺前列酮栓(10 mg)进行治疗:产妇取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后戴无菌手套、适当涂抹润滑剂后将栓剂放置于产妇阴道后穹窿处,之后旋转90°以确保栓剂定位牢固,在产妇阴道口外留置终止带2 cm以上以便于取药。给药后嘱产妇卧床休息30 min,之后可下地进行活动。如产妇给药后出现宫缩持续时间≥30 s、间歇时间≤5 min的规律宫缩,或出现胎膜早破、宫缩过强、胎儿窘迫、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则牵引终止带取出栓剂;如产妇用药24 h后未临产则取出并更换第二枚栓剂,第二枚栓剂的应用亦不应超过12 h。对照组:给予产妇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缩宫素(1 ml∶10 U)进行静脉滴注治疗:缩宫素2.5 U加入5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稀释后采取静滴,初始滴速8滴/min,如20 min内未引起宫缩则逐渐增加滴速直至出现宫缩持续时间≥30 s、间歇时间≤5 min的规律宫缩,或最大滴速达到30滴/min,直到宫缩与正常分娩期相似。如给药6 h后仍未临产则停药,并于次日再次给药,最多不超过3次。治疗期间密切关注产妇宫缩情况、胎儿胎心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取药或停药处理。

1.4 疗效评价 比较2组产妇引产成功率、自给药至引产成功所经历的时间、引产成功后产妇各产程持续时间、引产成功产妇所分娩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以评价地诺前列酮栓和缩宫素的治疗效果。观察组产妇给药24 h内临产视为治疗成功,对照组产妇自第一次给药72 h内临产视为引产成功。产妇引产成功时间为自首次给药起至产妇临产所经历的时间。产妇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观察内容包括缩宫素和地诺前列酮栓的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如宫缩过强、胎儿窘迫、胃肠道反应、生殖器水肿、心律失常、高血压等,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六级标准采用因果关系分析判断法评价产妇的不良反应与应用药物的相关性,将与应用药物确定相关和很可能相关的不良反应记为药物相关不良反应[4]。

2 结果

2.1 2组试验完成情况 观察组产妇共89例(98.89%)完成研究,因分娩超重儿被剔除1例(1.11%);对照组产妇共88例(97.78%)完成研究,因分娩超重儿被剔除1例(1.11%)、因中转剖宫产被剔除1例(1.11%)。

2.2 2组产妇引产成功率及引产成功时间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引产成功率为94.38%,对照组产妇引产成功率为55.68%,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平均引产成功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产妇引产成功率及引产成功时间情况比较 例(%)

2.3 2组产妇各产程持续时间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持续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组别第一产程(min)第二产程(min)第三产程(min)Apgar评分观察组(n=89)382.46±128.7826.49±8.738.54±2.719.78±0.28对照组(n=88)541.27±174.2828.13±9.668.48±2.849.73±0.32U值6.891.180.141.11P值<0.010.410.920.23

2.4 2组产妇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2组产妇治疗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有宫缩过强、胎儿窘迫、胃肠道反应、生殖器水肿、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等症状。观察组产妇治疗过程中发生1例(1.12%)轻微胃肠道反应,未予处理即自行好转;对照组产妇中发生2例(2.27%)宫缩过强,停药后自行好转;2组产妇药物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产妇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导致过期妊娠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初产妇、胎盘硫酸酯酶缺乏、高龄产妇、肥胖产妇、胎盘异位、胎儿异常、羊水过少及心理、社会压力过大等[5]。近年来,过期妊娠产妇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导致足月引产的应用逐渐增多[6]。在过期妊娠或接近过期妊娠的产妇中,宫颈成熟度低者占很大比例。对于宫颈Bishop评分≤6分的产妇单纯应用机械扩张或剥膜、破膜等引产方式效果不佳,因此一般考虑采用药物引产为主或药物软化宫颈后结合其它物理方式进行引产[7]。其中,缩宫素是传统的引产药物,其药理作用为通过与G蛋白偶联缩宫素受体结合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引起宫颈扩张,从而达到催产的效果。该方法虽然可以模拟正常生理分娩机制,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少,但是耗时较长且失败率较高[8]。缩宫素进入宫颈后,由于分布较少导致对宫颈作用减小,只能经过对蜕膜细胞合成前列素造成刺激改善宫颈成熟,所以对促进宫颈成熟作用效果较差,直接影响引产成功率。因此,寻找一种在安全性上与缩宫素相当、但在疗效上明显优于缩宫素的足月引产药物十分必要。

地诺前列酮栓也称控释前列腺素E2栓,此物质在促进宫颈成熟的结构转变中具有重要作用,宫颈成熟是宫颈肌肉纤维松弛从强硬结构转变为柔软结构,使宫颈扩张胎儿可以顺利从产道取出。其引产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直接松弛宫颈平滑肌,同时收缩宫体平滑肌,从而压迫胎先露下降,而下降的胎先露可以起到机械刺激宫颈扩张的作用;(2)提高宫颈局部透明质酸和硫酸皮肤素含量,二者对水分子亲和性高,可以促进宫颈软化;(3)可以增加宫颈胶原蛋白酶、弹性蛋白酶活性,促进胶原纤维分解,从而提高宫颈顺应性;(4)可以上调子宫平滑肌细胞间隙连接的数量,从而提高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增强子宫收缩力[9]。上述机制综合作用且相互影响,地诺前列酮栓在软化宫颈和增强子宫收缩力方面疗效均明显优于缩宫素。地诺前列酮栓平时需冷藏保存,使用时直接取出置入阴道后穹窿即可,每枚栓剂中含地诺前列酮栓10 mg,当栓剂与阴道内液体接触后可以稳定释放前列腺素E2,与缩宫素直接静脉滴注应用相比,地诺前列酮栓可放置于阴道内直接作用于宫颈口,作用较缩宫素更迅速,缩宫素静滴15~60 min后,子宫收缩的频率和强度才会逐渐增强,呈稳定趋势,静滴结束后20 min,缩宫素的药物疗效开始逐渐减弱;产妇采用地诺前列酮栓时,一旦出现规律宫缩后直接通过栓剂末端的终止带既可从阴道中取出栓剂,在合成组织内可以迅速被代谢,没有被局部灭活的在循环中迅速清除,避免了导致宫缩过强等症状,而静滴缩宫素的产妇出现规律宫缩后即使立即停药,体能的缩宫素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代谢,因此存在一定到导致急产、宫缩过强或胎儿窘迫的风险。

地诺前列酮栓的主要优点在于引产成功率高、给药至分娩时间短。2组产妇所分娩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无明显差异,说明2组产妇的新生儿均属于正常新生儿,缩宫素和地诺前列酮栓对新生儿生命体征均无明显影响。产妇的第一产程是指有规律的宫缩开始直到宫口全开的时间,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持续时间为(382.46±128.7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541.27±174.28)min(P<0.01),说明采用地诺前列酮栓更利于产妇宫口扩张。2组产妇的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如邢伟等[10]研究表明地诺前列酮栓引产成功率为95.47%,缩宫素引产成功率仅为50.02%;通过观察本研究,可以看出观察组产妇引产成功率为94.38%,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引产成功率的55.68%(P<0.01),与专家提出数据相符合,说明采用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引产成功率比采用缩宫素成功率高。朱晓红等[11]分别采用地诺前列酮栓或缩宫素对足月产妇进行引产时,并对产妇的宫颈Bishop评分进行比较,发现用药6 h、12 h和24 h后采用地诺前列酮栓治疗的产妇Bishop评分均明显高于采用缩宫素治疗者;刘虹岚[12]研究表明应用地诺前列酮栓的产妇平均临产时间仅达到(7.20±0.62)h,明显短于缩宫素组产妇的平均临产时间(20.66±1.09)h。我院本次研究中明显看到,观察组产妇平均引产成功时间为(9.75±3.79)h,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平均引产成功时间的(27.62±9.58)h(P<0.01),与专家提出的数据[13,14]基本一致,说明观察组不仅引产成功率高,且引产成功时间也较短。当然,地诺前列酮栓起效快、作用强的优势同时也带来了宫缩过强、急产、胎儿窘迫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缺陷,甚至存在导致子宫破裂的风险[15]。从上述结果中看到,观察组产妇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2%,较对照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2.27%低,可能由于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较少,2组产妇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可以看出在对2组产妇随访过程中,对照组有2例产妇由于采用缩宫素造成子宫强烈收缩,影响宫颈扩张,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发生子宫破裂,观察组中无此现象发生。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产妇及胎儿的生命体征监护,如出现宫缩过强、胎心异常或宫颈完全成熟等情况应立即停药以防发生不测。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应采用地诺前列酮栓对足月产妇进行引产具有起效时间短、引产成功率等优点,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谢幸,苟文丽主编.妇产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71-1573.

2 黎燕,苏放明,高宇,等.宫颈扩张双球囊导管和控释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的比较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822-1825.

3 黎燕,苏放明,高宇,等.宫颈扩张双球囊导管和控释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的比较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822-1825.

4 李博,高蕊,李睿,等.药物临床试验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关联性判定方法研究探讨.中国新药杂志,2014,23:1465-1470

5 柯亚亚,白宇翔,漆洪波.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晚期足月和过期妊娠指南2014版”要点解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31:105-108.

6 刘霜梅.过期妊娠相关因素临床分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1-12.

7 周奋梅,吕述彦,王海荣.COOK球囊促宫颈成熟在延期妊娠中的应用探讨.当代医学,2016,22:78-80.

8 王晓宇,李斌,范颖.双球囊扩张、欣普贝生及缩宫素促宫颈成熟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山东医药,2014,20:72-74.

9 魏华莉,杨蓓,李春华.欣普贝生与缩宫素在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对比观察.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99-201.

10 邢伟,李爱敏.欣普贝生、缩宫素在足月单胎妊娠引产促宫颈成熟临床效果观察.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62-63.

11 朱晓红,戚美华.欣普贝生与缩宫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疗效比较.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113-2114.

12 刘虹岚.欣普贝生与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767-1768.

13 胡国强,朱小玉,葛嘉美,等.宫颈扩张球囊与地诺前列酮栓在足月羊水偏少引产中的疗效比较.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1025-1027.

14 林毅.双球囊与欣普贝生用于羊水过少足月引产促宫颈成熟的临床对照研究.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4,22:752-754,758.

15 李丽洁,黄雅青.欣普贝生的不良事件及处理措施.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2,29:469-471.

R 719.31

A

1002-7386(2017)21-3268-04

2017-04-11)

053000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妇幼保健院

猜你喜欢
宫素产程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