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7-10-30 22:27郭晓霞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考高校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压力日益增加,心理健康问题凸显,高校有必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全面发展与终生发展的理念已被社会普遍接受;维护个体的身心健康,促进个体的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心理健康不再仅仅是健康的一个方面,它能够为个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可持续的动力和保障。

大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的增强使他们更加关注自我内心的感受。他们不仅需要学习一定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更需要明确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即首先成为一个人,再成为一个人才。心理健康教育将对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社会发展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与目标:一是以问题为导向,即矫治和减少心理与行为问题,达到良好的适应社会的状态;二是以个体的发展为导向,即塑造和提升优良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对心理或行为问题的矫治与预防,还应该关注大学生优良品质与素养的提升。

笔者针对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

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的心理学发展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人们对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的认识还有偏差,要么忽视心理健康对个体成长发展的重要性,要么对待心理问题如谈虎色变,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受这种环境的影响,学生就容易走向极端。对心理健康不重视的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功利主义思想,认为大学学习是为了将来有好的工作。而找到好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知识,所以将全部精力用于专业课程学习,忽视了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导致大学期间或走向工作岗位后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又会影响个体的学习与工作。各种心理压力、心理困扰长期压在心里,得不到释放和宣泄,久而久之终会影响个体的人格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有限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者选修课,讲授心理学、心理健康的知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而心理健康与否主要体现在对待人和事物的态度和观点,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与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单纯的理论教学有时候是纸上谈兵,无法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校在开展课堂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除了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外,还可以增设相关的选修课程,如大学生情绪管理、人际交往专题、幸福心理学等,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补充。

2.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改善與他人的关系。可以按照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分类分成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在情境中展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实现技能的迁移,从团体情境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主要是由专业的心理学教师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统筹与安排,由专业教师担任具体课程的教学任务,把在教学和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系统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朋辈心理咨询员组成,需要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干预。而现在很多高校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系统,还是心理咨询系统,都是由兼职的其他专业教师或者对心理学和心理咨询感兴趣的教师担任相关工作,由于其专业知识欠缺、经验不足、职责不明确,容易造成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有名无实,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加强对心理健康的科学认识,既正视心理问题,又关注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开发;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除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还可以引入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课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其在活动中增进交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健康发展;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成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和专门的心理咨询系统,两者相辅相成,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余秋梅.当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3).

[2]郭晓霞.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探析[J].新校园,2017(5).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思考高校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