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凉山区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

2017-10-31 08:43王怡杰樊庆林
农业与技术 2017年18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黑木耳

王怡杰+樊庆林

摘 要:根据黑木耳对生长条件的要求,基于冷凉山区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雨量少,适合黑木耳生长的特点,总结冷凉山区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黑木耳;高产栽培;冷凉山区

中图分类号:S646.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2067

青龙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秦皇岛市境内,地处燕山东麓,古长城北侧。青龙是山区农业县,境内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 之称,全县林地面积218776万m2,森林覆盖率60%。青龙县属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8.9℃,春季-3~10℃,夏季16~28℃,秋季11~24℃,冬季-10~3℃,平均降水量715mm,年无霜期162d,属于典型冷凉山区,种植黑木耳具有良好的地理、气候、环境等自然条件。黑木耳味道鲜美、口味独特,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质元素和粗纤维等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含量堪比动物食品,被称之为 “素中之荤”。黑木耳具有一定吸附能力,在清涤肠胃和消化纤维素上有一定作用,因此作为一种保健食品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青龙满族自治县几年来逐步摸索出冷凉山区黑木耳仿野生栽培模式,该栽培模式基地主要有木头凳客援红菌业公司、娄丈子绿科,大巫岚小狮子沟、青龙镇龙潭种植专业合作社等20多家木耳生产基地,黑木耳生产遍布全县11个乡镇,35个行政村,主栽品种为大筋菜、小筋菜,露地仿野生栽培。,产品抗杂菌强、产量高、泡发率高、品质优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目前黑木耳在青龙满族自治县栽培达到2000万棒,近几年栽培看,平均棒产干耳75g左右,产值5.5元,棒均纯利润2~2.5元。现以青龙满族自治县为例介绍冷凉山区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

1 栽培时间

黑木耳属于中低温恒温结实性菌类, 菌丝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耐低温怕高温,生长温度范围在5~35℃之间,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2~28℃。子实体在15~28℃之间均能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1]。青龙满族自治县黑木耳袋料栽培时间为2月中旬装袋,2月底—3月初接种,3—5月底发菌,6月初下地,6月中旬—10月底为出耳期。

2 品种选择

结合冷凉山区气候特点,栽选择抗逆性强、质量好、产量高的优良品种。青龙满族自治县主要栽培品种为大筋菜、小筋菜。

3 栽培场所选择

黑木耳仿野生栽培发菌棚同香菇发菌棚,菌棒发好菌后,进行露天栽培,栽培场所无特别要求,可大可小,开沟起垄,垄台高10cm,宽1.3m,搂平后覆盖1.5m黑色塑料膜,底脚用土压实即可,然后安装喷水设施。

4 培养料最佳配方

黑木耳是一种木腐菌,人工袋料栽培以木屑、麦麸等为主要原料[2]。青龙满族自治县培养料主要配方为阔叶硬杂木屑84%,麦麸15%,石膏1%。阔叶木屑要求过筛,麦麸要求新鲜、干燥、无虫蛀、无霉变[4]。配制方法:把木屑铺在水泥地上,再把其他原料均匀撒在上面,加水拌均匀,含水量达65%~70%,检测方法:用手紧握培养料,以指缝间渗出1~2滴水为宜[3]。

5 装袋与发菌期管理

5.1 装袋

拌好的培养料,装入16cm×22cm聚乙烯塑料袋中,目前青龙满族自治县大规模生产多用装袋机进行装袋,菌料上下松紧一致,装得过紧容易产生撑袋,过松会影响其产量并且菌袋容易折断[4]。

5.2 灭菌

拌好的培养料当天灭菌,最好4h内上灶灭菌。采用常压灭菌,每锅装4500~5000袋为宜。用蒸气使温度达到100℃,蒸24h。要想彻底灭菌,则最好在2~3h内迅速升温至100℃,用中火维持20h,停火后闷1~2h出锅[4]。

5.3 接种

灭菌后的料袋冷却至30 ℃以下,把冷却后的菌袋运至在接种室或接种箱内排列整齐,接种工具准备齐全,用消毒剂熏蒸消毒,消毒时间10h。接种人员应穿干净的工作服,双手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2]。接种时每个菌袋正面1排打4个孔,把菌种塞满,塞严,用胶带粘牢[4]。

5.4 菌丝培养

接好菌后进入菌丝培养阶段,前3~5d,温度控制在28℃,菌丝封盖后温度控制在22~25℃,温度超过25℃,容易发生烧菌。湿度控制在60%~65%,湿度过低,菌袋内培养料水分容易蒸发,导致料内水分偏低,菌丝生长稀疏。湿度过高,菌袋易发生杂菌和病虫害[1]。培养过程中减少翻動次数,检查杂菌时轻拿轻放。

6 出菌期管理

6.1 开洞

接种后的菌袋经过40~50d的培养,黑木耳菌丝就可长满,此时可以将菌袋开孔下地栽培。用开口机将每个菌棒开70个左右小洞。2洞之间5~6cm,宽l~1.5cm,深0.3cm。将开洞后的菌棒在石灰水中浸泡一下,使洞口处于碱性环境,可有效预防杂菌危害。然后将菌袋平放在做好的平台上,菌袋间距10~15cm。

6.2 出耳期管理

6.2.1 水分管理

下地后的菌棒3~5d后开始喷水,每天2次,上下午各1次,水量不要过大,最好喷雾状水,7~10d后,黑色耳芽都在开洞处或在塑料袋的破裂处长满。 水分管理应该干湿交替,下雨天,减少浇水次数。在子实体旺盛生长期,外界温度高时,早、中、晚3次浇水,每次30~50min。采收前1d停止喷水。

6.2.2 温度管理

耳芽形成阶段,温度控制在15~20℃为宜。耳芽长到2cm时即进入耳片生长阶段,温度要控制在15~25℃。控制方法是中午温度过高时覆盖遮阴网遮阴,往遮阴网上喷水降温,早晚揭网通风[3]。

6.2.3 光照管理

耳片生长阶段,需要有足够的散射光和一定的直射光。光照是子实体形成和分化的主要条件。光照不足容易引起木耳生长缓慢,色泽淡等发育不良现象[2]。增加光照和延长光照时间,耳片生长肥厚、品质好、产量高。管理方法为每天上午或傍晚揭开遮阴网接受光照,避开中午强热阳光照射[3]。

6.2.4 通风管理

木耳整个生长期都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温度较高的季节,通风不好,会导致流耳、烂耳。温度较低的季节,黑木耳生长较慢,长耳期须缩短通风时间,可在中午前后通风几分钟, 满足黑木耳在新陈代谢中对氧气的需求,确保子实体正常生长[1]。

7 采收与加工

7.1 采收

黑木耳成熟的标准是耳片充分舒展,耳根收缩、耳基变细,正面色泽转淡,背面灰白色,肉质肥软时,即可采摘。要求勤采,细采,采大留小。采收前1~2d应停止喷水,加强通风,采收时间在晴天早晨或雨后初晴,利于晾晒[3]。

采收方法:采收时,用刀片沿袋壁耳基处削平,整朵割下,不要留耳根。采收下的木耳应及时挑选加工,及时晾晒,防止腐烂。

7.2 加工

采收后的木耳先除去杂质,再晒干或烘干。晒干方法提倡用木方做高0.7m左右的支架,铺上沙网,把木耳摊放在上面,在阳光下晒1~2d即可晾干。在没干好前不要多次翻动,以免耳片破碎卷曲,影响质量[4]。若直接在地面或水泥地面晾晒,会有沙泥污染,增加加工工序。采用烘干方法时,烘烤时温度不要超过50℃,如果温度太高,木耳会发生粘合成块的现象,从而影响产品质量。木耳干后,应及时包装贮藏,防止霉变或虫蛀。

采收后的菌棒应停止喷水4~5d,让菌丝再次累积营养,若温度适宜,恢复喷水通风管理,经过10d左右,耳芽会再次形成,可以多次采收。

参考文献

[1]曾绩.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J].食用菌,2012(11):56-57.

[2]张季军.北方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J].辽宁农业科学,2011(5):

89–90.

[3]姜玉芬.北方黑木耳露地袋栽生产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

2012(6):150-151.

[4]师晓丽.浅析架式香菇栽培管理技术[J]山西农经,2014(3):

110-111.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黑木耳
辽西地区黑木耳吊袋式栽培技术
德江黑木耳
七个黑木耳引进品种的比较试验
西藏林芝地区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的探索
黑木耳多糖对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
黑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