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享经济概念与特征的解读

2017-10-31 14:58牛翠萍耿修林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30期
关键词:分享经济解读

牛翠萍+耿修林

摘要:文章紧扣分享经济发展背景,结合国内外主要研究者研究现状,构建分享经济概念,提出概念解读的六个要点,并对分享经济的主要特征分别从参与者、分享资源、产权与使用权、平台化、成本、平台盈利性及与其他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嵌入性等方面进行了解读,以期对分享经济概貌有较深刻的了解。

关键词:分享经济;分享经济概念;分享经济特征;解读。

一、分享经济的概念

当全球走向火热的分享经济时代之时,分享经济便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对分享经济概念界定是百家争鸣,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和解释。有关国内外主要研究者给出的分享经济概念详见表1。

通过对表1中主要研究者概念的思考,联系分享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本文将分享经济的概念界定为:分享经济是指资源供应者,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分享经济平台,将已有的分散在社会各领域的闲置资源及新创造的共享资源,提供给资源需求者,从中获取收入或收益,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供求高效匹配等创造经济社会效益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对此概念的理解,需要把握六点,具体见表2。

二、分享经济的主要特征

从上述对分享经济内涵的解读中,本文认为,分享经济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一)目前以个体参与为主、企业逐渐参与;未来政府将加入分享经济队伍中

互联网时代及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的普及,使大众参与成为现实。分享经济的发展促使企业逐渐的参与其中,如易科学、阿里巴巴淘工厂。随着分享经济的高速发展,政府部门也将会参与进来,分享政府闲置公共资源。

(二)激活闲置资源,创造共享资源

个体的闲置资源主要表现为闲置物品、闲置资金、闲置时间和闲置知识技能等方面,在企业则表现为闲置生产能力与闲置库存。除了已有的分散在社会各领域的闲置资源,越来越多出现了创造共享资源现象,如共享单车、共享节能电动自行车、共享通信、共享能源等。

(三)注重使用权而非所有权

新生代消费者不再将通过购买而拥有产品或服务的所有权看成是最佳的消费方式,而更多追求,“不求拥有、但求使用”、“闲置就是浪费、使用但不购买”、“只租不买、按需付费”,更倾向于暂时获得所需产品或服务,更注重产品或服务的使用权。

(四)分享经济平台化

分享经济的出现是以平台化为特征,分享经济平台将闲置资源的供应者与需求者连接起来,实现供需有效的匹配。如蚂蚁短租,连接房东与房客。如滴滴出行平台,连接司机与乘客,有效对接和配置供给与需求。

(五)成本较低,甚至接近“零边际成本”

分享经济平台能够提供实时的资源供需信息,节省用户的搜索时间和成本。通过有效连接供需,省去许多中间环节,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分享经济的参与者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更低的成本提供或获得所需资源,是分享经济的特征之一。资源的需要者只需支付较低的费用即可获得使用权。技术革命可能就会让边际成本接近到零的水平,即“零边际成本”。例如,免费的大型在线公开课堂、软件等其发布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六)平台的盈利性

分享经济平台的盈利模式主要有赚取佣金或分成、搜索竞价排名、广告收入及金融收益等。例如,我国的房屋分享主要有B2C模式和C2C模式的在线短租,B2C式的房源开放模式是主流模式,平台控制房源,实行统一装修、管理,房租收入由平台和房东按约定比例分成,典型代表如途家网。如,360免费WiFi、WIFI万能钥匙等平台的广告收入成为其主要盈利来源。

(七)分享经济与其他社会经济活动具有嵌入性

分享经济活动需要借助第三方支付、物流活动的支持得以最终實现的。资源需求者需通过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来完成充值或付费。生产机器设备等实体商品需要借助物流配送实现闲置产能的分享。如共享单车、共享节能电动自行车,则需要较大批量的物流配送、投递到各需求地点。

建立在物联网、互联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现代信息技术上的分享经济,具有多方面的特征,本文分别从参与者、分享资源、产权与使用权、平台化、成本、平台盈利性及与其他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嵌入性等方面解读了分享经济的主要特征。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国内外主要研究者对分享经济的定义,联系分享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对分享经济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了解读。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分享经济的实质是通过多样化的分享经济平台快速、高效地匹配供需,资源供应者以闲置资源的分享换取收入,资源需求者以较低的成本取得所需的资源,“激活”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剩余”,促使它们重新被充分利用起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造了经济社会贡献。事实上,由于分享经济是一种新型的、正在高速发展的经济模式,因此分享经济的概念与特征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分享经济的内涵会逐渐地丰富,分享经济的特征也会越来越明确的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M Felson,JLSpaeth.Community Stru-

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J].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1978(04).

[2]Tricker,RAlgar,Rozz.Building regul

ations in brief.[J].Structual Survey,2007(04).endprint

[3]Russell Belk.You are what you can access:Sharing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onlin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4(67).

[4]Bardhi, F.Eckhardt, G. Access based c

onsumption: The case of car sharing.[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12(39).

[5]Denning,S.Three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The Economy Of Access. [N].Forbes -online edition.,(2014).http://www.forbes.com/sites/stevedenning/2014/05/02/economic-gamechange-from-ownership-to-access.

[6]Sacks, D.The Sharing Economy.[N].Fast Company-online edition.,2011b.https://www.fastcompany.com/1747551/sharing-economy

[7]Benjamin Kreider. Risk Shift and the Gig Economy.[N].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August 4,2015 at 2:00 pm.http://www.epi.org/blog/risk-shift-and-the-gig-economy.

[8]Benita Matofska. What is the Sharing Economy?http://www.thepeoplewhos-

hare.com/blog/what-is-the-sharing-economy.

[9]雷切尔.博茨曼.共享经济时代.[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05).

[10]騰讯研究院翻译.英国商务部最新分享经济调查报告(上)[R].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2016-02-24。

[1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12]信息化研究部.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R].国家信息中心,2016-02-29.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商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分享经济解读
分享经济的价值创造模式及其影响
微情景教学法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构建陕西分享经济模式的意义和路径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