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造林模式研究

2017-10-31 09:26安彦军
农业与技术 2017年18期
关键词:退耕还林黑龙江省

安彦军

摘 要:要想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积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逐步解决环境问题。接下来本篇文章就针对农村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来重点介绍退耕还林的造林模式,充分吸取黑龙江省地区的相关经验,以提供给业内有关人士一些啟发性的指导。

关键词:黑龙江省;退耕还林;造林模式

中图分类号:S7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2187

自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基本国策制定以来,各大地区开始普及和重视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行动,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似乎没有得到太大的改进,需要做进一步的努力工作,来提高我国整体的环境质量,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水源涵养林模式

黑龙江省的环境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制约了经济等其他领域的发展。为此,要采取多种恢复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借此来大力发展该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

1.1 以柠条为主的防护林带模式

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基于这一点,可以建设以柠条为主的防护带,阻止风沙对其他地区的侵蚀。当然,不同地区也面临着不同的情况,需要有关人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除了柠条之外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其他一些植物。

1.2 以杨树为主的农牧防护林模式

在一些农牧地区,由于该地土壤较为疏松,以上所介绍的防护栏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这一地区的问题解决需要,转而选择一些以乔木树种为主的防护栏带。

1.3 以乔木为主要树种的林草结合模式

这种模式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也是工作量比较大的模式。大致是将林木和草地相间种植,同样的,不同的地区要考虑到当地的植被覆盖情况,选取合适的植被,并科学衡量2者植被之间的分布。

1.4 水源涵养用材林模式

有些背阳地区和耕地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对于一些土壤较贫瘠的地区,可以种植一些水分量较少的树木,而对于一些土壤较富裕的地区则要选取一些草木植被。

2 水土保持林模式

在小兴安岭山地部分地区,退更换林以控制水土流失、保水固土为主。在河流上游营造水源涵养林;在河流两岸、水库周围营造水土保持林;缓坡山地发展经济林和薪炭林。

2.1 山地陡坡水源涵养林模式

在坡度大于16~25°以上,土层较薄、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的退耕地上,因地制宜,采用乔灌混交的形式,营造水源涵养林。部分土质较好的地段,可以营造水土保持林。

2.2 山地缓坡水保经济林模式

在坡度小于16°以下,土壤和水肥条件较好的退耕地上,适宜多树种生长,适当发展水保经济林和薪炭林。既可起到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又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3 黑龙江平原区防风固沙林模式

3.1 林草间作模式

在许多情况之下,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解决这一问题,这样既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问题,也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最典型的就是利用林草的热能来提高土壤的肥力,加固土壤植被之间的抓力。

3.2 乔灌混交模式

这种模式是通过对不同树种的铺设来大大降低水土的流失。乔灌混交适用于土壤肥力较好的地区,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多选择一些不同的树种,来确保最后能够得到较为理想化的效果。

3.3 灌草混交模式

在一些耕地地区,土壤中含有的肥力较少,对于这种情况可以种植一些饲草,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整体的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还可以逐渐提高该地区的土壤肥力,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简直是一箭双雕。

3.4 林草带状配置模式

对于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而生态环境问题却很明显的地区,一定要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文明建设这2点出发,林草带状配置可以结合当地的自然特征以及经济发展情况来种植一些有价值的作物。林木和农作物相间隔种植可以有效解决此地遇到的一系列难题。

4 结语

自黑龙江省实施该项政策以来,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我国整体的生态环境建设,构建和谐的自然环境,才能够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所谓“要想要金山银山得先搞好青山”。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一味地重视经济发展的速度而忽略了整体发展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问题,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扭转这一局面,进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田红梅,李峰,杨天翔,等.木兰县退耕还林造林模式[J].防护林科技,2014(12):68-69.endprint

猜你喜欢
退耕还林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深化对日经贸合作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退耕还林可持续性研究
大姚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威宁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退耕还林建设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