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急腹症的临床治疗分析

2017-11-01 13:46毛文书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2期
关键词:普外科出血量腹腔镜

毛文书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棉花中心卫生院普外科,江苏 淮安 223300)

普外科急腹症的临床治疗分析

毛文书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棉花中心卫生院普外科,江苏 淮安 223300)

目的探讨普外科急腹症的临床治疗措施,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腹症患者48例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传统组和腹腔镜组),各24例,传统组患者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与传统组患者比较,腹腔镜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传统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对普外科急腹症具有更好等临床疗效,且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借鉴。

普外科;急腹症;传统手术;腹腔镜手术;效果

急腹症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一种急重症,是指腹腔内、腹膜后或盆腔内脏器和组织出现剧烈的病理改变,以此出现的临床体征和症状[1]。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主要为胆结石、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急性阑尾炎和异位妊娠子宫等[2]。由于急腹症患病率较高,且病情较为复杂,一旦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将对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随着电子显像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镜技术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由于其具有创伤小、疼痛轻以及康复快等特点而易于被患者所接受[3]。我院对住院的急腹症患者24例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并与传统手术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腹症患者48例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传统组和腹腔镜组),各24例。腹腔镜组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15~77岁,平均(60.2±2.3)岁,疾病类型包括腹部外伤者9例、阑尾炎者5例、肠梗阻者7例、胃穿孔合并腹膜炎者2例、消化系肿瘤疾病者1例;传统组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17~79岁,平均(61.1±2.9)岁,疾病类型包括腹部外伤者8例、阑尾炎者6例、肠梗阻者5例、胃穿孔合并腹膜炎者3例、消化系肿瘤疾病者2例。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需准确判断病情,予以对应处理。传统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选取合理切口类型,再做切口延长处理,随后根据实际病情予以对应手术治疗,术后予以肠管护理,治疗目的主要为消除炎症,对发炎组织予以切除。腹腔镜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具体步骤如下:患者取仰卧体位,予以气管插管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建立气腹,在脐孔上缘处作一横向切口,长约为1 cm,在气腹下行穿刺,腹压保持在13 mmHg,常规探查肝胆、大网膜和肠管,对超声发现的病变部位予以重点探查,确诊疾病后在患者左右下腹麦氏点以及耻骨联合上分别做穿刺孔,根据手术需要使用相应器械实施手术,手术结束后,排空气腹,取出器械和套管,常规缝合包扎窗口。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评估标准包括①显效指患者临床体征和症状全部消失,术后恢复良好;②有效指患者临床体征和症状较前大致消失,术后较前有所恢复;③无效指临床体征或症状未见改善或较前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与传统组患者比较,腹腔镜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传统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为肺部感染2例,传统组患者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4例、切口感染4例,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腹腔镜组和传统组患者疗效比较(n,%)

表2 腹腔镜组和传统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表2 腹腔镜组和传统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注:与传统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手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传统组 24 69.3±3.0 98.8±3.2 8.5±1.0腹腔镜组 24 65.5±2.3# 76.4±5.0# 4.9±1.4#x2 4.925 18.485 10.251 P 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急腹症在临床上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急性腹部疼痛,所以术前仅仅凭借患者急腹痛的临床症状无法作出准确判断,较易发生误诊或者延误治疗等情况,这给患者以及医院带来极大麻烦[4]。临床上通过腹腔镜技术检查不但能有效避免由于观察不到位导致的误诊或者延误诊断的情况,同时也能明显减少传统开腹手术探查造成的损伤程度[5]。此外超声和CT检查技术能观测的范围较为狭窄,无法精确判断急腹症的实际情况。因此腹腔镜技术是目前临床治疗普外科急腹症的首选治疗方法,不仅能精确诊断急腹症,同时结合正确的治疗方法能取得明显的疗效。当然腹腔镜技术并非完美无缺,实际上存在的一定缺点,如腹腔镜显示的图像和缝合技术相结合在临床实际操作上存在局限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因阑尾坏疽造成的穿孔,使得阑尾无法显露和牵拉,阑尾末端未完全闭合,腹腔镜技术无法顺利完成手术需中转为开腹治疗。由于急性胆囊炎发作时间较短,使用腹腔镜技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时难度较大,一旦发作时间过长,其腹腔镜手术治疗成功率较低。腹腔镜技术诊断鉴别功能良好,若消化道发生穿孔时利用腹腔镜技术对穿孔予以修补治疗操作较为方便,只要对穿孔点予以准确定位,腹腔镜技术能详细显示腹腔内情况[6]。若要修补穿孔,腹腔镜技术对肠管损伤程度较低,其能完美完成穿孔修补,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腹腔镜技术对肠梗阻不仅能进行诊断,还能予以治疗,该技术能有效降低肠梗阻黏连发生率。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传统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对普外科急腹症具有更好等临床疗效,且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借鉴。

[1]葛春刚,胡志杰,贺平波.腹腔镜腹腔探查在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10):1320-1323.

[2]刘慧强,郝 敏,王永红,等.妊娠期合并急腹症患者的10年回顾性总结及误诊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4,31(3):515-517.

[3]傅永清,华 晨,裘华森,等.应用腹腔镜诊治急腹症的疗效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5):531-533.

[4]朱长富,侯秀昆,陶 冶,等.急诊超声诊断老年急腹症的临床应用及误诊原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2):3011-3012.

[5]胡蓉蓉,刘海燕,刘兰萍,等.加速康复外科在急腹症救治中的应用价值[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50(3):426-430.

[6]张庆鹏,卫 勃,陈 凛.腹腔镜在65岁以上胃肠外科急腹症患者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5(8):797-800.

R656

B

ISSN.2095-8242.2017.042.8177.02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普外科出血量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浅谈普外科中引流管的医学临床应用
Seminar教学法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