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语篇翻译的批评话语分析

2017-11-02 00:42刘馨怡
学习导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意识形态翻译

刘馨怡

摘 要: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角度对政治语篇翻译进行研究,以联合国安理会2016年8月12日至10月13号之间通过10份决议案的中英文本为例,主要运用了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及Halliday(1994)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与方法,对决议案的原、译文进行了及物性、情态系统、以及名物化的对比及分析,以期说明意识形态与政治语篇翻译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政治语篇;翻译;意识形态;联合国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与交流日益密切。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在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中的影响力也日渐增强。安理会所通过的决议案可以被看作是政治博弈的产物,凝聚了各方的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抗,属于政治语篇中的官方话语。对此类政治性语篇翻译的过程,也是语言和意识形态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对政治语篇的翻译,并不只是源语译语间的文本转化,许多其他因素也会对翻译过程和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以联合国安理会2016年8月12日至10月13号之间通过10份决议案的中英文本为例,将政治语篇翻译研究从文字转换的语言层面延伸到语言外部的社会文化层面,以期待为翻译研究提供更多元的视角。

二、批评话语分析理论

1952年,Harris 在 Language 杂志上发表题为《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的论文,试图在超越句子的层面来对语言进行研究,话语分析就此起源。而由于其研究的局限性,并未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上世纪 80 年代后,话语分析的研究逐步进入正轨,并有了长足的进展。话语分析更是从词汇及句子层面转向至话语层面。最重要的是,学者们开始将文本外的因素,如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等纳入考虑范围。诸如 Halliday & Hasan (1976, 1985)、胡壮麟(1994, 1998)、朱永生(1997, 2003)等国内外学者都对话语分析展开了讨论,并取得了不凡的成果。而话语分析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形成诸多不同的流派。批评话语分析(Critie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作为话语分析的一个流派,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末。Kress(1993)与Fairclough(1989)认为在语言分析的过程中,话语形成社会与历史背景以及事件过程需要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他们在话语分析中,将语言符号与意义、社会及历史条件考虑在内。这逐渐发展成为对语言与意识形态关系的分析研究,并最终形成了批评话语分析。权利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因此对于语篇的分析离不开对其事件过程及发生的社会语境的

批评话语分析主要研究语言、分析。基于此,Fairclough提出三维理论的框架,根据这一框架,我们可以对于具体的语篇展开多层次的分析研究。Faircloug(1992)的三维理论框架将语篇分为了三个层面,他认为任何话语都拥有三个维度:(1)語篇生成和阐释的社会条件;(2)语篇生成和阐释的过程;(3)前两个阶段的产品,即语篇。

在进行语篇文本层面分析时,批评话语分析采用Halliday(1994)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与方法,从及物性系统、情态系统及名物化来对语篇进行语言三大元功能的分析。

三、批评话语分析与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案的翻译

安理会所通过的决议案也可以被看作是政治博弈的产物,凝聚了各方的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抗,属于政治语篇中的官方话语。本文以联合国安理会2016年8月12日至10月13号之间通过10份决议案的中英文本为例,对原、译文进行及物性系统、情态系统及名物化方面的分析。

(一)安理会决议案原、译文的及物性分析

句子的谓语部分是对语言及物性系统的集中体现,能够反映出说话者对外部世界的经验,也是话语所主要表达的意义所在。在对联合国安理会2016年8月12日至10月13号之间通过10份决议案的中英文本进行标注及分析之后发现,英文文本与中文译本所含有的过程类型数量基本一致,这说明英汉两种语言的及物性系统在翻译过程中维持数量大致不变。如:

英文原文: [1] Strongly condemns the grave violations and abuses against children affected particularly by criminal gang violence, as well as widespread rape and other sexual abuse of women and girls, and [2] calls upon the Government of Haiti, with the support of MINUSTAH and the United Nations country team ... [3] encourages all actors in the Haitian Government,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civil society to renew their efforts to eliminate sexual and gender-based violence in Haiti...

中文译文: [1]强烈谴责 严重侵害和虐待儿童、特别是犯罪团伙暴力侵害儿童的行为以及普遍存在的针对妇女和女童的强奸和其他性虐待行为,[2]促请海地政府在联海稳定团和联合国国家工作队的协助下... 促进和保护妇女和儿童的权利 [3]鼓励海地政府、国际社会和民间社会所有行为体再次做出努力,在海地消除性暴力和性别暴力...

对比原、译文,我们可以看到过程的使用情况为:[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2]心理过程/心理过程[3]心理过程/心理过程endprint

从上面的过程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在词语的选用上存在一定的出入,但原译文在翻译过程中维持及物性系统中的过程类型数量上的一致性。在中文中出现的过程类型也在英语中出现,说明兩种语言的及物性系统基本相似。此外,一方面,体现出该类文本翻译的严谨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尽量尊重原文;另一方面,中文中的过程类型也可以在英语中维持不变,这也说明两种语言在人类经验的分类上具有相似性。

(二)安理会决议案原、译文的情态系统分析

对原译文中的情态成分的分析对比后,可以得知:原译文中的情态成分数量并不完全等同,如:

英文原文:Reaffirms MINUSTAHs human rights mandate a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Mission and recognizes that respect for human rights is an essential element for Haitis stability, in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 for grave violations under past governments ...

中文译文:重申联海稳定团的人权任务是稳定团的一项基本任务,确认尊重人权是海地稳定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应注意追究在过去几届政府统治下发生的严重侵权行为的个人责任...

经过统计,我们可以看出英文原文中的情态成分少于中文译文中的情态成分,这显示了在中文使用过程中,语篇更倾向用情态成分来显化讲话人的态度、动机和对事物的推断、判断和评价等。

(三)安理会决议案原、译文的名物化分析

根据《现代语言学词典》,名物化(nominalization)指的是“从其他某个词类形成名词的过程或从一个底层小句得出一个名词短语的派生过程”。在 Halliday 看来,名物化指的是可以在小句中担任名词或者名词词组的成分。它既可以是由动词、形容词转换而来的名词或名词词组,也可以是限定或非限定性小句(高志怀,石云霞:122)。如:

英文原文:Underlines the need to ensure effective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of Haiti and its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partners for the HNP,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中文译文:着重指出,需要确保海地政府及其国际和区域伙伴切实支持海地国家警察实现以下目标...

在英文文本中,“the need”作为“underlines”的宾语,词性为名词;而在中文译文中,该词被译为动词“需要”,将静态的名词转化为动词,可以敦促国际社会对此问题进行跟深刻的认识,并作出切实的行动。

四、结语

将批评性话语分析运用于翻译研究中,可以使我们从新的视角来重新看待翻译。我们知道了,在翻译过程中,虽然形式与内容的对等十分重要,但这一过程并不仅仅是语码的转换,同样会受到意识形态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通过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案的分析,我们明确了语言与意识形态之间是存在相互影响作用力的。我们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准确理解原文意义,并考虑原译语之间的差异,从而将对政治语篇翻译的研究从文字转换层面,延伸到社会文化,及意识形态层面。而对于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案的批评话语分析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件背后所含括的意义,更好地认清国际形势及关系。

参考文献:

[1] Chouliaraki, L. & Fairclough, N. Rethinking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M]. 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Fairclough, N. 1995.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 [M]. New York: Longman.

[3] Halliday,M.A.K. and Hasan, R.1985.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M]. Victoria: Deakin University Press.

[4] 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等. 2005.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5] 莫爱屏. 2010. 话语与翻译[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6] 徐亚男. 2000. 外交翻译的特点以及对外交翻译的要求[J]. 中国翻译(3): 35-38.

[7] 朱冠明. 2005. 情态与汉语情态动词[J]. 山东外语教学(2):17-21.endprint

猜你喜欢
批评话语分析意识形态翻译
英国执政党网络报对中式教育纪录片评论的批评话语分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批评性话语分析及其对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启示意义
新闻语篇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意识形态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