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游戏对强戒人员心智成长的个案报告

2017-11-06 03:26周晨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戒毒沙盘咨询师

周晨

(浙江省拱宸强制隔离戒毒所,杭州市310015)

沙盘游戏对强戒人员心智成长的个案报告

周晨

(浙江省拱宸强制隔离戒毒所,杭州市310015)

心智不成熟是吸毒人群的特点之一,如何促进成瘾者心智成长受到戒毒工作者从理论研究到临床实践的普遍关注。而沙游治疗因其非言语特性、提供安全表达空间、促进自我成长、引发无意识连接、关注个案的独特性等特点在促进戒毒人员心智成长方面具有成效。

沙盘游戏;心智成长;戒毒人员

1 引言

从心理学层面定义心智是指人们对已知事物的沉淀和储存,通过生物反应而实现动因的一种能力总和。用以感受、观察、理解、判断、选择、记忆、想像、假设、推理,而后根据指导其行为。当研究者以此为视角考量药物滥用成瘾行为的相关因素时不难发现,青春期及青年早期是比较喜欢追求新奇事物和参加由刺激性活动的年龄,同时该年龄段的青年人社会功能还不成熟,缺乏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也缺乏对事物的判断力和预见性,也就是心智尚不成熟,容易在引诱下对成瘾物质产生依赖。据肖水源等《全国五个高发地区非法成瘾物质使用的流行学调查》1的结果显示,以20-29岁组一生中曾用率最高,第一次非法使用成瘾物质的年龄以20-24岁组最高。

如何促进成瘾者心智成长受到戒毒工作者从理论研究到临床实践的普遍关注。在诸多实践中,戒毒场所心理工作者关注到沙盘游戏治疗(以下简称沙游治疗)以其非言语特性、提供安全表达空间、促进自我成长、引发无意识连接、关注个案的独特性等特点,在促进戒毒人员心智成长上有可能性和可行性。

所谓沙盘游戏是沙游分析师在单位时间内只面对一个来访者,以沙箱为中心创造一个自由和受保护的空间,在分析师的包容、接纳和关注下,来访者自由地选择沙箱和玩具构造沙盘世界,最后分析师与来访者一起分享沙盘作品,在分析师的陪伴下,来访者的自我治愈能力得以发挥并达到自性化实现的过程。国际沙游协会对于沙游治疗方法的最新定义是:沙盘游戏治疗是一种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由多拉·卡尔夫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沙盘游戏是采用意象的创造性治疗形式,“集中提炼身心的生命能量”(荣格)在所营造的“自由和保护的空间”(治疗关系)气氛中,把沙子、水和沙具运用在富有创意的意象中,这便是沙盘游戏之心理治疗的创造和意象模式。

2 个案背景信息

该个案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性别男,年龄30岁,为保护来访者和叙述之便,文中称之为“W”。W参加过团体辅导之后向咨询师提出治疗需求,W此次为第一次接受强制隔离戒毒,较为在意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尤以父子关系为甚,但因自己吸毒戒毒,与父亲关系破裂,W不知以何种姿态面对。W认为他的父母是严父慈母的形象,特别是其父亲,按W的描述为“独裁主义者”,“家里一切都是由他说了算,就算是没道理,也是他说了算”,自己吸毒也是源于与父亲的争吵,离家出走后与社会不良人员厮混,交友不慎,沾染毒品。考虑该个案的特质并结合咨询师的擅长领域,决定主要以沙盘游戏治疗技术为主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3 治疗工具与程序

3.1 沙盘游戏材料

沙盘:1个,内尺寸为(52 cm×72 cm×7cm),沙盘内壁为蓝色,内装三分之一左右洗净河沙。

沙具:共有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物、家具与生活用品、交通运输工具、食物与果实、石头贝壳等类别。

3.2 记录工具

数码相机:对沙盘作品拍照。

沙盘游戏记录表:记录作品主题、沙具使用、沙的使用、自我像等内容。

3.3 咨询师

咨询师即为该个案报告作者,为某强制隔离戒毒所心理矫治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6年心理咨询经验。接受过沙盘游戏治疗的连续培训。

4 沙盘游戏治疗的过程与结果

4.1 沙盘游戏治疗过程

从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历时7个月,W共接受了26次沙盘游戏治疗,除咨询师因公干出差等因素之外,其余时间基本保持每周治疗一次,每次一小时的时间设置,时间基本保持在每周四,地点固定为心理矫治中心沙盘游戏治疗室。主要从沙游作品的主题、空间配置、沙具的使用和象征、自我像、沙的使用方面对W的沙游治疗过程予以呈现。

4.1.1 第一阶段:界限与对立(第1-5次)

在沙游治疗的过程中,初始沙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拉·卡尔夫认为通过初始沙盘能够反映出来访者所带来问题的本质,能提供治疗的方向以及治愈的可能等重要信息,能够启发沙游师的工作,促进整个沙游治疗过程的发展2。W的初始沙盘(图1)从整体来看区域界限分隔明显,显示出W的一种内在自我状态。从空间配置象征上看,右上方显示了主动朝向性和发展3,是外在精神领域(社会、文化)显现,在这部分区域W使用的是人物和植物沙具构建的劳动场景,W描述这部分是父亲和雇佣的小工在自己承包的茶场采茶。此次沙盘制作时间临近清明,W回想起清明前后,家人要为茶叶辛苦劳作,在家时,自己也会出一份力(茶叶成品包装),但时下自己身在强戒所,今年清明不能与家人一起劳动,深感遗憾,他为此次沙盘命名为“遗憾不能为家里做事”。这是W的渴望与需求,期望能与家庭修复关系,特别是与父亲关系进行重整。初始沙盘的左上方在这块预示着憧憬和向往的内在精神领域(宗教、哲学),W是以老式水车为主的沙具构成了一幅田园山水的画面,而老式水车也是此次沙盘作品中W最喜欢的沙具。在此,咨询师感受到W对于田园生活的宁静和与世无争的向往。

图1 初始沙盘主题:遗憾不能为家里做事

在此阶段,W的沙游作品主要以建筑和生活化场景为主,内容丰富,场景多样,多数是W的现实生活场景显现,包括家庭生活、婚恋经历等,对也有W兴趣爱好的内容呈现,主要是电子游戏和军事纪实等。这些沙游作品的区域划分明显,部分沙游作品出现对立主题(第3次沙游“三国争霸”,第4次沙游“长沙保卫战”)。依照瑞·米雪尔所归纳的两大主题,W的沙游作品主题呈现的是受伤的主题1。这是W以沙盘为媒介为其本人本人梳理并展示内在秩序的过程,既显示了当下的状态,又预示了疗愈的可能与方向。

沙具使用上,此阶段W主要以公共设施、建筑、交通工具、动物、植物、人物类的沙具。多次出现桥、斑点狗、鸳鸯等沙具,从象征方面看,桥有连接分离的意象,也要阻碍疾病与不洁,避开瘟神的意义5,以W的沙游作品和分享来看,主要取连接之意;而狗有驱魔降怪或是忠诚救主之意6,W在分享中与咨询师也提及其家中养狗有其母亲期望能驱赶妖魔守护其健康之意;鸳鸯以其“止则相耦、飞则成双”的特性象征着忠贞的爱情和和睦的夫妻, W在其第5次沙游作品“桃花山”中与咨询师分享其恋爱经历,W认为他最刻骨铭心的女孩迫于家人的压力与他分手,这对W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因此对于鸳鸯的多次使用可以从W的这段经历切入分析。

在自我像上,此阶段出现3次,每次都是以不同的形象出现,这可能表明W在这个阶段,对于自我的认知还处于一个摸索变化阶段。

此阶段W对沙的使用,幅度不大,且挖沙出现的蓝色多次用于分隔和界限,咨询师认为,这可能是W与无意识链接的程度有关,或者是他觉察到无意识力量涌动而产生防御机制。

纵观此阶段的沙游作品,结合W与咨询师的分享与交流,W与咨询师的信任关系得到加强,对于其需要处理和解决的问题更为明确,自我探索的勇气加大,自我觉察开始向新的广度与深度发展。

4.1.2 第二阶段:自我重建(第6-10次)

触发W的沙游作品走入第二阶段的事件是源于在其所在大队与原先相识的一位“毒友”的重逢,事件发生后的那次沙游创作(第6次),W以“自我认识”为主题进行创作,并在分享交流阶段与咨询师分享了他与那位“毒友”的相识与交往经历以及自己的吸毒经历,对于内心感受,W向咨询师进行表达,对于此事件所引发的自我探索,W认为“好像上天安排好一样”。由此,咨询师认为,W和他的沙游作品从探究认识自我开始走入“自我重建”的阶段。

此阶段的空间配置的特点是隔离与限制逐渐消除,沙游作品的整体感增强,灵动感显现,尤以第10次沙游作品“无题”(图2)最为显著。这是W全部沙游作品中唯一没有命名的作品,整体上看,沙景是以一棵树的形象呈现,从树的象征意义来看,有死亡与再生的循环性(阔叶树循环不息的表现);是天地联接媒介,有“中心”的性质7;在许多的古代文明中树木有被尊奉为超自然存在物(神灵、鬼怪)的住所;有生命(伊甸园中长着禁果的树)、智慧(佛祖释迦牟尼觉悟于菩提树下)之意8;中国古代宇宙观中有“扶桑树”,是太阳的寓所9。由此,咨询师感受到W无意识之中所蕴含的生命的滋养和成长的智慧。而更令人着迷的是被W描述为“绊脚石”的彩石,这令咨询师想到了炼金石和炼金术。炼金术对于描绘沙游治疗的个体化过程很有帮助,沙游治疗和炼金术极为雷同10。炼金术象征着转化,但“点石成金”并不是炼金术的真正目的,人的个性的转化才是它真正目的之所在11。

图2 第10次沙盘主题:无题

图3 第8次沙盘主题:汶川地震

在此阶段,W创作的沙游作品主题以个人及家庭生活场景再现为主,包括吸毒经历的回顾、儿时与父母情感链接的多时空场景呈现、地震灾难场景再现、以及前文所述的精神灵性层面的沙游作品,多数以“旅程”、“灵性”、“培育”、“仪式”等治愈性主题显现,即便是在表达地震场景的“倾斜”和“混乱”表现中,因为有救护人员和设备等沙具的出现,可以感受到W在受伤的主题中孕育着转化和治愈的能量(如图3)。

沙具使用上,此阶段W使用的沙具与上一阶段的种类相近,但上一阶段反复出现的沙具在此阶段使用不多,或未曾使用。在此阶段,摩天大楼是W多次使用的沙具,而石板路是W自初始沙盘以来多次使用的沙具,这可能与W的生活经历和个人偏好有关。交通工具的使用中出现了船,在动力上显示了强势的增加,与之相适应的是对于沙的使用较上个阶段区域扩大,与无意识的链接开始深入。

此阶段在自我像的使用上出现6次,除了在第9次沙游作品“回忆”中以两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形象代表自己外,其他4次沙游作品中W均以身着背心的青年男子形象代表自己,这可能说明W在这个阶段,自我开始趋于明确和稳定。

对于沙的使用,在本阶段的次数不多,但一旦使用展现出与第一阶段的谨小慎微截然不同的使用方式,

图4 第19次沙盘主题:夏天

一是前文描述的“无题”中构建出的道路或者说是树的分枝,另外一次使用沙子,有为远洋帆船航行的大海之意。在此阶段,显示出W与潜意识链接的深度开始加强。

4.1.3 第三阶段:转化与整合(第11-19次)

此阶段沙游创作是9次,本阶段主题以“旅程”“仪式”等表现为主,展现出转化和疗愈的趋势。在W的第19次沙游作品“夏天”(图4)中出现了骷髅、棺材、蝴蝶等沙具,这是W在之前的沙游作品中从未使用的沙具。W对于骷髅的描述令咨询师印象深刻,他认为这个形态的骷髅在他看来是一种舒服的样子,只不过“需要血肉才能完整”,这令咨询师抛开了骷髅常见的死亡象征,而倾向于“复活”和“再生”的意义12。而棺材作为承载死亡和灵魂的容器,也包含了“转世”之意。蝴蝶,是与青蛙、蝉和蛇被称为四大转化的象征,其从虫卵到幼虫再到蛹,经过结茧和破茧,蜕变成蝶的过程常被比喻或形容心理的变化13,格局上,棺材和蝴蝶还处于相对的位置,那种“向死而生”的生死之间转化,在W的沙游作品中显现。这些集中出现的心象预示着W正在或者将要转变的心理。在同样以“倾斜”和“混乱”为内容的表现灾难场景的第16次沙游创作(图5)之后,W对咨询师提到,跟上一次创作“汶川地震”时心系灾民的伤感相比,这一次有了“多点时间陪伴家人”的感想,并以“浪费”为题,表示感受到自己过去的许多行为是在浪费时间。这种“子欲孝,而亲不待”的焦虑与W现实正处于强制隔离戒毒状态形成矛盾,使其对于离开戒毒所之后的生活有了目标和期待。

图5 第16次沙盘主题:浪费

在此阶段,W的沙游作品在空间配置上“界限”的表现出现了几次之后趋于消散,这可能与W内在的重整有关,因为在分享阶段,W多次向咨询师提及对于结束强制隔离戒毒之后如何处理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态度渐渐明朗。多人围成一圈的“聚会”场景是“仪式”的一种形态,在此阶段经常出现,有“重新交朋友”来对沙游作品命名,印证了W分享中的所提及的想法。

在沙具使用上,本阶段除了前文提到首次出现的沙具外,其它沙具的使用与之前并无太大差异,但在数量上有减少的趋势,也有在体现内在动力方面的变化,比如原先使用的是帆船,现在既有竹筏也有航空母舰,这显示出,W内在动力方面既有力量上的增强也有在灵活度方面的提高。

在此阶段,前文所述的身着背心的青年男子形象已固定下来,虽然未必会在每次沙盘作品中体现,但自我形象已经明确。

本阶段对沙的使用更显柔软曲折,这可能是W对于沙箱的蓝底带来的水天一色的宁静感,以及触摸沙子时所感受到的儿童化的情感或是回归母亲怀抱的温馨感越来越强烈。

4.1.4 第四阶段:自愈力显现(第20-26次)

在此阶段的主题方面,W常以穿越某段旅程到达某处为主题进行沙游创作,在分享时,W对咨询师描述沙景时会提及自己正处于某一个门口,往前一步就会达到美好的地方(如图6:第20次沙游作品“收获”中的彩虹)。咨询师也十分期待目送W走过眼前的那道门,去到一个新的空间。此阶段,临近W完成强制隔离戒毒,将要离所,可以感受到W的心境是忐忑又期待。同时,从整个沙游治疗过程来讲,W与咨询师的咨询关系也面临告别与结束。

空间配置上,出现整体性趋势,也有个别沙盘中出现超时空感。如第24次沙游作品“家”,W在沙盘中展示了自家公寓内部格局,这是整体性配置的典型。而在第23次沙游作品“峰会感悟”中以电视节目中对杭州G20峰会直播画面为构图蓝本,在沙盘中多维度的展示G20峰会对他有触动的画面。引起咨询师关注还有在部分沙盘作品的细节,W有用圆形构图来表示圆满、美好与收获,如第20次沙游作品中有蓝精灵围着果实(图7),第22次沙游作品中白雪公主被七个小矮人环绕(图8),以及第25次沙游作品中不同时期的家人环绕蛋糕(图9)。

图7 第20次沙游作品《收获》局部

值得一提的是W的第21次沙游作品(图10),以“森林”为题,展现出大格局的沙景。他用数量和种类较多植物沙具在整个沙盘内摆出了森林的形态,森林中散落着彩石、瓜果、骷髅、墓碑等沙具。对于此沙景,W的描述是“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在森林里探险的旅程,有可能会遇到不好的遭遇(手指向骷髅),但也有可能会有好的收获(手指向彩石)”。咨询师由此想到了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14用“召唤-启程-历险-回归”来架构英雄历险之旅。在个人层面,每个人都是人生旅程中接受试炼的潜在英雄,要完成生命赋予的神圣使命,成就英雄的事业15。W的描述与英雄之旅的内涵有相似之处,而英雄之旅与人的自性化历程相似。自性化是荣格分析心理学中核心概念,荣格用它来表述这样一种过程:一个人最终成为他自己,成为一种整合性的,不可分割的,但又不同于他人的发展过程16。自性化是众人皆需经历的心理历程,是潜意识的自发过程,使个体成为独特、独立的个体,完成重建心理完整与统一,其目的是在于充分认识自己,及自我实现。

图8 第22次沙游作品《希望》局部

图9 第25次沙游作品《团圆》局部

沙具使用上,本阶段出现了彩虹、坟墓和半人马怪等沙具,这些是W新使用的沙具。从象征上来看,彩虹是联系尘世和天国的路和纽带,在中国,彩虹五色结合就是阴阳结合,是宇宙和谐及繁育的标记17。W认为彩虹是美好的象征,这与W临近离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有关。坟墓使人想起了山的象征,是生命库,通过转化,肯定了生命的永恒性,荣格则将坟墓同女性原型联系在一起,是安全的场所,是诞生、发展和温暖的地方。坟墓是躯体转换为精神,或准备再生的场所,但也是人被淹没在暂时而又不可避免的黑暗深渊2。W在运用此沙具进行的沙游创作中表示最喜欢的沙具就是这个坟墓,认为它预示着挑战,而咨询师认为这里蕴含着孕育W重整心灵的能量,而W正在这沙游治疗的过程中感应并抓住了这部分能量。至于半人马怪的形象,在希腊神话中多被描述为粗野、狂暴和不讲道理。半人马的形象也用于象征男人被自己的肉欲所困,是动物性冲动的陷阱3。W认为此沙具代表着怪兽,但也有着“你不去惹它也不会有事”的看法,并由此得出“很多危险都是由人自己惹来的”结论,咨询师认为W所指的危险与毒品有契合之处,可以推测目前W对于毒品的态度。

在此阶段,除了在第21次沙游作品中以一个小孩和一个老人作为自我像之外,其它作品中均未出现自我像。咨询师认为,当下的自我形象在前一阶段中已经得以明确并加以卯定,而此阶段出现的小孩和老人是W的本质我的显现,既属于过去那个他丢失的自己,又属于未来还在不断找寻的自己。

本阶段对沙的使用更显随心所动的感觉,这来源于W的自我能量已经可以自如应用,对自己的把握感增强。

图10 第21次沙盘主题:森林

4.2 沙游治疗的治疗效果

W的沙游治疗效果,咨询师将从治疗关系和自我评价予以分析。

4.2.1 治疗关系

治疗关系是沙游治疗产生效果的关键,这也是沙游治疗最重要的部分。“在个案制作沙盘时,有一个专心在一旁守护的治疗师存在,这本身就是治疗的原点4。”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咨询师维持静默见证和共感理解,对于W的作品与行为不评价、不解释的态度。

4.2.2 自我评价

对W就沙游治疗的感受进行访谈,W谈到“感觉自己在这里随着一个个沙盘,我把自己过去以往经历的生活梳理了一边,尤其是青春期以来的时间”;“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很多,自己将会带着这些收获开始新的生活”;“现在渐渐能够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了”;“人生之路就像在森林里探险”等内容。W的自评能够反映出沙游的治愈和成长的功效,焦虑趋于平静,活化自己的内心,感受亲情,并由此产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5 讨论

总结W的沙游治疗过程,他的沙游作品经历了界限与对立、自我重建、转化与整合、自愈力显现的过程。咨询师在此过程中有以下感受:(1)沙游治疗中由沙盘和沙具构成的场景能投射来访者潜意识,并激发来访者链接潜意识;(2)沙游治疗的非言语特性和由咨询师创设的自由和受保护的空间提供给来访者安全表达和探索自我的空间;(3)沙游治疗是来访者无意识内容意识化,实现了生产心理疗愈,激发出来访者心理自愈力;(4)沙游治疗能呈现出来访者内在的心理状态,帮助咨询师理解来访者内心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内容;(5)沙游治疗能通过有关作品创作帮助来访者建立与亲人建立联结;(6)沙游治疗通过象征的方式带动来访者思考生命、家庭、爱情等人生命题,重建相关的价值观,实现心智成长。当然,复盘W的沙游治疗过程,也不乏有几点遗憾之处:(1)W的结案虽是自然结案,但终究是受到强制隔离戒毒期限的影响,可以说是一种被动的结案;(2)受工作体制所限,W的沙游治疗效果无法实现有效地跟踪回访;(3)在整个心理咨询过程中,对移情、反移情、共情等现象关注有欠缺,希望能在今后关注并体会其工作效果。

10.15900/j.cnki.zylf1995.2017.05.012

周晨(1983.01-),男,浙江龙游人,浙江省拱宸强制隔离戒毒所心理矫治中心副主任科员,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研究方向:戒毒人员心理矫治。邮箱:15533870@qq.com.

猜你喜欢
戒毒沙盘咨询师
浅谈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
沙盘游戏
ERP电子模拟沙盘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沙盘活动设计、实施和反思——以武夷山一中沙盘活动开展为例
戒毒人员外出探视管理及戒毒人员意见调查分析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浅析供应链管理沙盘模拟在教学中的应用
同感的技术
不抛弃,不放弃
从“白粉妹”到“戒毒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