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活动驱动实现变教为学的策略探究

2017-11-07 21:02徐晓林
成才之路 2017年30期
关键词:主动主体作用教学效率

徐晓林

摘 要: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文章从体现知识产生过程、深化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加强合作交流、提高活动效率几方面,研究利用活动驱动实现变教为学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变教为学;教学效率;主体作用;主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0-0082-01

数学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开展数学活动,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就能得到充分调动,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等都会得到全面提升。教师要善于利用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真正实现“变教为学”,让学生得到全面提高。

一、体现知识产生过程,深化学生的理解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知识产生的过程,只是单纯地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得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开展教学活动是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知识产生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进而理解知识的本质。这样做,不仅可以深化他们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给学生们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首先,教师准备了三角尺、小棒、直尺、七巧板等教学工具。上课时,教师进行了简单的导入,就开始组织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摆放三角形。学生们按照老师的指导,将三根小棒首尾相接,围成了一个三角形。接下来,教师继续说道:“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当然,不要画得太小,否则老师是看不见的。”然后,教师开始展示课件,并在其中列出了一些图案,让学生们自己判断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教师指着三条线段问道:“为什么这个不是三角形呢?”学生们告诉老师三条线段必须首尾相接才能称之为三角形。接下来,教师让学生从自己画的三角形中标出边、角、顶点。教学中,教师利用活动促使学生探究三角形的原理,让他们对三角形的边、角、顶点的形成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发挥主体作用,教师所做的就是对他们进行引导。

二、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开展数学活动,最主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利用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創造力。这样,他们才能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比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们剪下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在课上,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了“折一折”的活动,并且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进行了巡视指导。接下来,教师让学生们进行汇报交流。学生们告诉老师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平行四边形不是。教师又继续问道:“为什么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平行四边形不是呢?”学生们开始摆弄自己的纸片,他们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对折后,折痕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而平行四边形却不能。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个折纸的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探究活动中。这样,能深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加强合作交流,提高活动效率

活动一般都会伴随着合作,因为单靠个体开展活动,效率是比较低的。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时,不仅要引导他们对知识进行探索,还要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形成乐于分享、乐于合作的意识。这样,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这要比单纯让他们获取知识更为重要。比如,在讲解“找规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出示了教材中的一些图片,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其中的规律。接下来,为了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简单周期现象的排列规律,教师开始变换图片的规律。这时,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开始犯难。教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便将学生们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去讨论交流这些图形中存在的规律。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们能够主动地进行合作,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也积极地帮助后进生分析其中的规律,这些后进生若有所思地点头,成功地发现了其中的规律。最后,教师专门挑选每个组中成绩并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回答问题,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回答正确。在这个课例中,学生们在活动过程中进行了合作,学优生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乐趣,学困生在接受他人的帮助时也学到了知识。这个教学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发挥了活动的驱动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束语

总之,数学活动对于推动课堂教学的开展和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不断完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变教为学”。

参考文献:

[1]曹健.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策略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5(12).

[2]陈顺美.善用活动桥梁,建构立体概念——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活动化策略初探[J].内蒙古教育,2014(18).

[3]施晓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作用探析[J].学苑教育,2016(07).

[4]张洁伟.关于小学数学课活动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06).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动主体作用教学效率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关注学生个性 促进主动学习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如何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