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起步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研

2017-11-07 22:51苏银霞
成才之路 2017年30期
关键词:起步作文语文教学有效性

苏银霞

摘 要: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可引入微课,让微课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指导学生有效观察,展现生活场景,讲解习作方法,用形象直观的呈现代替教师抽象的解释、无效的讲解。文章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习作教学为例,探讨微课在起步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微课;起步作文;语文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4;G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0-0091-02

学生觉得习作是有一定难度的,他们缺乏习作的材料,有了材料又不知如何表达。因此,在习作指导中,教师应主要教“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学生对视频、网络都充满着好奇和向往,微课的出现可以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习作课不再是教师空泛地讲解、抽象的解释,而是来自生动、形象、有趣的动画视频,学生的好奇心、表达愿望都会更强烈。为此,本文对起步作文教学中利用微课提高习作指导有效性进行探讨。

一、微课引发习作兴趣

三年级学生生活阅历浅,课外阅读面不广,他们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在起步习作中加强指导。使用生动画面的微课,直观形象,能引起学生习作的兴趣。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认为:“只有把写作变成自己感兴趣的事,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当写作对孩子来说像走路、奔跑、跳跃、散步一样快乐而具有魅力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项活动不仅可以开启他们的心智,还可以带来无尽的方便和乐趣。这时,写作就不是一件神秘的事,而是一项快乐的活动了。”因此,在习作中激起学生表达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有一个习作——《记一次自己购物的经历》。在习作的开头,教师用这样的话导入:“同学们,你们都有和家人或自己独自去购物的经历吧,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小朋友,他叫小兵,我们的作文就让小兵带着大家来完成。”接着,播放微课“一次难忘的购物经历”。微课引发了学生的共鸣,他们想起了自己的购物经历,在具体指导后,他们能写出购物的经历,写出自己的所思所为。

二、微课明确观察目标

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观察能力处于无意观察状态,不能做到细致地观察,如果不能把无意观察引导为有目标的观察,并教给他们有关观察的方法,学生的习作就没有方向。在教学北师大版《我最喜欢的一种动物》这一习作时,原本教师让学生去观察一种动物,从动物的外形特征,吃食物时、睡觉时、游戏时的形态等方面进行观察,但是由于学生的观察不够细致,他们不能写出较为具体的习作。而现在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写一写大公鸡”进行教学,边播放大公鸡的视频,边讲解公鸡的生活习性。学生们在观察了大公鸡吃食物时的动作后,写作文时不再抓耳挠腮,能很轻松地写出一段话。微课为学生提供了观察的目标,有时一遍看得不仔细还可以看两遍,动作快了看不清还可以放慢镜头,仔细的观察为学生细致生动的描写作了充分的准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有了细致的观察,学生自然会写真话,这也就解决了学生习作“无米可炊”的问题。

三、微课展现生活场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要解决学生“没有东西可写”这一问题,教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但是,学生的生活圈子窄、年纪小,没有学会观察生活的方法。特别是要从纷繁复杂的生活中选取适合描写的场景,对学生来说确实不容易。有些学生不加选择而随意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到哪就算哪,描写生活没有什么轻重,不知道什么内容要写得细一点。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而微课却能展现生活的场景,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去体验、感受。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有一次习作,要求写家乡过年有什么习俗或春节时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学生喜欢过年,在过年时发生了许多愉快的事,但是真正要写作文,又不知从何写起。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家长发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制作一个春节习作指导微课。视频中展现了学生过新年时穿新衣、贴春联、吃团圆饭、收压岁钱、拜年等情景。真实的生活场景唤起了学生的体验,他们在有针对性的指导中,能顺利地写出作文。有的学生抓住“跳火堆”,写了跳之前妈妈的准备,跳的过程中自己的心情,家人跳的动作,写得比较生动;有的写拜年时收到红包的心情;有的记叙了过年要说吉利话的风俗。虽然有的学生写得不是很具体,但是他们在习作时心情是愉快的,表达也比较顺畅。

微课能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有的不能在课堂上呈现的情景却能通过微课呈现出来,唤起学生的回忆。例如,三年级下册“奉献”这一主题单元的习作是写爱心小组行动,并写下活动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展现爱心义卖活动的场景,包括同学们纷纷捐出自己的物品,策划、组织义卖,义卖过程,把款项捐给需要帮助的同学。整个过程有许多感人的瞬间都是学生们亲力亲为的,微课画面记录了活动的过程,引起了学生心灵的震撼。他们在微课的帮助下,写出了活动的过程,体会了奉献的含义。

四、微课教给习作方法

现在的习作教学存在这样的弊端,许多教材往往只提供习作的范围或方向,而没有习作方法的指导。有的教师注重习作方法的指导,但是有些方法的呈现较为生硬,并不能让学生接受。有的教师和家长则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能写出好文章,这种过高的期待使得学生的习作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丧失了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微课通过生动的画面、直观的讲解,为习作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比如,“特产”这一单元要求学生为家乡的特产写一份广告。很多学生搜集资料后,对家乡的名小吃——土笋冻特别感兴趣。于是,教师通过微课,展示写特产的思维导图,展示特产的产地、来历、故事、外形、味道等,还特地演示了土笋冻的制作过程。教师的讲解再加上生动有趣的画面,会让学生写得更具体,更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又如,三年级上册有一次习作练习是写家乡的景物,有个训练要点是要写好作文的开头。学生刚接触习作,往往第一句话很难下笔。于是教师找了写作文开头的几种方法的微课,通过里面的讲解,再加上生动的事例,学生懂得了几种习作开头的写法。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运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微课不但有利于一些习作方法的指导,还有利于一些习作知识的讲解。比如,三年级上册第11单元,是让学生在习作中学会正确使用冒号和引号。教师可以制作相关的微课,通过直观的画面演示这两种标点符号怎样使用——冒号表示有话要说;引号表示说的话,上引号表示开始说话,下引号表示已经说完了。直觀的演示代替了抽象的讲解,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总之,“短、小、精”的微课的使用,让习作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堂的容量增大了,难以呈现的生活场景进入了课堂,抽象的习作知识变得直观了。微课让学生习作不再那么困难,给习作教学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卢艳珍.微课让小学作文教学熠熠生辉[J].基础教育研究,2016(06).

[2]刘光文.作文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6(10).

[3]戴惠仙.论微课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6(23).

[4]李丹丹.探讨语文教育中“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J].语文建设,2016(03).endprint

猜你喜欢
起步作文语文教学有效性
如何进行作文起步训练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