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技术课程评价实践探索

2017-11-07 09:06钱如潇
成才之路 2017年30期
关键词:课程评价实践能力

钱如潇

摘 要:在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教学评价过程,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文章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三方面入手,探讨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评价环节,以提高学生对劳动知识和技能的认识。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课程;课程评价;实践能力;课堂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0-0094-01

劳动与技术课程是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也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运用,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但是在目前的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根据学生的平时作品和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个人能力,这样难免会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法保障他们的和谐健康发展。为此,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积极跟进教学评价环节,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劳动与技术水平。

一、评价内容全面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情感态度不同,他们在劳动与技术课程学习中表现出的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往往忽视了这种差异性,这就使得评价内容片面化、形式化,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教师应该在评价的过程中,对学生个体多一些关注,尤其是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习惯、耐心和承受力等,要注重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进行评价,以使评价结果客观。此外,教师还要增加评价的内容。传统的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关注学生劳动结果的好坏和知识的记忆程度,而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应该增加对操作过程中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持之以恒精神等的评价,以使评价结果更加公正公平,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评价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主动成长

(1)激励式评价。由于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思维比较活跃,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教师就应该关注学生课堂上与众不同的想法,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学生,还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特性进行奖励,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借助优秀作品展览进行评价。很多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是他们在劳动与技术课堂上往往有比较独特的看法。教师可在教室里布置一个展台,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选出比较优秀的作品,在展台上展示。当然也可以竞赛的形式,将想法独特、内容丰富的作品进行展览,使学生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其他同学的优势,从而促进大家的共同学习。

(3)建立实践活动成长记录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成长记录袋的封面,并将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劳动内容进行记录,包括劳动与技术课程中的活动方案、实践操作和心得体会等,记录成长的每一个时刻。当然在整个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还可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同步到成长记录袋中。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促进学生和谐成长

在传统的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中,一般以教师评价为主。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往往会抑制学生潜能的发挥,甚至会形成错误的评价结果。为此,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教师应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包括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形式,以促进学生的成长。首先,是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反思评价。学生在劳动与技术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研究了其他同学在动手操作中选取的材料、具体的步骤等,并听取了教师的评价,对动手操作有了更新的认识,对知识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学生此时对自己作品的思考和改进就是反思性评价,提高了他们的自评能力。其次,是以学生相互评价为主的交流式评价。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给学生更多交流与讨论的机会。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和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得到了提高,效果較好。最后,是以家长评价为主的反馈式评价。很多家长往往把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当作评价他们的唯一标准,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得学校培养出了越来越多的书呆子。为此,教师应该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使家长意识到新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时时刻刻培养学生的劳动与实践技能,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长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施有效评价是优化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有效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效率的关键。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转变观念,丰富传统的课程评价内容,并改进课程评价方式,实现课程评价的发展性和时效性,从而真正发挥课堂魅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也应该意识到劳动与技术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同时具备知识和操作两方面的技能,才能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成为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张伟,廖联芳.初中数学课程绿色评价实践探索——以重庆市綦江区隆盛中学为例[J].创新人才教育,2017(01).

[2]乐素芬.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7(08).

[3]董强.劳动技术课教学效果的评价目标及标准[J].学科教育,1994(05).

[4]吴亚美.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评价实践能力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云计算背景下的学生课程评价模式探究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