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河河神崇拜

2017-11-14 09:10
海外文摘·艺术 2017年19期
关键词:河神河伯金龙

(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从大河横空的青海高原出发,劈千川,斩万壑,九曲十八回,飞流直下,经青海等九个省份,最终在山东省垦利县流入渤海,全场5501公里,黄河流域作为我们民族的发祥地,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有过重要贡献,因此这条母亲河本身的形成与演变,对于人类在这一地区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黄河从发源地的细小水流,到青海省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流出之后,就成为滔滔大水,远远望去,确似白云天上,水流滔滔,“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代诗仙李白的大手笔,开口一吟,便裂石穿云。这样的滔滔大水,是诗仙笔下的神仙境,是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但是,众所周知,黄河水患灾害频发,不定期的改道和泛滥,也给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百姓带来许多灾难,对于自然界中未知的事物,人们总是怀有深深的敬畏之心,并企望能够通过占卜、祭祀这样的方式来预测吉凶,保佑平安,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就是例证。对于黄河,古时候的人们也不例外,人们想象黄河中存在河神,控制着黄河河水的丰沛和干涸,改道和泛滥,自然人们就产生了对黄河河神的敬畏和崇拜。

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在历史的初期,首先是自然力量获得了这样的反映。”人们虽然在平时的劳作中积累了相应的应对灾害经验,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一旦遇到灾祸,人们还是会求助于神灵,希望河神能够应允自己的祭拜,以求得顺心。在他们看来,河神是寄托人们愿望的一种象征,是正义和神的象征。

在古代出现这样一种持续性的对黄河河神的信仰和崇拜,主要原因应该有以下三点:(1)政府对黄河河神崇拜和祭祀的支持。具体可见明朝官方捐资修建金龙四大王庙和清朝政府花费巨资在河南武陟修建嘉应观,以及举行祭祀活动祭拜河神,其真实用意均为借助崇敬河神这一精神纽带,来引导民众的精神信仰,使政府可以控制民众的观念信仰以达到统一,维持社会秩序,这与汉武帝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的政策有异曲同工之妙;另一方面,也通过修建河神庙,引导河神崇拜,以示民众政府“为民敬神,体恤民生”的举动,来歌功颂德以获得百姓的感激和信赖。(2)对黄河河神的崇拜是人们理想信念的寄托。主要原因在于百姓自身认识的局限性,表现为对大自然的无知和敬畏,不明白黄河泛滥无常,出现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的原因,认为黄河出现这些灾害,是有神灵在掌控着,如果对神灵加以祭祀,就能够得到黄河神灵的庇佑,故而人们把祈求黄河河道平稳的愿望寄托到对黄河河神的崇拜上,以求得河神庇佑。(3)农耕社会对黄河的依赖导致。水是生命的起源,人类文明全部发祥于河流两岸,中国古代农耕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故而对水的依赖性十分大,当河水充沛,风调雨顺时,农业就会取得大丰收,百姓生活安定,社会就会稳定,如果黄河泛滥,尤其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人民就会受到极大的灾祸,流离失所,因此,古代中国的农业社会性质就决定了政府及百姓对黄河的依赖性。

神话学专家袁珂先生在其著作《中国神话传说辞典》中总结说:“河伯乃黄河之神,自殷商而降,至于周末,为人所奉祀,位望隆崇。”对黄河河神的崇拜从周末开始就在不停地发展变化中,在不同时间段里,不同的地区出现了各种黄河河神的形象,它们有着不同的名称和身份,如冯夷、巨灵、河侯、陈平、河阴圣后、泰逢氏、金龙四大王、黄大王、栗大王等等,最为人们熟知的就是河伯冯夷和金龙四大王了,各地流传着很多关于它们的神话故事。

冯夷:也作"冰夷"。《抱朴子·释鬼篇》曰:“冯夷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为河伯。”《山海经·海内北经》载有冰夷神话,云:“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两龙。一曰忠极之渊。”这点明了河伯的身世、住地、面貌和出现方式。“河伯娶妻”应该是我们最为熟知的民间故事了,故事里河伯恶的一面并不明显,但西门豹则是为民除害,治理水患的鲜明的英雄形象;屈原的《九歌》是祭祀河伯的祭歌,“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灵何为兮水中?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描写了河伯与洛水女神相恋之事;《庄子·秋水》中也塑造了一个类似人的河伯形象,“于是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这时候河伯在人们的观念中从自然神转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恨情欲、人文情感的神灵。

金龙四大王:据清代学者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2记载,金龙四大王的法身,是一条长不盈尺的黄色小蛇“龙首蛇身,体著黄金色,精光四溢,不可逼视”。每当黄河、运河工地上,出现这样的小蛇时,就会被认为是神驾莅临,各级官员必率属众亲迎大王于庙幔内,三牲礼供,叩拜祷告,或招戏班演戏酬神,直到大王法身消失,否则,河工就会不利。也有传说金龙四大王原本名唤谢绪,是南宋会稽人,南宋灭亡时,他以身殉国,投水自尽,后来乡人们将他安葬在金龙山上,并立庙祭祀。

金龙四大王是漕运之神,保佑运河河道平顺,在民间故事中,也有很多金龙四大王的传说。传说红沙湾的名称就和金龙四大王有关,红沙湾本归金龙四大王管辖,一天,河里来了个老鳖精,常常作怪把来往船只弄翻,金龙四大王与它大战,并借助河台大人的神箭手,最终将老鳖精打败,血水淌了一地,把河湾里的水和沙土都染成了红色,从此人们就叫这里红沙湾了,后来人们在红沙湾堤南给金龙四大王修了一座金龙庙,以纪念它为民除害、主持正义和保护航运的功劳。还有黄河运河鲤鱼的故事,黄河里的鲤鱼都是两个鼻孔眼,两根须,而南四湖运河中的鲤鱼确是四个鼻孔眼,不长须,这里面的民间传说与金龙四大王还有关系,传说金龙四大王掌管运河一段,黄龙掌管黄河一段,可是黄龙总是蛮不讲理来霸占运河,把运河鲤鱼赶走,金龙四大王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让螃蟹精用螯在运河鲤鱼的头顶又抓出两个小孔,加上先前的两个,就变成了四个,从此运河里的鲤鱼就与黄河里的鲤鱼不一样了,黄龙再也没来作怪。这个传说中,金龙四大王变成了正义的化身,为运河鲤鱼主持公道,可见这时候在人们心中,河神的权威性得到了认可。

黄河河神的崇拜从产生之初到明清时期,一直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百姓借助河神崇拜来祈愿风调雨顺,庄稼丰收,河水安澜,水患平息,行船安全等;政府借助河神崇拜邀神于民,安定民心,布施德政,祈求国运昌盛。直到今日,这些传统庙宇依然存在,传统的祭祀习俗仍然以各种形式不断发展变化着,黄河河神崇拜文化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原始的宗教信仰,是人们幻想借助神秘力量来摆脱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反映了他们征服自然的倾向和要求,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和鼓舞了当时人们与自然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对黄河河神的崇拜正是如此,人们面对无法预测的河患灾害,做出积极的回应,不论是治河还是敬神,都是人们想要征服黄河的一种行动,不论是建立河神庙还是举办祭祀活动,还是很多有关河神的神话传说,都给人们以希望,鼓舞了人们与自然作斗争的勇气。对黄河河神崇拜这一文化的探究和考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对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667.

[2]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253.

[3]向福贞.济宁商帮与金龙四大王崇拜[J].聊城大学学报,2007,(2):80.

[4]夏清洲.试论宗教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J].原载光明日报,1995,(6):30.

猜你喜欢
河神河伯金龙
河神与海神
金斧头
河的第三条岸
知恩图报
禄命
三龙变四龙
江湖人情味(中)
人神传说之河伯
相差二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