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具在戏曲艺术中的运用

2017-11-14 07:33李俊洪
剧影月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锡剧身份戏曲

■李俊洪

道具在戏曲艺术中的运用

■李俊洪

中国戏曲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优秀的传统艺术,极具观赏性。而在戏曲表演过程中,戏曲道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道具会随着戏曲时代的改变而演变,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设计形式,具有自己特有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本文通过分析道具的内涵,探讨了戏曲道具在戏曲表演过程中的运用。

戏曲表演 戏曲道具 应用

一、道具的内涵

在我国古代戏曲中,道具制作技术的发展随着表演的需要不断改进、提高。发展到今天,它包含了刀枪把子、景物的道具、手持道具以及生活中所有的器具、适应不同场景的桌椅摆设以及因剧情需要而专门制作的道具等。其与剧情发展、人物塑造等息息相关,是戏曲艺术中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人们根据戏曲艺术本身发展,使道具的制作具有了一整套较为规范的管理程序。

在古代戏曲中,戏曲道具种类繁多,比较小的有马鞭、首饰、文房四宝、令箭、扇子等,比较大的有桌子、板凳、旗子等,并且还有桌帷、椅披等。随着戏曲的演变发展,在现代戏曲中,增添了沙发、火盆、电话机、饭菜等等,这些道具使观众具有了更多真实性的感受,使剧目也更加的逼真。在戏曲舞台上,道具能够增加整体舞台艺术的新鲜感受,是戏曲舞台上的一道“调味剂”,但是使用者要注意道具使用量,仔细推敲怎么用好道具。同时,道具不是孤立存在的,要与整体的舞台美术融为一体,必须要配合各个部门的设计要求来制作使用,并且制作的时候,小物件要精细美观,大物件要简单、易于拆卸和安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焕发出它独特的艺术光彩,为舞台效果锦上添花,才能和谐地融入舞台表演中。

二、戏曲道具的运用

1.道具能够点明主题,体现出人物的身份、地位等。

我国古代戏曲的命名有的以剧中的道具为名,有的以人物为名,如:《半把剪刀》《珍珠塔》《玉飞凤》《玉蜻蜓》等是以前者为名,而《梁山伯与祝英台》《三三》《江姐》等是以后者为名。这些特定的道具贯穿整部戏曲的始终,能够促进场景、剧情的发展,引发冲突、产生矛盾,使其成为戏曲的核心。如:传统锡剧《珍珠塔》中,“珍珠塔”就是一个贯穿全场的重要道具,剧中表姐陈翠娥因不满母亲的势利与刻薄,将家传至臻“珍珠塔”偷偷地赠与表弟方卿,暗中助他上京赶考,方卿不枉表姐一片苦心真情,得中状元,衣锦荣归。从“赠塔”、“劫塔”、“哭塔”等围绕“珍珠塔”引发了一系列的戏剧矛盾和冲突,使传统锡剧《珍珠塔》成了家喻户晓的经典剧目。

其次,道具是介绍说明人物身份、地位、职业的最佳形象语言。在人物体现上,道具能够把一个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瞬间体现出来。道具表现在人物身上就是所穿的服装、佩戴的首饰以及使用的物件等。在戏曲舞台上,经常会有小姐、丫环联袂起舞的情况,也会有小生、花旦同台合戏,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他们身上的道具知道他们的身份,如:通过“白纸扇”,我们可以知道这个人物的身份是小生;通过“毛扇”,我们可以知道这个人物的身份是花旦;而通过“团扇”,我们可以知道这个人物的身份是丫环;通过“花金扇”,我们可以知道这个人物的身份是小姐。再如:孙悟空的金箍棒、关羽的青龙偃月刀等。

2.道具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体现出环境、时间、人物。

在舞台表演中,道具是舞台装饰的重要手段,能够点缀舞台,是中心体现。如:在小生的房间中,放置一只鹦鹉,能够使房间看上去雅致明亮,而在旦角的闺房中放置一个花瓶,增添一个梳妆台,就会使得整个舞台环境不至于那么单调。再如:在郊外游玩的时候,每个小生手中都拿着一把折扇,瞬间会让剧中人物显得轻松优雅,给人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

并且道具还能充分体现出戏曲中的环境、时间和人物,如:只要在舞台上出现灯笼,观众就会立刻明白到了晚上。如果灯笼在剧中人物的房中出现,那么就会给观众传递一个时间概念,挂上灯笼就是晚上,摘下灯笼就是白天。而当几个官兵提着灯笼去抓犯人的时候,灯笼成了环境的体现道具,观众会立刻就明白这是在晚上抓犯人。再如:通过石凳石桌,就会令人感到这是进了花园或者室外环境中;通过“笔架”、“签筒”,就会令人感到这是到了书房;通过“船桨”,就会令人感到这是船行驶在江河、大海中。另外,还有为了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可以使用道具中的“代用品”,如:将车轮画在两顶“旗”上,代表马车,在表演的时候,极富舞台美感和真实质感,快慢自如,得心应手。

3.戏曲道具能够渲染舞台氛围。

在戏曲舞台中,将音乐和道具结合在一起,能够渲染舞台氛围。如:由我们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创排演出的《江姐》,是大型现代锡剧。在“焚烧文件”一场中,舞台的前区放置了一个火盆,江雪琴把涉及党的机密的绝密文件在火中焚烧,此时的江雪琴内心被撕裂,通过这个道具更加衬托了江雪琴强烈难耐的心痛以及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恨。在制作这个道具的时候,我也结合多年的舞台实践经验,运用了很多技巧,不但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并且还使得道具更加逼真,越来越红的火焰震撼着观众的心,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再如:在传统锡剧《三试浪荡子》中,浪荡公子贾金龙嗜赌成性,终于流落街头,举目无亲,他拄着讨饭棍,挎着讨饭篮,拿着讨饭碗,靠讨饭为生,当他面对用讨饭碗装的薄粥时所表现出的贪婪与饥渴,迫不及待地端碗喝粥却被烫到了嘴,喝完粥还要意犹未尽的把整个碗边都舔净了,导演在处理这段戏的时候更是用足了道具——讨饭碗,举手投足都充分地表达出了贾金龙羞愧悔恨的内心世界。由此可见,道具间接地为演员节省了需要表达的语言和台词,充分地表达出了演员的复杂心理。

再如:《白蛇传》中那一场“水漫金山”,法海抛去“青龙禅杖”,小和尚用“大红袈裟”阻挡水势,最后由于水势太大,法海使用了“紫金饶钵”,配合表演,通过“袈裟、禅杖、饶钵”等道具,巧妙安排,层层递升,不但揭露了佛门禅师的伪善面目,还非常切合法海的身份。而站在法海身边的许仙,则在大殿中上打着一把“雨伞”,不讲、不唱、连动都不动,生动地展现出了许仙的性格。

再如:舞动红缨枪的主角和手里有刀枪的几个龙套,兵器相接,几番攻击。精彩的画面通过这些道具,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从而提升了舞台表演效果,成功的塑造了人物形象。

三、戏曲道具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在舞台美术历史的长河中,道具体现着自身的价值。当戏剧的发展进入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为了体现出戏曲舞台的精彩,戏曲舞台中对于道具的运用更加不拘一格,道具不再是传统戏剧舞台上的“物”,而是进化成了“不会说话的演员”,似乎异化成了“人”,它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形式美向观众讲述着戏剧世界的精彩纷呈。

另外,在道具的管理和使用上,我们还要注意:首先,管理道具的工作人员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要真正认识到道具在戏曲舞台上的重要性,不要只把道具看成是非常简单的工作,在平时对道具的管理、制作与应用上要认真探讨研究,不要认为道具只是一个辅助作用,演戏还是要靠演员,要正确地摆放道具。其次,道具管理者要积极工作,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不要不求不进,要认真做好自己的幕后工作。在进入排练场排戏的时候,要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要清楚每一场放什么样的道具、在什么地方放。另外,领导要提升对管理道具者的要求,排练的时候,不能对道具的摆放视而不见,更不能任由道具胡乱摆放。

[1]马慧丽.漫谈道具在话剧《红旗渠》中的作用[J].东方艺术.2014(S1)

[2]许佳娜.潮剧表演艺术中的道具[J].神州民俗(学术版).2012(04)

[3]王依.试论中国民间舞道具的舞台功能和审美特征[J].大舞台.2011(03)

[4]孙运安.论舞台道具的抽象性[J].黄梅戏艺术.2007(03)

猜你喜欢
锡剧身份戏曲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建构学校锡剧文化品牌的思考与实践
普及教育对锡剧艺术传承的重要性
锡剧的音乐传承与发展
二胡在锡剧伴奏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