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感”在学生心中慢慢滋长

2017-11-14 21:20赵春梅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估算意识动手操作数感

赵春梅

【摘要】《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数感的描述是:“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镜中的数量关系。”新课标中的10个核心概念中“数感”在首要位置,可见其重要性。因此结合新课标中对数感的描述,我觉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具体情境,通过有趣的生活实例,培养估算意识,在不断地观察与操作中解决问题,要结合具体的语言描述感受数的大小,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数的意义,培养学生获得良好的数感意识。

【关键词】数物对应;动手操作;估算意识;观察思考;语言描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265-01

之前我参与了有关“数感”的省级课题的研究,一开始,当我听到“数感”一词时,感觉很玄乎,摸不清何为数感?培养数感就那么重要吗?直到我看到课题开题前的一次问卷调查,我才发现许多学生数感意识模糊,他们回答的问题往往让人不可思议,此时我才真正感受到研究数感的重要性。

在研究数感之前,我也查阅了相关资料,数感既然是对数的一种感悟,它就不会像知识、技能的所得那样直接,它需要的是潜移默化,积累经验,逐步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如何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方法,以下结合我的点滴教学活动,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与认识:

一、在数、物对应中初识数感

任何“感悟”都是要有明确的对象的,“数感”也不例外。数感是对数的感悟,既有感知的成分又有思维的成分,数感发展的关键期是低学段,它需要学生亲身经历和实践,并能将直观经验与理性思考进行有机的结合。小学生最初对数的感悟,是从数数学习辨认各种实物对象等等这些生活情境中开始建立的。

如在教学一年级“认10以内的数”时,教材呈现很多生活中的图片情境,因为这是学生们最感兴趣和熟悉的认知对象。于是我也带来了1只玩具熊,2个苹果,,3块巧克力等等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玩游戏的方式将数与物对应起来。有了这些简单的认数经验,以后再认识20以内的数,100以内的数时,学生就可以将数、物巧妙地对应起来,直观形象地认识这些数,他们的数感意识也在此得到萌芽。

二、在操作、估算中加强数感

人们常说:“智慧自动作发端”,如果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感悟环境,让他们多动手,多思考,他们在数的认知上就会经历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因为数字本身是抽象的。通过这样的操作过程可以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估算意识,加强数感意识。

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退位减”笔算时,学生一开始不太理解个位不够减时为什么要从十位退1,感觉很抽象。于是我设置了这样一个让学生动手操作并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我把30块糖果带进了课堂,这30快糖果我分三个盒子装,每盒装10个。首先我问同学们:“现在我想把其中的12块糖拿出来,等会奖励给今天表现好的同学,拿掉后还剩多少?你们会怎么拿?”他们有的可能说剩十几,有的会说剩二十几。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动手来拿一拿,有的先从其中一盒拿2块,再把另一盒全部拿掉,也有的先直接拿一盒正好10块,再把另一盒拆开拿掉2个,正好都是12个。

当学生拿完后,我接着又问:“这两种拿法有什么共同之处呀?”他们思考后回答:“都是一盒不够拿,需要把另一盒拆开,拿走一部分”。此时我进一步总结说:“对呀,当你们拿掉一整盒10个还不够时,就得要把另外一盒拆开后再拿,是不是现在只剩下一盒多呀,也就是剩十几,对不对?所以我们在做计算时也是这样,个位不够减时,就必须从前面的整十里借1个10来减,这就是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1的道理。”学生听完后,顿时茅塞顿开,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通过拿一拿,估一估,感知了数的运算结果,进一步提升了对数的感悟。

三、在观察、思考中渗透数感

对学生有序思维的训练也是培养数感极其重要的途径,而有序思维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观察,学会思考。从“眼”入“脑”,由“察”到“思”,启发智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能源。

在平时的习题练习中,经常会有像这样的找规律填数,如:

(1)11、13、17、23、( )( )、( )。

(2)52、46、40、( )、( )、( )。

對于这样的找规律题,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数是怎样变化的。不管是正向逐步变大,还是反向的逐步变小,都要让学生领悟到有些数之间是有规律可循的,让学生逐渐感悟到顺向和逆向这两种有序思维对数感形成的重要性。

四、在语言描述中深悟数感

在学生进一步了解数的意义的同时,我们可以把这些数的大小关系呈现在一定的语言描述中,再把具体的语言描述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对孩子进行科学的训练,这样对数感培养也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如在教学“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样的内容时,我设置了这样一道情境题:有同样大的两个箱子,其中一箱放苹果,另一箱放小金桔,我给出一定的语言描述,即第一箱放的水果比第二箱多得多,让学生判断哪个箱子放的是苹果,哪个箱子放的是小金桔。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很快判断出第一箱放的是小金桔,并能准确描述出同样大的箱子,小的物体放的一定多。接下来我又给出16和108这两个具体的数,让学生对号入座贴在箱子上,学生很快把16放在苹果箱,108放在金桔箱上,因为他们知道108比16多得多。最后我又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数量之间存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样的关系,这样让他们在具体的语言描述中对数的大小又有了更深的感悟。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感悟的。数感是对数和量及其关系的感悟,是思维与经验的结合物。当我们真正接触到具体的数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时,就会觉得原来数感的形成,是在教学过程中慢慢渗透的,最终我们会让“若隐若现”的数感真实化,让“数感”在学生心中慢慢滋长!逐步生根!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之对数感的描述.

[2]史宁中、吕世虎;对数感及其教学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6年02期.

[3]罗玉华;数学课程改革中的“数感”[J];教育探索;2008年09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估算意识动手操作数感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培养估算意识,发展学生数感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对小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