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

2017-11-15 22:41韩艳玲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22期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效果

韩艳玲

【摘要】目的 对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126例,按照随机划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分别给予一般护理方法、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纠纷、不良事件与护理满意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1.59%(1/63)低于对照组11.11%(7/63),风险事件发生率3.17%(2/63)低于对照组12.70%(8/6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观察组96.83%(61/63)高于对照组85.71%(5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应用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对控制不良事件、护理纠纷事件可发挥重要作用,且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应在护理管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2..02

护理风险问题是近年来医院各科室护理工作中关注的主要内容,特别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工作,本身有风险难预测性、突发性特征,若护理管不当,便会出现护理风险管理问题,不仅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且不利于医院良好服务形象的树立。这就要求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如护理风险管理,对控制不良事件与纠纷问题可发挥重要作用。本次研究将就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护理风险管理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126例,男75例,女51例,年龄46~69岁,平均(60.5±5.5)岁,入院诊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分别为48例、42例、36例。入选标准:①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结合患者病情表现,确诊为心血管重症患者;②无意识障碍、精神病史以及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情况;③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對照组患者采用心血管内科一般护理方法,如协助患者做日常心电图、超声检查等,对患者各项体征指标监测,且为患者及其家属答疑解惑等。

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具体实施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设立。于科室内设立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以护士长、优秀护理人员为主,小组责任在于做好重症患者风险因素评估工作,在此基础上做护理预案与风险管理预案的制定,为重症患者做预见性护理。这种预见性护理强调结合患者病情与症状表现,以现预防、后治疗作为原则,通过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使护理中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隐患消除。例如,告知患者避免在卧床休息后快速起身,其可能带来体位性低血压情况,引起跌倒。再如便秘情况处理,可指导患者服用缓泻剂,切忌用力排便,防止发生心脏骤停、心力衰竭情况[1]。

(2)用药安全管理。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因年龄较大,且受疾病影响,易有错服、漏服、多服等情况,影响治疗效果。对此情况,要求在用药管理上强化,如给药时做到主动告知、主动询问,确保患者对治疗用药知识充分掌握。护理中可考虑采取按时送药方式,待患者用药后方可离开,以此保证用药安全[2]。

(3)病区安全管理。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治疗中,一般需借助相关的设备仪器,应注意做好设备仪器定期维护工作。同时,病区内应做好意外事件防范措施,如病床、走廊进行防护栏杆的设置,而水房、卫生间等湿滑地面需设置防滑装置与扶手,尽可能保证地面清洁干燥,降低坠床、跌倒发生可能性。另外,需在病区内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如防坠床标识、防压疮标识以及防跌倒标识等,对控制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可发挥重要作用[3]。

(4)护理人员素质强化。科室需定期为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除涉及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外,也需包含其他风险管控内容,如患者病情评估,包括心肺功能与其他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再如应急处理,包括重症患者发病应急处理,意外事件的有效控制等。这样既可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也可在意外事件发生时及时处理解决。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纠纷事件发生情况以及风险事件,如坠床、跌倒等。同时利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理服务质量、人员服务态度以及基础操作等,问卷评价分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与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录入Excel表格汇总,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理纠纷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1.59%(1/63)低于对照组11.11%(7/63),风险事件发生率3.17%(2/63)低于对照组12.70%(8/6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护理满意率观察组96.83%(61/63)高于对照组85.71%(5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 讨 论

护理风险问题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中发生率极高,具体表现为:①疾病风险,如部分患者在心动过缓、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情况下,易出现并发症问题如心脏骤停,危及患者生命健康[4];②用药风险,患者治疗中一般需给予较多药物,不同药物应用下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问题,或在输液泵、注射泵、静脉留置针应用下,有操作安全隐患问题,如未能合理控制异丙肾上腺素输液速度,易带来心动过速情况,要求做好用药安全管理[5];③病区风险,如坠床、跌倒事件在重症患者中频发,究其原因在于患者自身因素与病区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6]。对于这些风险问题的控制,要求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如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风险的控制。本次研究可发现,观察组不良事件、纠纷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应用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中,可取得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应用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对控制不良事件、护理纠纷事件可发挥重要作用,且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应在护理管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齐勇梅,权开花.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初探[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08):266-267.

[2] 刘春芬.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1):277.

[3] 于 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策略[J].当代医学,2016,22(04):115-116.

[4] 李亚丽,李程程,于 爽,等.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3):138-139.

[5] 梁小琴.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探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5):97+100.

[6] 肖爱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3):186-187.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护理风险管理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产妇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效果分析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组合练习难度大,贴近实战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