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72 h内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分析

2017-11-15 01:12陆平平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22期
关键词:预后效果集束化护理心肌梗死

陆平平

【摘要】目的 研究集束化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72 h内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30例。对所有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施予集束化护理,研究分析所有患者的死亡率、药物不良反应、住院时长、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的住院时长为(11.2±4.1)d、死亡率为0.0%、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药物不良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77%、24.61%、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72 h内对患者预后效果较佳,

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缓解患者内心焦虑情绪,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心肌梗死;预后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2..02

冠状动脉急性缺血缺氧会引起急性心肌梗死(AMI),其临床症状体现为胸骨后持续的剧烈疼痛,通过检查可以直观心肌酶谱的异常情况,进行性的心电图改变有利于对患者病情确诊[1]。AMI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甚至会发生心源性休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目前,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日益升高,随着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广泛推广,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已经降低5%~10%,特别是在1~2 h内,因此AMI患者的趁早治疗对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3]。在本次研究中,针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较佳,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3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76例,女44例,平均年龄为(61.7±10.5)岁,平均患病时间为(1.3±2.3)年,ST段抬高或伴左束支传导阻滞例数为77例,非ST段抬高例数为5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均没有患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是血栓性疾病;没有合并肝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瓣膜病等患者。所有女患者在性别、年龄、诊断结果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护理

所有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法,其中包括:(1)一般的急救护理。(2)指导患者正确用药,观察患者服药后是否有不良反应。(3)进行手术的患者需要医护人员术前准备,观察患者术后是否有并发症。(4)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饮食、生活作息、手术后康复护理注意事项等。

1.2.2 集束化护理

所有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4],具体内容如下:(1)在关键环节实施程序化的护理和PDCA护理循环,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患者具有PTCA指征并且要接受手术治疗,可制定程序化的护理表格,做好相关数据记录,以免错漏,对易发生错误的环节实施PDCA护理循环,渐渐将护理质量提高。(2)并发症护理。采取逐级半卧位的体位护理患者,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脏机能,以免病情继续恶化;引发AMI患者早期死亡的关键原因是恶性心律失常,对医护人员定期培训心电图诊断,对恶性心律失常心电图能熟练掌握,及时发现、反馈,以免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病。对于溶栓患者医护人员要严格掌控冠状动脉再通指标,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再梗等病症。(3)心理辅导。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危急,在救治过程中,因疼痛难忍难免会产生焦虑恐慌的心理,引发交感神经应激性兴奋导致心脏负担增加,加重病情。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播放轻音乐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提高预后效果。(4)联合多科护理查房。对AMI患者实施多科护理查房,即急诊科、心内科、导管科等科室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查房,根据患者的不同而制定具有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问题,提出并将之进行改进,以此例提升护理的质量。

1.3 疗效评定标准

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死亡率、药物不良反应、住院时长、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指標。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分析所有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时长

对所有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施予集束化护理,研究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时长,结果显示:患者死亡率0.0%;住院时长(11.2±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分析所有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显示:所有药物不良反应例数有9例发生率6.92%,心力衰竭例数有14例发生率10.77%,心律失常例数有32例发生率24.61%,总体并发病症例数有55例占42.31%。

3 讨 论

集束化护理是一个综合护理理念,是建立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将某一疾病临床验证能提高患者预后的护理举措综合应用于同一患者是其根本原理。经过科学合理的组织能够有效的执行,最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AMI发病时病情险恶、死亡率高,特别是在患者发病后72 h内的治疗、护理,其对患者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5]。

AMI治疗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入院抢救、并发症监控、溶栓治疗、PTCA治疗。AMI患者多数在病发内2 h死亡,故而入院抢救及时就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AMI抢救成功后,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的效果[6]。集束化护理包括在关键环节实施程序化的护理和PDCA护理循环、并发症护理、心理辅导、联合多科护理查房等几项内容。通过集束化护理,医护人员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个性化护理,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提高护理的治疗。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的住院时长为(11.2±4.1)d、死亡率为0.0%、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药物不良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77%、24.61%、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

72 h内对患者预后效果较佳,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高晓津,杨进刚,杨跃进,许海燕,吴 元,李 卫,王 扬,唐欣然,孙 毅,乔国芳,宋 雷,伏 蕊,孙 慧,严欣欣,董秋婷,张 璇,叶蕴青,金 辰.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03):206-210.

[2] 焦春发,张跃军,董进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01):97-98.

[3] 任雪丽,谭仕芸,沈桂冬,陈海波,金 鑫,刘 杰,邓丽丽.急性心肌梗死经皮腔内冠脉介入治疗后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5,30(06):841-844.

[4] 郭晓敏,张春苗,刘 阳,于桂云.集束化护理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29(06):647-649.

[5] 钟新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小时内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05):185-186.

[6] 董新荃,俞天智.集束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天津护理,2016,24(03):244-245.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预后效果集束化护理心肌梗死
MSCT联合CTPI在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研究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集束化护理减少静脉留置针患儿并发症的作用
集束化护理在卒中相关性肺炎预防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的预后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全程护理干预对白内障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